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对孕激素受体M阳性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ifepristone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uterine myoma cells positive for progesterone receptor M (PR-M). Methods the specimens of uterine leiomyoma from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ysterectomy were collected. After primary culture of uterine leiomyoma cells were successfully cultured, PR-M positive cells (positive group) and PR-M negative cells (negative group) were screened by Western blotting method. Two groups of cells in logarithmic growth stage were added with 1 脳 10 ~ (-5) ~ (-5) mol/L mifepristone respectively. After 48 hours of culture, the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was observed by MTT assay, and the apoptosis was observ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after treated with mifepristone for 24 h, the growth of uterine leiomyoma ce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cells began to crinkle 48 hours later. With the increase of mifepristone concentration,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rate and apoptosis rate increased gradually in both groups (P 0.05). When mifepristone concentration was 1 脳 10-6mol/L,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rate and apoptosis rate in the positiv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egative group (all P 0. 05). Conclusi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PR-M positive uterine myoma cells were inhibited and increased after mifepristone treatment, but the degree of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PR-M negative cells.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16A320047)
【分类号】:R73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莉,李基业,彭爱梅,朱毅;肺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05期
2 吕梅君;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意义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1年09期
3 范洁,邵敬於;孕激素的临床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2005年10期
4 张佩景;李慧艳;赵洁;陈媛;周涛;李爱玲;张学敏;何昆;;孕激素受体激活系统建立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16期
5 马丽;谢淑武;曹霖;朱焰;;新型孕激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9年02期
6 刘颖;谢梅青;;孕激素受体发挥作用的机制及其调控因素[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年06期
7 张玮,傅小锁,程治平;大鼠子宫游离酪氨酸与孕激素受体含量的关系[J];生理学报;1991年02期
8 赵凤凯;辛彦;吴东瑛;王艳萍;杨慧英;;不同组织器官中雌/孕激素受体组化染色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9 陆金春;孕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6年04期
10 易水晶;周昌菊;;孕激素在孕期治疗的利与弊[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馥贞;;孕激素的基础与妇科临床应用[A];2008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陈丽刚;熊承良;;口服避孕药中孕激素的应用及进展[A];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邓延杰;;C-erbB2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吴卫妮;任妮;王红梅;徐永平;范洁;王志豪;明佳;贾俊扬;;孕激素受体在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的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5 吴卫妮;徐永平;;孕激素受体在雌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中表达的检测及其部分基因的克隆[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6 侯月;倪鑫;;孕激素对胎盘CRH基因转录活性的调节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刘佳华;高玉玲;;子宫内膜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方险峰;孕激素对恶性黑素瘤生长及抗炎因子表达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广华;子宫内膜癌细胞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研究-DNA甲基化及表达沉默相关的染色质成分变化[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佩景;CUEDC2通过泛素蛋白酶体调节孕激素受体PR的降解[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顾超;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赵书君;子宫内膜癌孕激素耐药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妮;两种膜孕激素受体在鲆鲽类中的生理功能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2 贾博钦;不同孕激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黄双;孕酮对家兔十二指肠功能活动影响的作用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倩;子宫肌瘤发病孕激素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卢致辉;雌、孕激素受体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和预后的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3年
6 宋敏利;肺癌中的端粒酶、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顾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组织不同部位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1年
8 杨智翔;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9 徐红;乳腺良、恶性疾病与血清雌、孕激素及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10 郭晓;孕激素对自主神经调节家兔十二指肠蠕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07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20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