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PPARγ上调对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P450arom mRNA的表达及T转化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30 01:38

  本文选题:多囊卵巢综合征 + 卵巢颗粒细胞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讨PPARγ上调对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P450arom 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对T转化效应的影响。方法:提取10例雄激素正常的PCOS患者(NA-PCOS组)、10例伴高雄激素血症的PCOS患者(HA-PCOS组)及10例仅因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的卵巢颗粒细胞,分别给予0、1、10 nmol/L的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培养48 h后,采用RT-PCR测定PPARγ、P450arom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E2值,计算T转化率。结果:PPARγ上调后,3组患者P450arom mRNA的表达均降低,T转化率下降,尤其是HA-PCOS组(P0.05)。PPARγ上调(10 nmol/L罗格列酮处理)后,HA-PCOS组卵巢颗粒细胞中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和T转化率负相关,P450arom mRNA的表达水平和T转化率正相关(r=-0.633、0.829,P0.05)。结论:PPARγ可能通过抑制P450arom参与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发生。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PPAR 纬 upregul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P450arom mRNA in ovarian granulosa cells of PCOS patients and its effect on T transformation. Methods: ovarian granulosa cells were extracted from 10 patients with normal androgen PCOS and 10 patients with PCOS with hyperandrogenemia (n = 10) and 10 infertile patients with tubal factors (control group). Rosiglitazone, a 10 nmol/L PPAR 纬 agonist, was incubated for 48 h. The expression of PPAR 纬 -P450 arom mRNA was measured by RT-PCR, and E _ 2 in culture medium was measured by ELISA method. The T conversion rate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P450arom mRNA in the 3 groups was decreased after the up-regulation of P450arom 纬, and the T conversion rate was decreased in all the three groups. Especially,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PAR 纬 mRNA in ovarian granulosa cells of HA-PCOS group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 conversio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450 arom mRNA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 transformation rate. ConclusionPPAR- 纬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androgenemia in PCOS by inhibiting P450arom.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省部共建项目201201001
【分类号】:R711.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卫红;陈琳;同军;赵春艳;毛莎;乔杰;;PPARγ mRNA在卵巢颗粒细胞的表达调节及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6期

2 易思思;陈薪;刘玉东;叶德盛;陈士岭;;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反复种植失败后成功妊娠3例及其文献复习[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3 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乔玉环,陈秋菊,刘新贵,陈爱军;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在常规超排卵304个治疗周期中的应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4 王丽;吕淑兰;曹缵孙;;青春期与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凤英,李玉艳,俞炽阳,常青,梁志清,冯娇,屈宗银;对IVF超促排卵周期结局的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2 梁文红;;二甲双胍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06期

3 姜国贤;吴娟;陈霞云;;高校女生PCOS发病情况调查及非药物干预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年34期

4 张玫翔;鲍晓;熊玉晶;孙莹璞;;男性精液因素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4年05期

5 史玉爽;易清华;杨江娥;何雅静;刘世伟;;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价值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30期

6 杨永连;言齐;陈艳;范建美;;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J];河北医学;2012年07期

7 申霞;徐瑜;孙莹璞;苏迎春;;显微激光薄化人胚胎透明带辅助孵出效果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8 铁新琴;贾莉婷;杨如镜;;超排卵治疗过程中卵泡液促性腺激素、雌二醇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检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9 李刚;孙莹璞;金海霞;辛志敏;戴善军;;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10 张轶乐;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体外受精反复失败患者移植周期内搔刮子宫内膜对妊娠率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刚;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明莉;GSH改善冷冻对精子氧化应激损伤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刘美霞;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卵巢血流动力学变化在IVF-ET中应用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徐瑜;人胚胎透明带厚度、硬度与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及激光在辅助孵出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3年

4 李刚;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戴善军;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分析及移植价值探讨[D];郑州大学;2007年

6 陈慧;人未受精、受精未分裂卵母细胞及早期发育阻滞胚胎的超微结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田英;季节变化和气象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9年

8 林娜;益肾健脾汤对PCOS不孕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王笑;PPARγ激动剂对PCOS患者颗粒细胞中P450arom的调控作用[D];郑州大学;2014年

10 刘文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娜;乔杰;李美芝;;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2 余琴梅;赵晓明;;宫腔镜检查在反复种植失败病例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2年03期

3 张轶乐;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体外受精反复失败患者移植周期内搔刮子宫内膜对妊娠率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4 汪小波;胡洪亮;刘勇;曹小蓉;朱勇;王建华;李铮;;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男性不育诊疗与捐精筛查的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8期

