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09 20:17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中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150例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各50例,中医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西医组患者给予替硝唑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3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有效率中医组为66.0%、西医组为62.0%、联合组为92.0%,中医组与西医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组为20.0%、西医组为14.0%、联合组为4.0%;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低于中医组和西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感染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genital bacterial vaginosis. Methods 150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 of female genital tract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method, 50 cases each. The patients in TCM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patients of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inidazole, the patients of combin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was 66.0 in TCM group, 62.0 in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nd 92.0 in combined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CM group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combin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20.0 in the TCM group, 14.0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nd 4.0 in the combined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mbin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TCM group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bacterial vaginosis of female genital tract with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very effective,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high safet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作者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妇科;
【基金】:湖北省恩施州科技基金资助项目(11)
【分类号】:R71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美玲;湛学军;许仕红;付兰兰;骆小霞;陈露文;傅新文;;五倍子等3种中药对女性生殖道厌氧菌感染的抗菌活性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向丽;周铁军;叶迎春;王光西;;五倍子鞣质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的抗菌活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12期

2 刘晓雯;黄洁玲;鲍敏玲;;日舒安洗液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2年17期

3 桂勇;黄俐华;胡小洋;严育忠;;10种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活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3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秀娟;郑金秀;李宏;;黄连、黄芩对3种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J];河北中医;2007年08期

2 韦美德;苏国生;刘政;;139例腹腔厌氧菌感染的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年06期

3 周雪宁;权志博;王雷;;五倍子等三种中药体外抗产ESBLs大肠埃希菌研究及其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许淑珍,马纪平,马立艳;临床厌氧菌体外药敏试验[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5 闻良珍;妇产科领域厌氧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8年06期

6 王玉娟;罗冬娇;褚美芬;王宝囡;蒋锦琴;严杰;;绝经前后细菌性阴道病厌氧菌群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年06期

7 张秀珍;要加强我国临床细菌室厌氧菌的培养技术[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丽,王红霞,张静;细菌性阴道病50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年04期

2 黎明,谷梅,顾有守,钟山;复方麦咪诺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40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年03期

3 郑建华;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年12期

4 高红菊;细菌性阴道病对围生期影响及疗效比较[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张静,徐荣春,宋一丽;捷力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08期

6 霍微,王敏,乔志娟,肖云贵;106例细菌性阴道病中加纳氏菌的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1年05期

7 刘胜兰,李怀芳;比较甲硝唑阴道泡腾片3日和7日疗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年03期

8 张琴英 ,秦菊香,黄晓红;细菌性阴道病100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3期

9 梁梅英 ,刘培,赖智润;细菌性阴道病128例临床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5期

10 张海霞;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治进展[J];河北医药;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蔺莉;魏丽惠;胡玉泉;王雪菲;;对门诊非意愿妊娠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2 李保强;翟如波;;细菌性阴道病三种实验室诊断方法探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李煜;刘玲;杨娟;;乳酸杆菌制剂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范爱萍;薛凤霞;;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任亚琴;张丽;岳秀兰;;重庆地区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研究[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燕;黄云霞;李冰;;碘伏与甲硝唑联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观察[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廖秦平;;细菌性阴道病诊治规范(讨论稿)[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肖冰冰;张岱;刘朝晖;廖秦平;;蔗糖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病Ⅱ期临床试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克迪;吕治;苏建荣;;细菌性阴道病诊断标志菌组合的初步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张金燕;;联合用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分析[A];2012年河南省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开敏;细菌性阴道病青年女性患者多[N];中国妇女报;2006年

2 咏霞;细菌性阴道病应联合用药[N];大众卫生报;2006年

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主治医师 刘朝晖;你知道细菌性阴道病吗[N];家庭医生报;2003年

4 魏开敏;老年妇女亦患细菌性阴道病[N];大众卫生报;2006年

5 朱金林;女人私处为何飘出鱼腥味[N];大众卫生报;2009年

6 魏开敏;治细菌性阴道病联用乳酸杆菌制剂效更佳[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周蓓蓓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何谓细菌性阴道病?[N];保健时报;2006年

8 ;细菌性阴道病和老年性阴道炎[N];中国妇女报;2003年

9 张石革 龙振华;臭味乍泄要当心[N];医药经济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王敬霞;三种阴道炎防治细分辨[N];保健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范爱萍;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诊断、混合感染及其与支原体关系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2 刁玉涛;菌群构成与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凌宗欣;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落菌群多样性变化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兰;长春市区6个工作单位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情况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韩育红;细菌性阴道病与宫颈异常上皮细胞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彭景;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艳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5 迟博;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冯贺强;细菌性阴道病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局部相关细胞因子变化[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7 陈晓伟;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病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轶群;细菌性阴道病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于芳;天津市育龄妇女细胞性阴道病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10 胡晓霞;中药内外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60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260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a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