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PDCD6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9 11:30

  本文选题:程序性死亡细胞因子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参考:《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年07期


【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细胞因子6(PDCD6)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25例及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育龄妇女25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对PDCD6基因两个位点rs4957020和rs4957014进行分析。结果:rs4957020基因上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T+TT)可提高EMT发病的风险(OR=3.273,95%CI 1.008~10.621,P0.05),同时,rs4957014基因上携带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GT+GG)可提高EMT发病的风险(OR=3.431,95%CI 1.026~11.476,P0.05)。结论:PDCD6基因可能是导致EMT发生、发展的一个新的易感基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programmed death cell factor 6 (PDCD6) and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endometriosis (EMT). Methods: 25 cases of simple ovarian endometriosis cysts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25 cases of unrelated healthy childbearing age women were stud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CR and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wo loci of PDCD6 gene rs4957020 and rs4957014. Results: the genotype of T allele on rs4957020 gene (CT+TT)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EMT disease (OR=3.273,95%CI 1.008~10.621, P0.05), and the genotype of the allele carrying the allele on the rs4957014 gene could be improved. The risk of EMT (OR=3.431,95%CI 1.026~11.476, P0.05). Conclusion: PDCD6 gene may be a new susceptible gene for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MT.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分类号】:R711.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卓敏;古衍;江曼茹;汤德民;姚吉龙;;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霞;陈茵;邓云;;保守性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06期

2 杨丰美;郭广玲;陈芬;张丽萍;;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3年08期

3 姬萌霞;赵晓明;;手术剥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3年05期

4 张莉;;腹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13年08期

5 张娟;赵瑞华;;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3年11期

6 李卓莉;郝敏;赵卫红;;免疫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年03期

7 吴建篪;邓婷;;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年20期

8 吕晓玉;吕涛;郝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4年17期

9 Bassma Mohamed El Sabaa;;Pathological conditions predisposing to infertility and gynaecological neoplasia[J];World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4年02期

10 黄云香;;腹腔镜治疗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开清;SRA1调节ERs的表达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显艳;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相关蛋白的细胞学、组织学与血清学检测及其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3 袁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玮;腹腔镜下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输卵管功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2 王丽丽;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HMGB1、RBP4和CA125的水平及诊断价值[D];郑州大学;2013年

3 靳亮;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患者报告临床结局量表的初步建立[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4 陈彦辛;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候分布研究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张娟;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6 吴薇;多西环素对上皮性卵巢癌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杨页多;HNF-1β与铁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癌发生关系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辛玲丽;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的卵泡丢失[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9 李慧;12例恶变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病理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杨莹;SWI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价值初探[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娟;任慕兰;;环境激素二恶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年05期

2 谭凤岐;谭博;张跃堂;;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诊治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朱晓慧;余澎;;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新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15期

4 兰远霞;;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22期

5 冯晓敏;;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征及治疗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年23期

6 邓莉;;浅谈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生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23期

7 王洋洋;李佩玲;李琳;张宇虹;赵琳;;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年09期

8 朱志洁;徐荣春;陈丽春;;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18期

9 王秀英;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J];四川中医;2000年11期

10 鱼凤英;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60例临床分析[J];上海医学;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智慧;鲁智惠;;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近况[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庞厚清;杨太珠;罗红;;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郑锦丽;;子宫内膜异位症318例治疗的临床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凤英;陈亚梅;王树林;;克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佶;王大增;张绍芬;徐爱娣;周抗美;李斌;张剑峰;朱丽萍;左瑛;吕海宁;;内异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A];全国中医妇科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牛屹东;冯捷;;双向电泳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邓珊;郎和景;;测定血清CA125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再评价[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冷金花;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研究进展[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肖红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助孕治疗(Endometriosis and ART)[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韦溶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A];江苏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肿瘤学术研讨会暨无锡市妇产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虹;子宫内膜异位症成为妇科第二大常见病[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教授 孙大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生育有多大影响[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3 士平;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可轻视[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黄海平 副主任医师;适量运动,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N];大众卫生报;2001年

5 舒楚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兰州现代中医药研所 史建钢;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否根治?[N];甘肃日报;2004年

7 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李淑红;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N];健康报;2003年

8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吉尔;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咋治疗?[N];健康时报;2005年

9 梦月;年轻女性健康的威胁——子宫内膜异位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10 吴凡;张海峰;陈思亮;异位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良;蛋白质质谱高通量分析平台的建立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宋楠;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与瞬时受体电位辣椒素亚型-1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立会;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康山;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多态性及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5 郭广宏;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生物标志研究及辅助诊断模型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6 陈琼华;脂氧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抑制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苑春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D];吉林大学;2004年

8 郑辉;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9 艾星子·艾里;新疆维、汉民族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差异基因及蛋白的初探和内异症相关因子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10 王艳艳;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分布及其与疼痛的关系[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芬;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徐珍珍;缺血/缺氧预处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鸡胚模型血管生成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年

3 张璇;腹腔镜配合自拟逐瘀汤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4 郑颖惠;莪棱胶囊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粘附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鲁东红;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6 郭岩;内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王宇翮;核因子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和意义[D];四川大学;2004年

8 蔡珠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数据库的建立与相关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9 于达克;人重组干扰素-α-2b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治疗效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谭萍;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5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865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b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