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效果

发布时间:2018-08-29 08:02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健康适龄产妇7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25例。各组均于腰麻-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手术。术后A组超声引导下连续TAP阻滞镇痛,B组超声引导下双侧单次TAP阻滞镇痛联合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A),C组单纯采用硬膜外PCA,镇痛药物均为0.375%罗哌卡因。分别于术后2 h(T1)、6 h(T2)、12 h(T3)、24h(T4)、48 h(T5)记录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VAS、舒适度评分(BC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各组术后48 h内PCA按压次数、PCA总消耗量、静脉给予镇痛药物情况、不良反应。结果与B、C组比较,A组术后静息VAS、运动VAS、Ramsay低,BCS高(P均0.05);术后PCA按压次数、PCA总消耗量少(P均0.05)。A、B组静脉给予镇痛药物比例较C组低(P均0.05)。A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较C组低(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TAP阻滞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单次TAP联合硬膜外PCA、单纯硬膜外PC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continuous abdominal transverse muscle (TAP) block guided by ultrasound in postpartum caesarean section. Methods Seventy-five healthy parturients who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 = 25) and group C (n = 25). All groups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under spinal-epidural block. Group A received continuous TAP block analgesia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and group B received bilateral TAP block analgesia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combined with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A) group C was treated with epidural PCA, analgesia only 0.375% ropivacaine. Rest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 VAS, comfort score (BCS) and Ramsay sedative score were recorded at 2 h (T 1) 6 h (T 2) and 12 h (T 3) 24 h (T 4) and 48 h (T 5), respectively. The total PCA consumption was recorded within 48 h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C, the resting VAS, exercise VAS,Ramsay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 0.05), and the total consumption of PCA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C (P 0.05).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C (P 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C (P 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continuous TAP block is superior to single TAP combined with epidural PCA,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of cesarean section.
【作者单位】: 莱芜市人民医院;
【分类号】:R71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代儒;剖宫产手术病人仰卧低血压综合征12例报告[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王培真,杨惠英;剖宫产增多原因分析与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桑娟;剖宫产社会指征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6期

4 胡冰梅,林静吟,袁建环;2104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广东医学;2002年05期

5 马瑞霞 ,祁玉霞;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J];中原医刊;2002年09期

6 王巧花;162例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赵岩;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4年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2年10期

8 黄丽君;东阳市1994~2001年剖宫产指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10期

9 尉桂华,石淑懿,李文娟;剖宫产3442例临床分析[J];首都医药;2002年08期

10 孙波,闫爱华;581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吉林医学;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梅;;402例剖宫产指征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田甜;;剖宫产率上升的影响因素探讨[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王小芬;;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手术病人围术期的应用体会[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马翠萍;;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对策[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春燕;侯章梅;马华兰;吴惠萍;秦永;;一起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调查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6 才玉华;;如何降低剖宫产率的几点体会[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周郁鹤;;剖宫产指征的正确把握[A];2007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围产医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贺晶;;我们正在品尝高剖宫产苦果[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9 张林;;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A];2013年河南省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10 闫巧玲;;正常分娩与剖宫产的生理病理比较[A];河南省第十二次妇产科、第十一次儿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医生 武洁;规范剖宫产手术不应跌入指标化陷阱[N];健康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洁;我们该怎样面对如此高的剖宫产率?[N];中国妇女报;2013年

3 张为远 何松明 毕晓红 (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 张为远);剖宫产会危害母婴勿滥做[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程和平;谁推动了剖宫产的手术刀[N];乐山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范又;我国剖宫产率为何居高不下[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记者 白国志;绵阳七项措施控制剖宫产率[N];健康报;2010年

7 张中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谁之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记者 刘道安;天津努力降低剖宫产率[N];健康报;2010年

9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副主任 应豪 院长 段涛;降低剖宫产率 技术门槛在哪里[N];健康报;2011年

10 记者 路熙娜;剖宫产率同比降低16%[N];滨海时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晓玉;聊城市剖宫产率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2 金娟;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影响因素的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3 安海霞;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45例临床治疗结局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热艳古丽·达吾提;经阴道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憩室再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5 刘天航;50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7年

6 曹慧芳;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金惠玉;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临床探讨[D];延边大学;2005年

8 王敏;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9 张莉;上饶市区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及对策探讨[D];皖南医学院;2013年

10 王婷婷;近7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10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210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c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