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初次剖宫产指南对促进阴道试产的作用
本文选题:剖宫产 + 并发症 ; 参考:《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年06期
【摘要】:剖宫产术是处理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解决难产和宫内缺氧的重要手段。但近年剖宫产率的上升并未明显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反增加了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文章分析剖宫产的风险,从孕期管理,个性化引产,提高助产技术,新产程的运用,胎儿监护的管理,臀位外倒转以及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等7个方面阐述有关预防剖宫产、促进阴道试产问题。
[Abstract]:Cesarean sect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deal with complic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of pregnancy and to solve dystocia and intrauterine hypoxia. However, the increase of cesarean section rate in recent years has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n the contrary,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isk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expounds the prevention of cesarean section from seven aspects: pregnancy management, individualized induction of labor, improving midwifery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new labor procedure, management of fetal monitoring, inversion of breech position and vaginal trial delivery after cesarean section. Promote vaginal trial labor.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
【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群建设项目(PWZxq2014-02) 上海市科委医学重点项目(13411950700)
【分类号】:R71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巨洋,杜玉开;剖宫产与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年04期
2 黄建邕,袁曼虹;不合理剖宫产468例指征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张晓辉;239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俞秋珍;53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03期
5 曾筱安,李盛强;剖宫产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年S1期
6 李凤莲;高海拔地区10年间剖宫产率变化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胡永芳;如何降低剖宫产率[J];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8期
8 赵娟娟;王芳;王焱;;2010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新疆医学;2003年05期
9 王淑贞,马改兰;210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山东医药;2004年15期
10 王爱香;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增高原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娟清;石一复;;七省市剖宫产率调查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徐冬;;年轻医师如何降低剖宫产率[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苏肇平;俞启奎;;剖宫产指征分析(附113例)[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鲁东红;石一复;;剖宫产后的妇科问题[A];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张为远;;剖宫产的相关问题[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张淑萍;杨世萍;;2001~2007年剖宫产率及适应证的变化[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高允锁;王小丹;郭敏;陈华;;海南省三甲医院剖宫产的非医学因素分析[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马爱玲;;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A];2013年河南省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9 潘维君;方艳梅;阮红杰;;十年剖宫产率、指征及母儿预后分析[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医科卷)[C];2005年
10 周郁鹤;;剖宫产手术指征研究进展[A];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王晓坤;多种原因抬高剖宫产比例[N];保健时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慕欣;剖宫产率为何走高[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慕欣;剖宫产对母儿有哪些影响[N];医药经济报;2010年
4 陈文莉 周甲禄;选择分娩方式应由医生决定[N];江苏科技报;2001年
5 蒋明 周建跃;免疫力可以通过产道挤压获得[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锟;PRECEDE-PROCEED模式下农村地区剖宫产综合性限制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黄昕;第一胎剖宫产与第二胎新生儿出生结局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天津市剖宫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纪红蕾;上海市某区高剖宫产率供需双方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王春艳;潍坊某区医院2010年到2014年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变化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4 陈丹丹;三次剖宫产的产科结局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5 王艺桦;超声评估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6 杨小丽;某医院孕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调查[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7 周晓军;重庆市三峡库区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8 燕美琴;产科医生剖宫产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靖丽娟;影响剖宫产行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刘浏;皖南农村地区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17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81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