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分析
本文选题:糖尿病 + 妊娠 ; 参考:《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讨GDM患者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34例GDM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及并发症组。测定两组C-RP、FPG、FIns及血脂水平;记录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各危险因素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GDM+并发症组C-RP、FPG、孕前BMI和孕晚期BMI均高于单纯GDM组[(5.46±4.20)vs(2.60±2.76)mg/L、(5.68±1.36)vs(5.25±0.77)mmol/L、(24.79±3.92)vs(23.03±2.51)kg/m2、(29.05±3.79)vs(27.25±2.58)kg/m2](P0.05)。相关分析显示,C-RP与FPG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晚期BMI、C-RP、TG和HDL-C是母体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C-RP是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C-RP、血脂、孕晚期BMI与GDM母婴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积极控制血糖、合理控制体重增加和血脂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妊娠不良结局。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GDM. Methods 134 patients with GDM were divided into no complication group and complication group. The levels of FIns and blood lipids in two groups were measured,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mother and infant were record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isk factors and complications was analyzed. Results in GDM complication group, BMI before pregnancy and BMI in late pregnanc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DM group [5.46 卤4.20)vs(2.60 卤2.76 mg / L, 5.68 卤1.36)vs(5.25 卤0.77 mmol / L, 24.79 卤3.92)vs(23.03 卤2.51kg / m _ 2 + 29.05 卤3.79)vs(27.25 卤2.58)kg/m2] (P < 0.05).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R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P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MIC-RPU TG and HDL-C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maternal complications and C-RP was the risk factor of neonatal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C-RP, blood lipids and BMI in late pregnanc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plications of GDM, and actively controlling blood sugar, weight gain and blood lipids are helpful to alleviat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improve adverse outcome of pregnancy.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产科;
【分类号】:R714.2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媛媛;翟桂荣;;妊娠与血脂代谢异常的探究[J];医学综述;2013年21期
2 回园敕;向红丁;平凡;李伟;张化冰;许岭翎;黎明;聂敏;张丽红;;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廷德;刘武林;;妊娠期血脂生理性变化趋势及正常参考值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婷;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妍,吴连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脂代谢变化[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2年03期
2 刘涛;刘娇;张桂玲;南海燕;耿娜;刘静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和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其影响[J];临床荟萃;2011年06期
3 姜殿林;董桂虎;徐霞;;正常妊娠妇女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J];实用临床医学;2006年04期
4 聂文静;寇应琳;张向军;;25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结局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5 章伟丽;李爱金;熊辉明;;孕晚期血脂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年06期
6 彭碧;赵蓉芬;罗明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水平与甲状腺激素分析及相关性讨论[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24期
7 邱洁;陈爱群;洪琦;杨晓华;;妊娠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管理与干预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19期
8 林其德;;子vN前期及子沲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年01期
9 徐艳;杨慧霞;;妊娠期脂代谢异常及其营养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年04期
10 潘正军;王振平;陈忠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探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宇文;翁志强;谢利平;蔡巧丽;刘婷;叶决新;刘亮;;广州某医学院医学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0年06期
2 林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04期
3 李继霞;耿喜娥;;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4期
4 崔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20期
5 姚应水,叶冬青;胆石病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董伟贤,胡必杰,何礼贤,王葆青,陈雪华;影响医院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年01期
7 顾雁,王效民,刘彤;改良方坦手术术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2年05期
8 吕嘉春,朱建琼,王云南,曾婉明,曾波航,吴中亮,施侣元,廖永德;445对肺癌病例对照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3年03期
9 应桂英,李宁秀,任晓晖;城市居民肺癌危险因素的定量评价标准[J];现代预防医学;2003年01期
10 彭玉娜,吴华,方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疑难病杂志;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宝红;蒋秋焕;;早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与健康教育[A];2012年河南省老年持续专业护理服务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2 赵华;;供应室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A];河南省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与管理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翠兰;胡大一;;长QT综合征发病率及不同年龄段的致命性危险因素[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4 毛丽;;浅谈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预防[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成义;林贵军;刘宗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张颖;张寅坤;韩耀风;方亚;;厦门市厦港社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贞;韩钊;范虹;张征;冯靓;叶祖森;;温州地区中青年卒中各年龄段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学军;何伯玲;苏林雁;;长沙市区儿童电子游戏成瘾危险因素的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王海明;;手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A];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省护理学会分会场安徽省护理学会护理专业化发展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王笑微;;103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丽;老年人群跌倒危险因素和康复干预效果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2 于普林;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状况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邓明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与实验室特点分析及动静脉血栓形成获得性/遗传性危险因素筛查[D];中南大学;2010年
4 陈倩;老年男性心力衰竭患者性激素水平调查[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映雪;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2 周昀洁;代谢危险因素的聚集与肥胖指标的变化[D];浙江大学;2013年
3 吕洲;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4 沈利娟;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5 李林涛;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现况及其危险因素和疾病负担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6 成茜;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早期筛检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永红;不同危险因素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亚型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8 聂宏伟;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因素的循证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兰晓阳;高龄人群痴呆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10 罗宇超;13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43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94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