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北京地区35~64岁农村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11 20:33
【摘要】:目的通过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了解北京地区35~64岁农村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及高危型HPV作为初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北京市5个农村两癌筛查区县,年龄35~64岁农村户籍人口20 076名,以高危型HPV作为初筛进行宫颈癌筛查试点的结果,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北京地区35~64岁20 076名农村妇女中,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为7.6%(1 535/20 076),其中单一感染排前五位的高危亚型分别是HPV16型219例,占14.3%,HPV52型146例,占9.5%,HPV58型101例,占6.6%,HPV18型84例,占5.5%,HPV51型66例,占4.3%。高危型HPV混合感染率为7.6%(116/1 535),最多同时感染四种高危亚型。35~40岁、41~45岁、46~50岁、51~55岁、56~60岁、61~64岁高危型HPV检测率分别为50.0%(192/384)、38.9%(330/848)、33.0%(388/1 177)、6.3%(298/4 757)、3.4%(251/7 438)和1.4%(76/5 472)。除高危型HPV16/18感染者外,其他型感染者细胞学阳性检出率为13.0%(154/1 188);转诊阴道镜检查率为2.3%(461/20 076);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出CIN2 27例,CIN3 39例,宫颈微小浸润癌2例,浸润癌1例,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343.7/10万,宫颈癌检出率为14.9/10万,早诊率为98.6%(68/69);在宫颈高级别病变及癌中,HPV16/18亚型感染占71.0%(49/69)。结论 HPV16、52和58型是北京地区35~64岁农村妇女单一感染的主要基因亚型,高危型HPV检出率最高为35~40岁,HPV16/18感染是导致宫颈高级别病变及癌的主要亚型。用高危型HPV作为初筛方法,初筛阳性病历检出率提高,而且用高危型HPV分流后,细胞学的工作量明显减少。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risk HPV infection and the effect of high-risk HPV screening in 35 ~ 64 year old rural women in Beijing by using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as the primary screening method for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4 to March 2015, 20 076 rural residents aged 35 to 64 years old in two rural areas and counties of Beijing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screening cervical cancer with high-risk type HPV as a primary screening test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SPSS17.0 software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data. Results among 20 076 rural women aged 35 to 64 years in Beijing, the total infection rate of high-risk type HPV was 7.6% (1 535 / 20 076), among which 219 cases of HPV16 type were the top five high risk subtypes of single infection, accounting for 146 cases of HPV52 type. There were 101 cases of HPV58, 84 cases of HPV18 and 66 cases of HPV51, accounting for 4.3%. The mixed infection rate of high risk HPV was 7.6% (116 / 1,535), and the highest four high risk subtypes were infected simultaneously. The detection rates of high-risk HPV in 35 or 40, 41 / 45, 46 / 50, 51 / 55, 56 / 60, 61 / 64 years of age were 50.0% (1922 / 384), respectively. 38.9% (330 / 848), 33.0% (388 / 1 177), 6.3% (298 / 4,757), 3.4% (251 / 7,438) and 1.4% (76 / 5,472). The positive rate of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13.0% (15.4 / 1 188) and the rate of colposcopy referral was 2.3% (461 / 20 076). Under colposcopy, 27 cases of CIN2, 39 cases of CIN3, 2 cases of small invasive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1 case of invasive carcinoma, the detection rate of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 were 343.7 / 100,000 and 14.9 / 100,000, respectively. The early diagnosis rate was 98.6% (68 / 69); HPV16/18 subtype infection accounted for 71.0% (49 / 69) of high grade cervical lesions and carcinomas. Conclusion HPV16,52 and 58 type are the main gene subtypes of single infection in 35 ~ 64 years old rural women in Beijing area. 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 of high risk type HPV is 35 ~ 40 years old. HPV16/18 infection is the main subtype leading to cervical high grade lesion and cancer. Using high risk type HPV as primary screening method, the positive rate of primary screening was increased, and the workload of cytolog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shunt of high risk type HPV.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
【基金】: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166)
【分类号】:R73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霓;代敏;;中国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年05期

2 赵娜;赵方辉;高晓虹;魏丽惠;徐爱娣;李长卿;马俊飞;乔友林;;城市和农村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16期

3 韩历丽;齐庆青;王朝;张月;董翠英;王连英;;北京市两癌筛查主要问题与经验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4 冯金鸽;陈新;朱芸;刘子莲;孙瑞凤;朱威;;北京地区女性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研究[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年02期

5 应倩;夏庆民;郑荣寿;张思维;陈万青;;中国2009年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玛依努尔·尼亚孜;陈凤;朱开春;刘新伟;热孜亚·买买提孜;孙振柱;赵丽霞;张询;潘秦镜;刘新伏;武燕萍;乔友林;;新疆维吾尔族女性HPV感染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研究[J];癌症进展;2010年02期

2 高鹏;张咏梅;夏宇;;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在湘潭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中的分布特点[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年01期

3 程娇影;卞美璐;马莉;刘军;陈颖;;HPV感染年龄与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年02期

4 岑尧;张翠英;张雅丽;侯建华;;中国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高危型别分布的Meta分析[J];癌症进展;2013年01期

5 张海平;穆会君;谢平;张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临床应用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17期

6 亚力坤·穆罕默德;玛依努尔·尼牙孜;韩莉莉;朱开春;;患宫颈病变的维、汉族妇女高危型HPV分型比较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年01期

