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醋酸棉酚宫内给药装置治疗子宫腺肌病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5 00:10

  本文选题:子宫腺肌病 + 宫内节育器 ; 参考:《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探讨宫内醋酸棉酚给药装置治疗实验性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ICR小鼠异体垂体移植法成功建立子宫腺肌病模型4个月后,模型小鼠子宫内给予3种不同剂量的醋酸棉酚治疗2个月后,测定ICR小鼠醋酸棉酚血浆浓度、病灶大体结节个数以及组织学HE染色评分分数,并与每日灌胃治疗以及对照组比较。结果模型结节数目与HE染色评分分数随着ICR小鼠宫内局部醋酸棉酚的治疗剂量增加而逐渐下降;当宫内醋酸棉酚剂量增加到每20 g体重0.2 mg时,模型结节数目与病灶HE染色评分分数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灌胃组比较,宫内局部给药组的血浆醋酸棉酚浓度低且稳定。结论宫内局部给药装置携带合适剂量的醋酸棉酚治疗实验性小鼠模型子宫腺肌病是安全可行的。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intrauterine gossypol ace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adenomyosis. Methods the adenomyosis model of ICR mice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by allogeneic pituitary transplantation for 4 months. After 3 different doses of gossypol acetate were given to the model mice for 2 months,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gossypol acetate in ICR mice was measured. The number of gross nodules and the score of histological HE staining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daily gastric perfusion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number of model nodules and the score of HE staining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trauterine dose of gossypol acetate in ICR mice, when the dose of gossypol acetate increased to 0.2 mg per 20 g body weigh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umber of model nodules and HE staining score (P0.05). In addition, plasma gossypol concentration in intrauterine administration group was lower and stable than that in intrauterine administration group. Conclusion it is safe and feasible to carry appropriate dosage of gossypol acetate in intrauterine administration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mouse model of adenomyosis.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
【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07CA074) 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专项基金(2013C33149)
【分类号】:R711.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红霞;王志敏;;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年1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艳霞;;米非司酮联合复方醋酸棉酚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07期

2 王洋;郭宁宁;姜明霞;;腹腔镜手术联合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15期

3 周琴琴;张信美;林俊;;醋酸棉酚阴道局部给药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09年11期

4 杨华光,蒋玉惠,尹国武,李东红,丁迎春;米非司酮配伍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秋;28例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分析[J];医学文选;2000年01期

2 刘文娜,张格莎;手术切除子宫腺肌病98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原医刊;2001年12期

3 王惠英,孙文芳;174例子宫腺肌病临床及病理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周协和,方智淑;46例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张爱军;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张继东;子宫腺肌病62例分析[J];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1年06期

7 王晓然 ,赫飞 ,何秀丽;阴式彩超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02年10期

8 陆金花;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探讨[J];广西医学;2002年09期

9 侯金文,程华,孟祥水,李传福;子宫腺肌病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3期

10 马计唤,武占兰;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分析[J];山西临床医药;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琼;邙玲玲;李涛;;浅论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误诊之对策[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周应芳;;子宫腺肌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卫春芳;胡兵;姜立新;;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离体人子宫腺肌病标本的实验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张丹;宫丽华;;探讨阴腹联合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及子宫腺肌病特征性声像图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康乐;龚军;程忠平;戴虹;胡莉萍;;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腺肌病部分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及中期疗效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慧芳;吴瑛;佘志红;徐金锋;宋红;孙枫;冯小凤;姜燕;;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再认识[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张晓玲;黄欧平;程玉芬;;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晓明;庄文行;罗鹏飞;杜娟;左约维;胡小平;洪淡华;;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初步效果观察[A];第一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研讨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梧凤;童南萍;;阴道超声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A];第一届全国妇产科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伟东;;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 谭蕾 主治医师;何谓子宫腺肌病[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2 周应芳;子宫腺肌病:诊治均有新进展[N];健康报;2002年

3 余玲;女性长期痛经 警惕子宫腺肌病[N];中国人口报;2006年

4 副教授 魏开敏;子宫腺肌病是怎么回事[N];大众卫生报;2006年

5 仓绶;子宫腺肌病复发率高[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汤江峰邋通讯员 文霆;痛经原为子宫腺肌病[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高国起;山东完成系列研究探索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静思;子宫腺肌病有几种手术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9 马丽;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孟斌;子宫腺肌病的表现[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慧;清湿化瘀法调控子宫腺肌病小鼠雌激素效应相关受体ERα、ERβ、GPER、PR-A、PR-B表达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蒋建发;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长链非编码RNA和信使RNA差异表达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张冰松;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对生育功能影响的初步实验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4 徐瑞芳;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及副作用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5 曾向阳;碳酸酐酶-9蛋白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南大学;2012年

6 翟栋材;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7 李雁;神经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病疼痛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郑剑芬(Cheng Kim Fan);子宫腺肌病的社会影响因素、中医体质、证候的调查及其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史精华;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生长极向与平滑肌离子通道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李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亚敏;子宫腺肌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张娅;GNRH-a联合LNG-IUS治疗轻、中度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观察[D];遵义医学院;2015年

3 牛丽霞;EZH2及RUNX3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D];延边大学;2015年

4 李雪;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121例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张俊梅;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邱涵雅;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腺肌病疗效的临床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马荣丽;前列腺素F_(2α)受体在子宫腺肌病不同部位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8 程晓Z,

本文编号:2098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098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8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