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6例复发性流产夫妻染色体核型分析
本文选题:流产 + 习惯性 ; 参考:《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09期
【摘要】: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RSA)夫妻外周血染色体变异发生种类及其在男女性中的分布特点,为指导临床咨询及后续生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4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主因RSA就诊的夫妻3 376例,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染色体变异的发生率、种类、在男女性中的比例差异。结果3 376例RSA夫妻中发现染色体变异146例(4.32%),其中男85例,女61例,除去染色体多态性改变〔包括Y染色体变异(29例)、染色体次缢痕增加(28例)、D/G组染色体随体区变异(25例)及9号臂间倒位(21例)〕后,染色体异常共43例,其中相互易位最多见,为27例(62.79%),其次为罗氏易位5例(11.63%),倒位5例(11.63%),女性性染色体嵌合3例(6.98%),性反转综合征2例(4.65%),男性Marker染色体嵌合1例(2.32%)。染色体多态性方面,男性以Y染色体变异最为多见(34.12%,29/85)。结论 RSA夫妻外周血染色体异常均有发生,染色体异常以相互易位为主,对以RSA原因就诊的夫妻,有必要同时对夫妻双方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ypes of chromosomal variation in peripheral blood of couples with recurrent abortion (RSA)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males and females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counseling and subsequent reproductive intervention.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7 to August 2014, a total of 3,376 couples with RSA, the main cause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outpatient, were selected from the first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 to analyze the karyotype of peripheral blood chromosomes, and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and type of chromosome variation. The difference in sex between men and women. Results among the 3 376 RSA couples, 146 (4.32%) had chromosome variation, including 85 males and 61 females. After chromosome polymorphisms (including Y chromosome variation (29 cases), chromosome secondary constriction increase (28 cases), chromosomal aberration in D / G group (25 cases) and interarm inversion (21 cases), there were 43 cases of chromosomal abnormality, in which mutual translocation was the most common. There were 27 cases (62.79%), followed by 5 cases of Roche translocation (11.63%), 5 cases of inversion (11.63%), 3 cases of female sex chromosome chimera (6.98%), 2 cases of sex reversal syndrome (4.65%) and 1 case of male Marker chromosome chimera (2.32%). In terms of chromosome polymorphism, Y chromosome variation was the most common in males (34.12 / 85). Conclusion the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in RSA couples' peripheral blood are mainly mutual translo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peripheral blood chromosomes of the couples who visit for RSA reasons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814974003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943300)
【分类号】:R71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亮;李浩贤;彭莹;龙志高;文娟;邬玲仟;;1770对自然流产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回顾性分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侠;钱定良;俞石芳;吴文兵;陈成博;;无精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附2例首报异常核型[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年06期
2 袁玉丽;周学平;;雷公藤生殖毒性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10期
3 杨京晶;梁梅英;王山米;张冲;;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年01期
4 张洁;杨炳昂;钟文津;王超;唐海霞;莫泽来;;超声心动图对不同风湿免疫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差异的评价[J];广东医学;2014年02期
5 胡亮;李浩贤;彭莹;龙志高;文娟;邬玲仟;;1770对自然流产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回顾性分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4年03期
6 孙传银;林进;;抗磷脂综合征中抗TFPI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年08期
7 吴庆华;史惠蓉;解艳华;江淼;赵振华;鲁宁;孔祥东;;FISH快速检测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临床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年03期
8 冯治;黄元河;;外周血高分辨染色体制备方法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年15期
9 蔡燕;王箭;袁泰先;翁亚光;施琼;刘子杰;刘斌;王应雄;;染色体数目异常滋养层细胞中CENP-I基因的的异常表达[J];生殖与避孕;2008年03期
10 孙素玲;王照辉;付晓娜;孙娟;;姐妹同为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病例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聂洪川;大Y染色体和精子DNA损伤与人类辅助生殖结局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邹海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易感基因初步筛选[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珂;补肾健脾调肝法治疗卵巢早衰及对POF模型大鼠血清INHB、VEGF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蔡燕;着丝粒蛋白CENP-E和CENP-I与染色体分离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5 刘心利;不同浓度抗磷脂抗体及TNF-α对内皮细胞分泌E-选择素、IL-6、IL-8、MCP-1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6 肖静;抗磷脂抗体对Th细胞亚型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俞雯清;红斑狼疮伴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研究及β_2糖蛋白I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8 王婷;EGCG及氟伐他汀抑制anti-β2GPI/β2GPI复合物诱导的THP-1细胞活化[D];江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静;2233例生殖异常与371例发育异常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文红;人类Y染色体异常对精子发生的影响[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1年01期
2 石东红;谢鲁文;刘茜;;2 720例自然流产患者染色体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立群,张明,徐大为;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的检测[J];河北医学;2000年04期
2 陆丽华,戴钟英;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及治疗初步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年04期
3 毛立群,李瑞民,闫燕华;自身抗体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J];河北医学;2001年12期
4 林其德;邱丽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年03期
5 于永莲;;复发性流产45例病因分析[J];西藏医药杂志;2006年02期
6 张建平;林其德;李大金;罗颂平;张清学;冯淑英;刘玉昆;;复发性流产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年07期
7 张建平;吴晓霞;;低分子肝素在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06年09期
8 高金瑜;王谢桐;;甲状腺自身抗体与复发性流产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年12期
9 汪希鹏;林其德;洪燕;赵爱民;;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遗传性血凝因素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12期
10 洪秀仪;金恒善;黎文清;史文婷;;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基础病因及临床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希鹏;林其德;马政文;洪艳;赵爱民;;中国人群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中遗传性血凝因素研究[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孟丽丽;王振花;陈慧;谭剑平;陈立斌;刘梅兰;张建平;;复发性流产高危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3 金海岚;金博弘;崔李宁;;孕早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40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4 徐丽清;陈雷宁;全松;;复发性流产与反复着床失败相关危险因素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专刊[C];2012年
5 金海岚;金博弘;崔李宁;;孕早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40例分析[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6 金志春;;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对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及其防治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专题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13年
7 傅萍;周菲菲;盛晓园;;22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香桂;;免疫因素复发性流产的诊断与治疗[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邢卫杰;张清学;李予;冯淑英;陈勃;王文军;梁玉萍;;宫腔镜诊治198例复发性流产病例的临床分析[A];第二届全国不育症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牛建民;;复发性流产流行病学[A];第十期“全国女性生殖免疫”学习班暨反复胚胎着床和早期妊娠失败专题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谭嘉;宝宝相册里的秘密[N];健康报;2009年
2 胡德荣 仇逸;上海发现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胡德荣 仇逸;发现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N];科技日报;2000年
4 记者 胡德荣;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被发现[N];健康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碧云;TLR4启动子遗传变异及环境因素交互与复发性流产易感性[D];暨南大学;2011年
2 庞丽红;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sFlt-1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徐金娥;绒毛滋养细胞HLA-C抗原及其配体KIR与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的关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琳;复发性流产妇女体质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刘银梅;双酚A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1:2病例—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高金瑜;自身免疫性抗体谱与复发性流产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胡晶晶;雌激素受体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5 张瑶;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赵花;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D];暨南大学;2013年
7 刘颖;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中医体质调查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蔡秀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马淑芳;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HCY水平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熊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早期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回顾性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62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06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