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母乳喂养安全性探讨

发布时间:2018-05-17 16:18

  本文选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 母乳喂养 ; 参考:《山东医药》2015年22期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U和乙肝疫苗5 g,出生后1、6个月各注射乙肝疫苗5 g。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68例,分别采用母乳、奶粉喂养,8~12个月时抽两组新生儿血采用ELISA法定性检测HBs Ag、HBs Ab,计算HBs Ag、HBs Ab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HBs Ag阳性率均为0,HBs Ab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9.58%(43/47)、92.53%(62/68),两组新生儿HBs Ag、HBs A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在接受被动和主动全程联合免疫的条件下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of breast feeding for mother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 Methods from May 2010 to February 2013, 115 newborn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 were injected with 100 U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and 5 g hepatitis B vaccine within 12 hours after birth, and 5 g of hepatitis B vaccine were injected respectively at 1 month and 6 months after birth. According to the wishes of the patients, 47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reast milk, milk powder feeding for 8 ~ 12 months, blood samples from the two groups were used to qualitatively detect HBs AgHBS Abs by ELISA method,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HBs Agna HBs Ab was calculat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HBs Ag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9.58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HBs antibody was 89.58.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positive rate of HBs Ag-HBs Ab in the neon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rate of HBs Ag-Ag Ab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it is safe to breastfeed infants born to mothers of HBV carrie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assive and active combined immuniz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省立医院西院;
【分类号】:R714.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凤梅;曹淑玲;肖红杰;赵燕;何凤翔;马海英;李俊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庭功能与健康状态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3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红;张伟;朱少君;崔云;郭永;王清图;苏勤;冯英明;;妊娠晚期抗病毒免疫阻断治疗对新生儿血清HBV转录体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2 金恒善;付立晶;吴秋婵;林青;;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180例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08期

3 罗红凤,韩文玲,冷伶丽,汤泊珍;孕妇HBIG被动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廖丹;;乙型肝炎病毒变异与机体免疫关系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李莉,朱朝敏;乙型肝炎垂直传播与阻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05期

6 孙万卉;李爱阳;;密云农村地区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情况调查[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年01期

7 沈菁,潘敏,杨丽娟,刘小春,杜春桃;乙肝血清学阳性产妇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及母婴传播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黄星;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J];广西医学;2002年03期

9 刘青禧;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4年03期

10 杨丽萍;;浅谈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蔡大川;1、整体重组酵母活菌治疗性疫苗抗HBV实验研究  2、人脐带血来源树突状细胞抗HBV治疗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2 俞蕙;IFN-γ基因多态性与宫内HBV感染易感性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白菡;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4 张磊;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钊;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杨淑丽;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及其胎儿组织和细胞HBV标志物检测及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3 刘一萍;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随访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4 雷小英;HBV转基因小鼠孕前期及孕期应用乙肝疫苗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魏俊妮;HUM TH01、GSTM1及ACE基因遗传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6 王玉惠;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06年

7 汤小湄;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危险因素及胎盘人白介素-6受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曹彦强;河南省漯河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初步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9 陈怡;以细胞外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评估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Th1/Th2应答[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10 李雪;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吕繁,,顾nr;家庭APGAR问卷及其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5年02期

2 唐加敏,范冰梅,王宪华,郭素莲;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淑娟,尉欣玲;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05期

2 鲍忠根;9681名海岛职工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结果[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3 倪艳;;乙肝病毒携带者小心被忽悠[J];肝博士;2005年06期

4 何小勤;;不要把乙肝病毒携带者拒之门外[J];肝博士;2008年05期

5 赵霞;;我们忽视了什么?——关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J];肝博士;2009年01期

6 杨定青;;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可怕[J];生命与灾害;2009年10期

7 张小山;南豪峰;;从医学话语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污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10期

8 潘伟;;乙肝病毒携带者健康知识需求调查[J];现代医院;2010年02期

9 姚幼芬;林梅;;在校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资讯;2010年14期

10 邹艳波;曾烂漫;刘新华;陈文凤;;门诊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芝;王璞洁;李玉玲;;门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教育[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陈贱平;;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保健[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3 周大桥;童光东;贺劲松;陈英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西医诊治概况述评[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向秀华;徐文波;;乙肝病毒携带者与血脂六项结果分析[A];玉溪市第十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谢新生;邓敏;;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谢新生;邓敏;;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感染科医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周大桥;;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证候规律及中医药治疗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刘波;贾翠兰;陈航;夏梅;胡静华;姜温蕾;付连学;;对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人群的检测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雷其山;吕京利;;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61例[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高广甫;张岩红;胡淑爱;;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母婴间乙肝血清学和病毒动力学分析[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任医师 方雪;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结婚[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2 黄显斌;唐明山;让乙肝病毒携带者像正常人那样生活 [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黄显斌 唐明山;不该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N];健康报;2002年

4 郑灵巧;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应维护[N];健康报;2004年

5 湖北 主任技师 金慰鄂;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自我保健[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解放军302医院 医学博士 刘士敬;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5年

7 刘涓;别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8 本报通讯员 黄显斌 唐明山;别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9 张建国;歧视源于无知 [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莫扬;不应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劲松;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证候规律及补肾健脾法治疗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艳波;湘雅医院门诊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饮酒行为的调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雷世岳;长沙市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认知和相关态度的变化[D];中南大学;2013年

3 高翔;乙肝病毒携带者健康歧视的法律规制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4 南豪峰;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问题的理论探索及个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倪丽莉;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外受精结局及母子健康状况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6 范晓鹏;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吴国斌;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系[D];昆明医学院;2006年

8 吴亚滨;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4与乙肝病毒增殖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麻超;综合医院门诊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10 任森;大学生乙肝歧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02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902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1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