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人附睾分泌蛋白4、糖类抗原125及卵巢恶性肿瘤风险预测模型(ROMA)在盆腔包块中的诊断价值

发布时间:2019-02-22 10:29
【摘要】:盆腔包块发生于女性各年龄阶段,其临床诊断及处理常常成为棘手的临床问题。在美国,女性一生中因可疑卵巢肿瘤而接受手术探查的风险为5-10%,接受手术的患者中,13-21%诊断为卵巢癌[1]。虽然大多数盆腔包块为良性病变,但排除恶性肿瘤仍旧是盆腔包块诊断评估的首要目的。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位居第三,但死亡率高居首位。据统计,2012年美国卵巢癌新发病例22300例,死亡病例15500例[2]。由于卵巢解剖位置深居盆腔,卵巢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及有效的筛查手段,超过60%的患者诊断时已处于肿瘤晚期(Ⅲ-Ⅳ期),因此,卵巢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有研究表明,Ⅰ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然而仅20%的患者可获得早期诊断[3]。晚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0-55%[4]。进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制定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将使晚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同时,也有研究证实:卵巢癌患者在专科医院由妇科肿瘤医师实施初次手术及制定治疗方案,患者整体生存期提高[5]。然而,仅不足一半的卵巢癌患者的初次手术治疗是由经验丰富的妇科肿瘤医师完成,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患者在初次手术时,由于诊断不足或其他原因,未进行全面的手术分期或只接受了不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如何利用现有的诊疗资源,方面,从盆腔包块患者中筛选出卵巢癌患者,将这部分患者转送至诊治经验丰富的肿瘤中心,接受规范化治疗,从而提高其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筛选出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目的。近年来,寻找鉴别盆腔良恶性包块的有效手段,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因其无创,客观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肿瘤筛查,诊断,疗效评估,复发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糖类抗原125(CA125),由Bast等人[6]于1981年首次发现,此后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盆腔良恶性包块评估过程中最常用的肿瘤标记物。CA125在卵巢恶性肿瘤,尤其是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估,病情监测中的价值已基本得到公认。然而,CA125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不理想。 近年来,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被认为是最具潜能的卵巢癌肿瘤标记物之一。1991年,Kirchhoff等人在人附睾远端上皮细胞中首次发现HE4[8]。1999年,Schummer等人发现HE4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但在良性疾病组织及正常组织(包括卵巢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9],提出HE4有望成为卵巢癌肿瘤标记物。此后,Drapkin等人研究发现上皮性卵巢癌中组织病理类型不同,HE4表达也存在差异[14]。2008年,Moore等人通过对9种新型肿瘤标记物应用于卵巢癌检测的研究发现:HE4与CA125联合检测敏感性最高,高于其他肿瘤标记物组合或任一单项肿瘤标记物[10]。此外,HE4检测不受月经周期及激素治疗影响[11],增加了其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利用肿瘤标记物,构建数学模型对盆腔包块性质进行判别,倍受各国学者关注。Jacobs等人[12]于1990年提出恶性肿瘤风险指数(Risk ofMalignancy Index,即RMI),用于盆腔包块良恶性评估。RMI综合了盆腔包块患者血清CA125水平,超声评分以及绝经状态,降低了单因素诊断的假阳性率,提高了卵巢恶性肿瘤术前诊断的特异性。但是,由于超声检查结果受操作医师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恶性肿瘤风险指数中参入了主观变量,因此,同一盆腔包块患者,不同的超声诊断医师将会作出不同的超声评分,势必影响患者实际病情的客观评估。因此,2009年,Moore等人[30]提出了卵巢恶性肿瘤发病风险模型,即ROMA,该模型通过联合检测血清CA125,HE4,结合患者绝经状态,预测罹患上皮性卵巢癌的风险。 目的 探讨单独或联合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以及卵巢恶性肿瘤风险预测模型(ROMA)在盆腔良恶性包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2013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因“盆腔包块”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进行血清CA125,HE4检测,其中包括卵巢恶性肿瘤39例,卵巢良性肿瘤4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另外选择我院体检中心同期体检合格的健康女性36例为对照组,并对其血清CA125,HE4进行测定。分析血清CA125,HE4在卵巢恶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特点;探讨血清CA125,HE4与卵巢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及手术病理分期的关系;以卵巢良性包块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为对照组,术后石蜡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别计算血清CA125,HE4,CA125联合HE4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评估血清CA125,HE4单独或联合检测在盆腔良恶性包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根据卵巢恶性肿瘤风险预测模型(ROMA),使用ROMA计算软件计算绝经前,后盆腔包块患者(绝经前n=80,绝经后n=36)ROMA值。比较绝经前,后ROM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 结果 1.卵巢恶性肿瘤组患者平均年龄52岁,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36岁)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35岁),且绝经后患者所占比例较大(61.5%)。 2.与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清HE4水平明显升高(P0.01)。然而,当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0.830),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P=0.06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健康对照组(P=0.25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与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P0.01)。同时,对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健康对照组间进行血清CA1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将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CA1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0)。 3.以卵巢良性包块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作为参照人群,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清CA125,HE4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4.卵巢恶性肿瘤组中,绝经后CA125水平高于绝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绝经后HE4水平高于绝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卵巢良性包块组中,绝经前CA125水平高于绝经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绝经前后HE4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5.浆液性卵巢癌血清CA125,HE4水平均高于其他组织病理类型(包括粘液性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癌等)的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对39例卵巢恶性肿瘤进行分期,结果显示: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HE4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7.以卵巢良性包块组(卵巢良性肿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对照组,绘制CA125,HE4及CA125+HE4相应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A125,HE4,CA125+HE4联合检测的ROC-AUC分别为:0.823,0.848,0.894。作为单项检测指标,CA125,HE4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61.54%,85.71%,4.31,0.45;79.49%,87.01%,6.12,0.24。CA125+HE4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2.31%,74.03%,3.55,0.10。 8.绝经前盆腔包块患者中,ROMA截断值设定为11.4%时,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为53.3%,89.2%,53.3%,89.2%,82.5%;绝经后盆腔包块患者中,ROMA截断值设定为29.9%时,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为87.5%,91.7%,95.5%,78.6%,88.9%。此外,本研究对ROMA与术后病理的吻合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绝经前组,ROMA与术后病理诊断吻合系数为Kappa=0.426,P=0.000,说明二者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但吻合度一般。绝经后组,ROMA与术后病理诊断吻合系数为Kappa=0.760,P=0.000,说明二者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且吻合度较强。 结论 1.HE4可用于卵巢良,恶性包块的鉴别诊断,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略优于CA125。 2.血清HE4水平与卵巢癌病理类型及手术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的侵袭能力,对预测患者预后有指导作用。 3.血清CA125联合HE4检测明显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降低恶性肿瘤漏诊风险,为卵巢良恶性包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4.卵巢恶性肿瘤风险预测模型(ROMA)可有效分流盆腔包块患者,尤其对绝经后盆腔包块患者罹患卵巢恶性肿瘤的预测价值更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7.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芙蓉;郝胜菊;闫有圣;郑雷;梁济慈;纪维立;郝胜菊;;HE4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甘肃医药;2013年11期

