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促排卵颗粒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促排卵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8-08-17 11:26
【摘要】:目的:观察促排卵颗粒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服用促排卵颗粒,对照组(47例)服用克罗米芬,B超监测卵泡发育和排卵状况、子宫内膜生长情况,观察基础体温、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排卵率分别为70.83%、76.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妊娠率50.00%,对照组29.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优势卵泡直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长且优于对照组。结论:促排卵颗粒可促进卵泡发育、排卵及子宫内膜增长,提高妊娠率,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oovulatory granule in the treatment of ovulatory infertility. Methods: 95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 = 48) and control group (n = 48). The control group (n = 47) was treated with clomiphene. B ultrasound was used to monitor follicular development and ovulation and endometrial growth. Basic body temperature and pregnancy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vulation rat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70.83 and 76.60g), while the pregnancy rate was 50.00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29.87g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ameter of the dominant follicle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ameter of the dominant follic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proovulation granules can promote follicular development, ovulation and endometrial growth, increase pregnancy rate, and have a better effect on ovulatory infertility.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
【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2013-340)-促排卵颗粒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与研究
【分类号】:R71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延华;王海霞;乔靖;韩延博;吴聪聪;;排卵障碍性不孕中西医治疗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段恒;周萍;;从肾虚血瘀论治排卵障碍性疾病[J];新中医;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雷;;运用刘云鹏促排卵方治疗排卵功能障碍45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王卉;尚俊伟;张喜梅;滑秀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隋晓东;曲秀芬;周微;李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光明中医;2012年12期

4 郑慧颖;曾琳;曾娟娟;郑瑜彬;蔡雪红;;中药促排卵用药规律的回顾性研究[J];福建中医药;2014年04期

5 来玉芹;;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的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2年03期

6 张小花;;补肾活血法在妇科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2期

7 张小丽;郝淑霞;贺小会;裴宁;陈爱景;;补肾促排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肾虚不孕症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8 李淑玲;李育竹;常福丽;;益肾助孕颗粒治疗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症120例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谭华敏;;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比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周昕;傅春华;黄金珠;黄昕;温莹莹;弓丽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医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肖;尤昭玲;;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段彦苍;补肾法、疏肝法对促性腺激素预处理小鼠排卵机制影响的比较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马惠荣;ASR卵巢HO/胆红素系统的研究及补肾调经方对其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3 刘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降调节后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赵锐;补肾宁对肾阳虚模型大鼠补肾促排卵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李楠;补肾调周法在夫精人工授精技术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张宸铭;“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在肾虚排卵障碍性疾病中的经穴表述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秀萍;小卵泡排卵中医证候学调查及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王肖;促卵泡汤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潘红珊;自拟补肾促排卵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马洁;通脉大生片对肾虚排卵障碍型不孕大鼠的促性腺激素受体和卵巢局部因子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李莹;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谢春红;中西医促排卵的研究概况与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赵月星;加减大营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闫宁;补肾活血调经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谢婷婷;NO、右归丸对小鼠排卵与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及NOS在卵巢中的表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赵小环;补肾滋肝调经汤对高雄激素雌鼠性腺功能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文祥,祝诚,吴燕婉;IGF-Ⅰ及其受体、IGF结合蛋白-2和LH受体mRNA在卵泡中的表达[J];动物学报;1999年04期

2 宁艳,罗颂平,梁国珍;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肾虚黄体抑制妊娠大鼠流产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06期

3 陈英华,孙琪,欧阳轶强,陈嘉,邹移海;肾阳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综述[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6期

4 王桂梅;;中西医结合对排卵障碍性不孕120例临床分析[J];光明中医;2008年04期

5 谢广妹;刘珍;倪雅莉;;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甘肃科技;2007年12期

6 庞保珍,赵焕云,胥庆华;宫运续嗣汤治疗不孕症79例[J];国医论坛;1996年02期

7 于燕;张立凤;梁军;;中药人工周期治疗肾虚性不孕70例[J];哈尔滨医药;2008年06期

8 何启会;文斌;;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发育不良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年08期

9 刘海燕,唐金强,袁懿,王永宏;促排卵汤对不孕大鼠卵巢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表达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玉芹;促孕汤治疗无排卵性不孕80例[J];河南中医;200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连方;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月秀;;促排卵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14期

2 韩晓兵;曹缵孙;;应用促排卵药物的安全性[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年08期

3 毕婵琴;;促排卵药物的临床应用[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0年03期

4 刘继秀;药物促排卵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医学文选;1999年03期

5 朱亮;邢福祺;;促排卵临床应用进展[J];生殖与避孕;2007年07期

6 林金芳;;促排卵药物及综合应用方案[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年08期

7 张迎春;石玉华;陈子江;;常用促排卵药物及作用机制[J];山东医药;2009年15期

8 王娟;叶健;林秀;何科峰;江秋;邓立;石明华;;促排卵后复合妊娠误诊1例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年03期

9 林仲杰;;促排卵化学药物疗效比较[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妇产科学分册;1980年04期

10 范敏;;药物促排卵的结局与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桂金;;促排卵的那些事儿 点点滴滴[A];2013年贵州省医学会生殖医学与遗传学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乔杰;;药物促排卵的利与弊[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3 赵军招;葛红山;黄学锋;叶碧绿;周颖;;未经促排卵药物刺激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1例[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赵军招;葛红山;黄学峰;叶碧绿;周颖;;未经促排卵药物刺激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1例[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卫一鸣;多胎丸是福音还是祸水?[N];卫生与生活;2011年

2 慕欣;生殖医学: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内容[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罗辉;多囊卵巢怎治疗[N];健康时报;2003年

4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匡延平:试管婴儿“师法自然”[N];东方早报;2013年

5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在读生 赖青颖;明星的双胞胎秘笈[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馨月;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疗效及其对促排卵疗效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2 阳翎;微刺激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中的应用探讨[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87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187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f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