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宫颈癌前病变伴HPV高危型感染患者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8 09:31

  本文选题:宫颈癌 + 人乳头状瘤病毒 ; 参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20期


【摘要】:目的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伴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高危型感染的疗效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74例宫颈癌前病变伴HPV高危型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β栓进行治疗,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HPV转阴率及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两个月后,观察组HPV转阴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HPV的转阴率,提高治疗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sodium phosphonium chlorid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s with high risk inf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74 patients with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s associated with high risk HPV infection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n = 43) and control group (n = 31).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sodium phosphonium chloride injec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伪 2 尾 suppository.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HPV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wo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negative rate of HPV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5.1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r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with phosphonium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negative rate of HPV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without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作者单位】: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3689-DC01)
【分类号】:R73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覃烨;王红丽;任彤;;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曹建芳;郝敏;赵卫红;;宫颈微环境免疫功能与宫颈癌[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5年03期

2 胡桂荣;;针刺按摩对宫颈癌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5年04期

3 王春桃;许红;付艳云;马书梅;张艳秋;隋静;徐敏;梁戈玉;;不同年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33期

4 宋春岚;黄春燕;黄正英;;平湖市农村女性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筛查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05期

5 周小培;李曼丽;徐静;徐婷;陆燕;;HR-HPV联合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年06期

6 曾育英;钟继生;;HPV感染者阴道细菌感染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年07期

7 贾芸;;宫保散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并发HPV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19期

8 李艳梅;;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关系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5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金芝;阴道菌群、宫颈局部T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改变对HPV感染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谢春英;刘香萍;叶国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病变的关系[J];广东医学;2009年03期

2 向华国;曾锦婷;颜容;刘典浪;刘小君;高丹;;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05期

3 谢景望;唐孝亮;;不同样本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DNA的结果差异[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13期

4 阿尼克孜·阿不都艾尼;玛依努尔·尼牙孜;;人乳头状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04期

5 赵杨;李晓平;;单纯疱疹病毒检测在宫颈疾病中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13期

6 顾其龙;凤敏华;;上海奉贤地区708例外来务工妇女宫颈疾病液基细胞学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2013年03期

7 张丽;杨慧兰;刘仲荣;樊建勇;毕建军;;宫颈糜烂患者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若英;郭真真;古敏英;李力;梁杰安;李红;黄少妤;;健康管理防治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年06期

2 徐月红;;116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4期

3 吴帆;;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炎合并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08期

4 龚文波;唐曙明;方红辉;杨自华;何林;;两种分子生物学试剂检测高危型HPV不相符结果的验证分析[J];检验医学;2008年04期

5 魏俊飞;千新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肺癌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26期

6 陈斌;雷秀霞;汪安石;张佳宇;尹爱华;刘大渔;周小棉;;芯片电泳快速检测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J];热带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7 单玉珍;马向东;刘明晖;王建;;西安市长安区妇科就诊妇女高危型HPV感染及亚型分布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年04期

8 李红岩;侯振江;;高危型HPV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进展[J];医学综述;2012年10期

9 杨佳;冯阳春;黄艳春;;新疆妇科就诊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年07期

10 李合莲;付剑;钟玲;孙晓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致平;林圣云;周郁鸿;虞荣喜;沈建平;叶宝东;罗秀素;沈一平;郑智茵;陈均法;俞庆红;庄海峰;;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报道[A];2006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胡致平;林圣云;周郁鸿;虞荣喜;沈建平;叶宝东;罗秀素;沈一平;郑智茵;陈均法;俞庆红;庄海峰;;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报道[A];2006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2006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岑坚敏;钱德英;王丁;曾仁海;舒焰红;洪淡华;黄志宏;林爱华;;高危型HPV检测对不典型鳞状细胞的分流监测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胡致平;林圣云;叶宝东;沈建平;周郁鸿;虞荣喜;;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报道[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胡致平;林圣云;叶宝东;沈建平;周郁鸿;虞荣喜;;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报道[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6 胡致平;林圣云;叶宝东;沈建平;周郁鸿;虞荣喜;;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报道[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胡致平;林圣云;周郁鸿;虞荣喜;沈建平;叶宝东;罗秀素;沈一平;郑智茵;陈均法;俞庆红;庄海峰;;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报道[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8 欧阳敏珊;叶敦敏;;宫颈上皮内瘤变证型分布及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性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沈云岳;刘华;王蕾;高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方法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张立冬;谢威;裴静;赵旦;;宫颈细胞学筛查及高危型HPV检测与宫颈组织学[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王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可用于宫颈癌初筛[N];健康报;2010年

2 杨六香;宫颈癌致病元凶找到[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记者 孟庆普;宫颈癌防治基础数据缺乏[N];健康报;2011年

4 孙爱达;早检查防宫颈癌[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垲;“紫柏凝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郑闪;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人膀胱移行细胞癌关系[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3 张魏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早期蛋白E6和E7调控细胞周期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东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食管癌不良预后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薇;高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43例临床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2 吕艳蓉;乳腺癌病人癌组织与宫颈细胞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单玉珍;西安市长安区妇科就诊妇女高危型HPV感染及亚型分布调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4 毛静月;焦磷酸测序技术在高危型HPV分型中应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5 冯婷;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转归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赵娜;城乡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7 姚岚;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2221例结果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8 欧阳敏珊;宫颈上皮内瘤变证型分布探讨及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崔春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1年

10 杨峗平;重庆地区妇女及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14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814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3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