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选题:宫颈癌 + 新辅助化疗 ; 参考:《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年07期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敏感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收治的106例IB2~IIB期宫颈癌患者资料,行NACT 1~3个疗程,术前评价治疗效果。分析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治疗前血清鳞状上皮抗原(SCC-Ag)、血红蛋白、血小板、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NACT敏感性的关系。结果:NACT有效率为64.15%(68/106)。NACT有效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宫颈深间质浸润率均低于无效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肿瘤直径、SCC-Ag、PLR与宫颈癌NACT敏感性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肿瘤直径、SCC-Ag、PLR是影响宫颈癌NACT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治疗前肿瘤直径、SCC-Ag、PLR对宫颈癌NACT的敏感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sensitivit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from April 2011 to February 2015, 106 patients with stage IIB cervical cancer treated in Tianjin Center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reated with NACT for 1 ~ 3 cours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before ope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CT sensitivity and pathological type, clinical stage, tumor diameter, histological grade, serum SCC-Ag, hemoglobin, PLR and NACT sensitivity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NACT was 64.15% (68 / 106). The operative time, postoperat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rate and the rate of deep interstitial invasion of cervix were lower in the effective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ineffective group (P0.05).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SCC-AgP PLR was associated with NACT sensitivity of cervical cancer before treatment (P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SCC-AgPLR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NACT sensitivity of cervical cancer before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sensitivity of SCC-AgPLR to NACT of cervical cancer before treatment has certain predictive value.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分类号】:R73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罗亚;越太迁;傅移山;成正军;张可;饶华;;影响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疗效的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4年08期
2 王瑞平;;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对子宫颈癌化疗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20期
3 周文毓;陈金婵;惠宁;;治疗前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肿瘤临床;2014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红;许文;陈小娥;;瘢痕疙瘩同位素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13年04期
2 崔永奇;耿沁;顾爱琴;朱淼鑫;孔韩卫;孙磊;刘蕾;闫明霞;姚明;;肺腺癌骨转移裸小鼠模型的建立及MicroCT观察[J];中国肺癌杂志;2013年09期
3 李海明;;动态增强MRI在卵巢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3年09期
4 李艳华;魏素菊;;凝血功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3年12期
5 王峗;柯飞;赵安芳;陈兰英;;自噬在癌症发生中的双重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2013年06期
6 王阁;李建;;重视影像学检查在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地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5期
7 李利平;;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不同化学治疗途径对宫颈癌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10期
8 Frédéric Biemar;Margaret Foti;;Global progress against cancer—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Cancer Biology & Medicine;2013年04期
9 李从青;张庆龙;卫兵;;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安徽医药;2013年11期
10 Mahmoud ElHefnawi;Bangli Soliman;Nourhan Abu-Shahba;Marwa Amer;;An Integrative Meta-analysis of MicroRNA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Xuejun Jiang;Zunzhen Zhang;;Sodium arsenite and arsenic trioxide differently affect the oxidative stress,genotoxicity and apoptosis in A549 cells:an implication for the paradoxical mechanism[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下册,墙报P25-P48)[C];2013年
2 刘敏霞;周可成;曹毅;;新的肺癌相关基因MCRS1病理生理功能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3环境污染及职业暴露与人类癌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彩莲;;肺癌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机制及最新进展[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鑫;SIRT1对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2 朱智能;FOXQ1介导TGF-β1/Smad信号通路调控膀胱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佘笑梅;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株Warburg效应的影响和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艾熙;非Smad通路在小鼠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闵江;结直肠癌中新的细胞亚群NCCC的分离与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玲;Rasfonin抗肿瘤活性评价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7 段晓品;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胶束在抗肿瘤转移及逆转肿瘤耐药中的应用[D];沈阳药科大学;2013年
8 杨梅;NAIF1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功能与机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傅佩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孙青;慢周期肿瘤细胞的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园园;吉西他滨衍生物SL-01对人乳腺癌的抑制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陈小慧;p53、p21、VEGF和CXCR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苏州大学;2013年
3 吴庭枫;A2B5~+/CD133~-与CD133~+/A2B5~-胶质瘤干细胞球表型特点及其移植瘤病理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王姗;复制选择性溶肿瘤腺病毒Adll-Tel-GFP在肺癌CTCs检测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3年
5 魏子程;EZH2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6 屠燕;IL-1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7 鲍美美;非洲防己碱抗人转移性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D];苏州大学;2013年
8 秦华忆;新辅助化疗对于宫颈癌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李婷婷;抗LAM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D];延安大学;2013年
10 董敬敬;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继红,黄鹤;新辅助化疗加后装放疗治愈局部晚期子宫颈癌1例[J];癌症;2005年07期
2 阙瑜妮;;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评估[J];重庆医学;2010年12期
3 刘海亮;杜晓辉;孙培鸣;肖春红;徐迎新;李荣;;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4 曹兰琴;黎欣;李新国;张怡;;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5 屠世良;颜怀军;郦卫星;李永哲;陈盈;李宁;许洋;;癌胚抗原阴性的结直肠癌检测和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生物标记[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年08期
6 张勰义;张晨鹏;孙晓光;黄钢;;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36期
7 张岩;李宁;刘慧英;;新辅助化疗对子宫颈癌组织中NF-κB、LR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年06期
8 周玮;芦珊;杨刚;;CD_4、CD_8、MSI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0年06期
9 谷化平;尚培中;;EGFR、VEGF和PTEN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11年03期
10 程晓东;谢幸;;子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J];实用肿瘤杂志;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淳,王深明,吴惠茜;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和组织学分级的影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年10期
2 于泽平,李幼生,郭春华,黎介寿;新辅助化疗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年12期
3 佟富中,周波,杨德启,曹迎明,刘鹏,刘宏军,王殊,乔新民,张嘉庆;不同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疗效的影响[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4 余传定,王新保;胃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04年11期
5 林奇,周士福;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4年12期
6 姜大庆,孙涛,张斌;新辅助化疗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与化疗疗效关系[J];中国肿瘤;2005年04期
7 程超,吴一龙,谷力加,陈刚,翁毅敏,冯卫能,钟文昭;多基因表达预测可手术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探讨[J];癌症;2005年07期
8 仇爱峰;徐青;王庆庆;;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5年36期
9 张鹏,韩芬,陈刚;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5年04期
10 谢幸;;卵巢癌新辅助化疗[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莹;孙晓文;;1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诱发糖尿病的术后护理体会[A];“河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新技术交流”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宛田宾;王宇龙;王维平;李越;王欣;;基于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与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青年优秀论文[C];2010年
3 莫庆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100例的观察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毅;支修益;许庆生;刘宝东;苏雷;王若天;胡牧;;新辅助化疗对手术和围术期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5 彭忠民;刘奇;;耐药相关基因表达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预测[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徐民;纪建松;卢陈英;陈述政;;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A];首届浙赣两省肿瘤研究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苏金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护理[A];2012年河南省糖尿病教育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8 支修益;张毅;许庆生;刘宝东;苏雷;王若天;胡牧;王辉荣;;新辅助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9 何卫彪;丁U,
本文编号:2064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06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