7 韩雪;黄辰曦;赵佳;谭晓洁;张宏伟;曹广文;;2002-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社区人群宫颈癌的发病和生存情况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8 高鹏;张咏梅;夏宇;;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在湘潭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中的分布特点[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张定清;;羟考酮缓释片单用或配合化疗对晚期肺癌疼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5年05期

10 李亚;张芳;冰清;;T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年2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梁静;E2-EP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功能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陈强;潮州农村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流行特征及人乳头状瘤病毒-52型基因多态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亚力坤·穆罕默德;维吾尔族及汉族妇女高危型HPV检测、L1蛋白表达与病毒整合的比较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4 陈志芳;新疆不同民族宫颈HPV感染现状及与Treg细胞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罗羽;miR-574-5p、Gomafu和QKI对人宫颈癌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及相关护理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6 隋霜;维吾尔族妇女HPV持续感染、宫颈癌发生发展与HPV16 L1、LCR甲基化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7 帕提曼·米吉提;新疆和田墨玉县维吾尔族宫颈癌现况调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8 周爱芬;武汉市农村户籍妇女宫颈癌筛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徐爽;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艳蓉;乳腺癌病人癌组织与宫颈细胞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殷洁;健脾化湿法治疗宫颈HPV感染脾虚湿困型的临床研究及免疫机制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许海燕;农村社区医疗机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适宜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杨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及环境/行为危险因素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李寿俊;宁波地区妇女宫颈HPV与子宫颈癌流行现状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6 谢桂芳;宫颈癌疫苗对宫颈癌防治作用有效性的循证医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王晓斐;对比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毒性及临床结果[D];吉林大学;2014年

8 王慧儒;HPV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放射治疗后随访的临床应用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9 赵可雷;Plod2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10 姚江伟;黄芪多糖对人宫颈癌C-33A细胞凋亡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思华;;淮北市相山区2008年度35~69岁妇女乳腺癌筛查报告[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2 廖金兰;;高危型HPV检测在判断CIN疗效及随访监测中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学;2010年04期

3 李霓;代敏;;中国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年05期

4 倪小平;雷丽红;陈秋生;张佳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年22期

5 马振祥;顾晓梅;姜声扬;张璇;顾桂芬;庄勋;;国内HPV16感染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24期

6 周权;黄民主;黄霜;林丹;;中国已婚妇女宫颈癌发病影响因素Meta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1年02期

7 余祖新;;陕西省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初步报告[J];中国肿瘤;2010年06期

8 李霓;马聪萍;孙立新;张永贞;邵淑丽;邢菊霞;鲍彦平;黄瑞德;贺立绩;乔友林;;碘染色肉眼观察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的效果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1期

9 郝俊秀;刘洪云;周斌;;锝[~(99m)Tc]探测前哨淋巴结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10 李霓;郑荣寿;张思维;邹小农;曾红梅;陈万青;;2003~2007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艳平;徐珉;庞秋华;;李丽芸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验案2则[J];新中医;2008年08期

2 何若英;郭真真;古敏英;李力;梁杰安;李红;黄少妤;;健康管理防治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年06期

3 徐月红;;116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4期

4 吴帆;;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炎合并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08期

5 龚文波;唐曙明;方红辉;杨自华;何林;;两种分子生物学试剂检测高危型HPV不相符结果的验证分析[J];检验医学;2008年04期

6 魏俊飞;千新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肺癌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26期

7 陈斌;雷秀霞;汪安石;张佳宇;尹爱华;刘大渔;周小棉;;芯片电泳快速检测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J];热带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8 单玉珍;马向东;刘明晖;王建;;西安市长安区妇科就诊妇女高危型HPV感染及亚型分布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年04期

9 李红岩;侯振江;;高危型HPV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进展[J];医学综述;2012年10期

10 杨佳;冯阳春;黄艳春;;新疆妇科就诊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致平;林圣云;周郁鸿;虞荣喜;沈建平;叶宝东;罗秀素;沈一平;郑智茵;陈均法;俞庆红;庄海峰;;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报道[A];2006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胡致平;林圣云;周郁鸿;虞荣喜;沈建平;叶宝东;罗秀素;沈一平;郑智茵;陈均法;俞庆红;庄海峰;;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报道[A];2006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2006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岑坚敏;钱德英;王丁;曾仁海;舒焰红;洪淡华;黄志宏;林爱华;;高危型HPV检测对不典型鳞状细胞的分流监测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胡致平;林圣云;叶宝东;沈建平;周郁鸿;虞荣喜;;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报道[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胡致平;林圣云;叶宝东;沈建平;周郁鸿;虞荣喜;;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报道[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6 胡致平;林圣云;叶宝东;沈建平;周郁鸿;虞荣喜;;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报道[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胡致平;林圣云;周郁鸿;虞荣喜;沈建平;叶宝东;罗秀素;沈一平;郑智茵;陈均法;俞庆红;庄海峰;;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报道[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8 欧阳敏珊;叶敦敏;;宫颈上皮内瘤变证型分布及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性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沈云岳;刘华;王蕾;高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方法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张立冬;谢威;裴静;赵旦;;宫颈细胞学筛查及高危型HPV检测与宫颈组织学[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王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可用于宫颈癌初筛[N];健康报;2010年

2 杨六香;宫颈癌致病元凶找到[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记者 孟庆普;宫颈癌防治基础数据缺乏[N];健康报;2011年

4 孙爱达;早检查防宫颈癌[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垲;“紫柏凝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郑闪;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人膀胱移行细胞癌关系[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3 张魏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早期蛋白E6和E7调控细胞周期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东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食管癌不良预后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420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420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4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