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不同促排卵方案用于PCOS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9 21:33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导致育龄期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无排卵性不孕的比例约占50%-70%。PCOS患者由于多数存在排卵障碍,使用促排卵药物促使卵泡生长发育,,可提高受孕率。随着促排卵药物的不断问世,各种促排卵药物及其之间的配伍方案均被应用于治疗PCOS不孕症。对于PCOS不孕症患者不仅仅要注重各种促排卵药物及不同配伍方案的临床疗效,其治疗成本也成为选择考虑的另一主要因素。如何合理地应用促排卵药物,使患者花费最小的成本而得到最好的临床疗效,如何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最佳的分配,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成为患者、临床医师和政府决策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有少数对IVF助孕过程中不同促排卵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文献报道,但对于PCOS不孕症患者行IUI助孕的不同促排卵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却鲜有研究。本文对PCOS不孕症患者行IUI助孕的不同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结合治疗成本,运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最终找到既具有满意临床妊娠率又花费最少的最佳促排卵治疗方案。这为患者、临床医师及政府决策者提供临床治疗最佳决策,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一部分不同促排卵方案用于PCOS患者行IUI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促排卵药物及其配伍用于PCOS患者并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IUI的PCOS患者634周期,根据所采用的不同促排卵方案分成八组(CC、LE、HMG、FSH、CC+HMG、CC+FSH、LE+HMG和LE+FSH),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Gn使用天数及总用量、助孕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Gn组(FSH、HMG)及CC联合药物组(CC+HMG、CC+FSH)的优势卵泡数和排卵数均大于单纯口服药物组(CC、LE)与LE联合药物组(LE+HMG、LE+FSH)(P0.05);八组中以LE的单卵泡发育成熟率最高,为(82.89%,P0.01);到达HCG日所需平均天数,HMG组、CC+HMG组、LE+HMG组均大于单纯口服药物组(P0.05);术日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及术日子宫内膜厚度仍8mm的比例CC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药物组(CC+HMG、CC+FSH、LE+HMG和LE+FSH)使用Gn的天数及总使用支数均低于Gn组(P0.05);临床妊娠率CC组最低(P0.05),其余各组无差异;4例轻度OHSS均出现在Gn组,14例多胎妊娠出现在Gn组和联合药物组(Gn组11例,联合药物组3例)。结论CC的妊娠率较低,可能与其抗雌激素作用影响子宫内膜厚度有关;LE的单卵泡成熟率高,妊娠率满意;Gn组和联合药物组的临床妊娠率相当,但单独使用Gn伴随较高的OHSS发生率和多胎妊娠率,而联合促排方案则可明显减少Gn的使用天数及总使用量,减少OHSS的发生率和多胎妊娠率,因此,联合促排方案值得推广。 第二部分不同促排卵方案用于PCOS患者行IUI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PCOS患者使用不同促排卵方案的医疗成本,应用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筛选出但疗效较佳成本最小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IUI的PCOS患者634周期,根据所采用的不同促排卵方案分成八组(CC、LE、HMG、FSH、CC+HMG、CC+FSH、LE+HMG和LE+FSH)。比较八组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的直接医疗成本、成本效果比、增量成本效果比和敏感度分析。结果八组不同促排卵方案的诊金+挂号费、检验费、阴道B超检查费、人工授精手术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周期平均总费用和药费均以CC组、LE组和CC+HMG组的相对最低,与其它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组最高,与其余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不同促排卵方案的药费比例升高,其对应的周期平均总成本也随之升高。八组促排卵方案中以CC+HMG组的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最小,敏感度分析显示数据变化后结果与原来一致。结论药费的升高是引起直接医疗成本升高的主要成本驱动因素,在治疗效果相似的前提下,选择价格较低的药物,有助于减少治疗总费用;成本效果分析提示CC+HMG方案在达到同样效果(获得临床妊娠)的情况下更加有利于节省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建议优先选择;敏感度分析显示本研究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可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1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斌;;不同体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和代谢指标相关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04期

2 余碧雅;;C反应蛋白浓度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24期

3 高雅琴;乔杰;常纪;;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微卫星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年01期

4 范燕宏,陈贵安;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不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年08期

5 耿蔷;全松;郭遂群;邢福祺;;来曲唑等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年03期

6 宁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20期

7 王玉霞;谢杏美;朱伟杰;;肥胖与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比较[J];生殖与避孕;2010年10期

8 马新燕;徐雪荣;;3种方案治疗小儿肺炎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年03期

9 郝敏;范林霄;杨燕生;;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年03期

10 李予;杨冬梓;阿比德;;来曲唑、他莫昔芬和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年08期



本文编号:2387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387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e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