5 王鸿祥;陈斌;胡凯;冯坦;王益鑫;黄翼然;;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附睾精子DNA损伤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结局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8期

6 陈平平;高敏芝;赵晓明;孙峗;房素萍;茅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反复种植失败后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8期

7 陶红;米树华;陆召麟;;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雄激素合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年03期

8 孙梅,冯云,高芹,盛燕,陈子江;序贯培养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02期

9 李洁;;年龄对辅助生殖技术结局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年11期

10 钟依平,周灿权,庄广伦,梁晓燕,李洁,方丛;输卵管积水造口术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影响[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良洪;程南生;;PPAR-γ与细胞生长调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06年02期

2 荆丹清;尹士男;母义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对PPAR-γ的激活作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年06期

3 于恩燕;张怡梅;齐峰;;PPAR-γ在妇产科领域的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宋军;赵林华;姬航宇;冀博文;仝小林;;糖敏灵丸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的作用及其对胰岛分泌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5 吴聪;卢桦崧;;PPAR-γ在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年09期

6 马晶晶;章涛;;PPARγ功能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年05期

7 潘晓莉;叶进;徐可树;;PPAR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年02期

8 许莹莹,金慰芳,王洪复;PPARγ2信号通路的调节及其对成骨特异因子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年04期

9 葛恒;张俊峰;郭炳诗;王彬尧;何奔;王长谦;;PPARγ激动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10 陈娜;吴英良;;PPARδ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与疾病[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莉;尚进林;梁浩;程焱;;PPAR全激动剂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叶治家;曹廷兵;巩燕;彭家和;张艳;;核受体PPARγ配体的筛选[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金加萍;Songming Huang;Guixia Ding;Huaying Bao;Ying Chen;Aihua Zhang;;A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PAR Gene Polymorphisms and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in Children[A];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SPR technology and CD spectra in interaction between PPARγ-LBD and LigandsSPR technology and CD spectra in interaction between PPARγ-LBD and Ligands[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张秀锦;;衰老对人脂肪组织PPARγ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胡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配体在调节血管活动和增殖中的作用[A];湖南省生理科学学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管又飞;;脂质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糖尿病肾病[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心血管、呼吸和肾脏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Over-expression of PPARγcan Down-regulate Skp2 Expression in Human Breast Tumor Cells[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师凌云;田蜜;常伟;代先坤;周岐新;;PPARα的激动可能与小檗碱的降脂作用有关[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Min-Chien Tsai;Shu Chien;Jeng-Jiann Chiu;;Shear stress induces synthetic-to-contractile phenotypic modulation in smooth muscle cells via PPAR-alpha/delta activations by prostacyclin released by sheared endothelial cells[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徐铮奎;发现PPAR拮抗剂[N];医药经济报;2012年

2 曾凡新邋林敏;PPAR激动剂类抗糖尿病药研发喜忧参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袁松范;开发PPAR多通道激动剂须谨慎[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美研究员意外发现癌症新疗法[N];福建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伶;高静水压刺激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及PPARγ的保护作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孙晶;PPARγ1对系膜细胞外基质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邱龙新;醛糖还原酶通过调控肝代谢性核受体PPARα的磷酸化及活性影响脂质稳态[D];厦门大学;2009年

4 杨策;PPARγ基因沉默对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5 周波;PPAR β/δ对热预处理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丁乃峥;PPARδ在大鼠和小鼠早期妊娠子宫中的表达与调节[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7 杨晓波;PPARβ与MMP-9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8 周吉银;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与PPARs/P-TEFb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陈伟;新型PPAR激动剂P633和C333的药效评价及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10 刘洪江;骨康含药血清对骨质疏松大鼠MSCs成脂分化调控因子PPARγ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志刚;宁夏回汉族PPARγ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2 林秀峰;黄连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PPARα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8年

3 李博;延边朝鲜族和汉族PPAR-γ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谢谆怡;核受体PPARγ结合小肽的筛选及初步功能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李咏;PPARγ表达/激活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6 钱伦;大黄鱼PPARβ基因的cDNA克隆和组织表达[D];宁波大学;2010年

7 王慧;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PPARγ水平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杨洋;HDAC4对转录因子PPARγ活性在神经元中的调节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9 王明丰;小檗碱抗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心肌肥大与PPARα-NO信号通路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10 曹园园;PPARγ和RXR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2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822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7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