2 张双革;;人附睾蛋白4对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评估研究[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年05期

3 Tae-Il Jeon;Chang-Hwa Jung;Jeong-Yong Cho;Dong Ki Park;Jae-Hak Moon;;Identification of an anticancer compound against HT-29 cells from Phellinus linteus grown on germinated brown rice[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2013年10期

4 郭继强;;血清HE4和CA125联检在卵巢癌中的临床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年05期

5 Zhi-Ling Zhang;Pei Dong;Yong-Hong Li;Zhuo-Wei Liu;Kai Yao;Hui Han;Zi-Ke Qin;Fang-Jian Zhou;;Radical cystectomy for bladder cancer: oncologic outcome in 271 Chinese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4年03期

6 任冠华;叶剑飞;范亚光;王竞;孙志娟;贾辉;杜欣欣;候朝华;王颖;赵永成;周清华;;中国天津大港油田LDCT肺癌筛查人群防治知识调查与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4年02期

7 陈小燕;韩光辉;;新型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8 郭梅;王晓东;李凤焕;;人附睾分泌蛋白4与糖类抗原125联合测定在盆腔肿瘤诊断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9 殷子惠;马力文;;MicroRNA及其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4年02期

10 陈宗波;陈展泽;李国选;周碧芸;刘伟旗;李子萍;;血清人附睾蛋白4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杰;林洪生;;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现状及中医治疗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亮亮;NDRG2在结肠癌演变中对TGF-β通路功能的影响及转录调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2 徐迈;OPN经PPIC与CD147结合及对人膝OA滑膜细胞MMP-3和TNF-α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3 李怡;与sFlt-1相关的miR-10b和miR-200c在子痫前期发病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4 徐志远;上皮间质转化在调控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徐孙兵;胰腺癌嗜神经转移的机制研究:TGF-β1/ALK5信号通路对NGF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6 王宇;FoxM1剪接异构体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相关功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侯涛;二甲双胍对肺腺癌细胞系PC9、PC9/GR增殖抑制、凋亡诱导及吉非替尼增敏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王潇琼;炎症细胞因子IFNγ在FXR基因敲除鼠和化学诱导肝癌动物模型中的抑癌作用[D];浙江大学;2013年

9 方维佳;全基因组二代测序及甲基化芯片法在探明肠癌患者个体化分子标记物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周畅;MicroRNA-339-5p/3p在结直肠癌中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萍;白介素8(IL8)及亚型与卵巢上皮性癌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2 刘丽;卵巢癌不同淋巴结转移潜能细胞分泌蛋白差异分析及淋巴管微环境诱导其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3 唐凌;血清CA_(125)、CEA、CA_(19-9)及AFP联合检测对卵巢肿瘤诊断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于瀚;多项指标在卵巢肿瘤术前、术中评估价值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张晓红;APE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上皮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王承缙;血浆骨桥蛋白与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7 饶阳;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生活质量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8 杨涵;Bmi-1、OPN在不同类型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9 徐健;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用于食管鳞癌进程监测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连莉莎;热休克蛋白27与常见消化道肿瘤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28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428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9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