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宝石能谱CT对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9-02-28 18:00
【摘要】: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4年1-6月经病理学证实且行宝石能谱CT分期检查发现区域淋巴结肿大宫颈鳞状细胞癌34例,通过对比患者已知宫颈原发灶与区域肿大淋巴结进行能谱分析推测诊断出增大淋巴结是否为转移性癌。所有患者同时予18F-FDG PET-CT检查或穿刺活检,以PET-CT检查结果或穿刺活检病理学结果为诊断标准,以Yerushalmy模式计算宝石能谱CT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来评价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结果。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34例宫颈癌患者宝石能谱CT淋巴结诊断结果与标准诊断(即PET-CT诊断结果和病理学诊断结果)对照进行分析得出特异度为46.77%,灵敏度为92.17%,约登指数为0.39;分别对两种诊断结果做一致性检验和配对卡方检验,诊断结果基本一致(Kappa=0.428),诊断水平有差异(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695(P0.001,CI:0.607~0.782)。结论 :宝石能谱CT对于宫颈癌分期诊断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但尚不能作为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的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gemstone energy spectrum (CT) in the qualitative diagnosis of regional lymph nodes in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4, 34 cases of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ere diagnosed by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and examined by gemstone energy spectrum CT staging.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enlarged lymph nodes were metastatic carcinoma or not by comparing the known primary cervical lesions with the regional enlarged lymph nodes.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18F-FDG PET-CT or biopsy at the same time. The sensitivity of gemstone energy spectrum (CT) in qualitative diagnosis of lymph nodes in cervical cancer was calculated by Yerushalmy model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ET-CT or biopsy as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Jordan index were used to evaluate lymph node metastasis. Draw the ROC curve, calculate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nd compar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ifferent methods. Results: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were 46.77% and 92.17%, respectively, between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gem energy spectrum CT lymph nodes and the standard diagnosis (i.e. PET-CT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n 34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and the sensitivity was 92.17%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46.77%, and the sensitivity was 92.17%. The Joden index is 0.39; The consistency test and paired chi-square test showed that the diagnostic results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Kappa=0.428) and the diagnostic level was different (P0.001).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was 0.695 (P 0.001, CI = 0.607, 0.782). Conclusion: gem energy spectrum CT has a good guiding role in staging of cervical cancer, but it can not be used as a basis for qualitative diagnosis of regional lymph nodes.
【作者单位】: 青海红十字医院肿瘤放疗科;
【分类号】:R73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杰平;唐明灯;林端瑜;蔡志华;;~(18)F-FDG PET/CT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2 漆辉雄;杜珂;孙秋实;李泉;;调强放疗同步化疗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17期

3 林晓珠;李卫侠;朱延波;董海鹏;吕培杰;缪飞;李剑颖;沈云;陈克敏;;宝石能谱CT在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4 黄裕;姜青明;王冬;周琦;;特殊病理类型宫颈癌24例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健;吕衍春;;CT能谱成像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1年04期

2 王乐;刘斌;汪洁;王万勤;周勇;吴兴旺;朱晓红;李小虎;张帅;;能谱CT对碘含量测量准确性的实验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2年03期

3 任庆国;滑炎卿;李剑颖;;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6期

4 单峻;沈海燕;蒋知强;邹夏斐;蔡晓红;夏玉明;;综合影像学检查对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定位诊断[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12期

5 杨伟洪;沈新平;潘娜;向先俊;胡小红;;能谱CT诊断腹部多发病灶同源性的初步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年03期

6 郑盛;唐映梅;杨晋辉;尤丽英;;CT能谱成像鉴别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价值[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5期

7 刘罡;黄政;;宝石能谱CT三维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23期

8 黄玮;田添;孙国平;;宝石能谱CT成像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作用[J];安徽医药;2013年11期

9 王未;周长圣;方晓X;张龙江;卢光明;;第二代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的初步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4年09期

10 魏晋艳;周俊林;岳松虹;;肾癌功能成像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冯琴;李琼;胡瑶;王秋霞;胡道予;李震;;宝石能谱CT在腹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的探讨[A];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万娅敏;双能量CT对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及分期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2 侯代伦;颅内结核MSCT成像方法与诊断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君怡;CT能谱成像对肝脏占位病变鉴别诊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王天佑;宝石CT低剂量扫描结合ASIR重建小肠造影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魏一娟;能谱CT成像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肾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4 尹茁名;CT能谱成像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标本分析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5 刘心;MSCT泌尿系统成像技术减少辐射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栗鸿民;宝石能谱CT对肺癌生物治疗疗效观察价值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7 范宝岩;能谱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胸部扫描中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杨慧远;CT能谱成像在鉴别颈部不同性质淋巴结病变中的临床价值[D];郑州大学;2012年

9 夏生俊;CT三维肾血管重建及其在腹腔镜肾癌根治和LPN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10 李贞旭;CT能谱成像技术对AIDS合并肺部常见感染鉴别诊断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妙芳;李晶;林仲秋;;《2012年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年01期

2 郑航;陈锦章;罗荣城;吴湖炳;王全师;;~(18)F-FDG PET/CT显像对宫颈癌诊断及治疗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09年05期

3 陈静;丁乾;罗鸣;宋颖秋;李贵玲;;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4 杨镇休;宋向群;;局部晚期宫颈癌80例放化疗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18期

5 朱雪萍;蒙立艳;;中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1年12期

6 庄圆;李俊东;云径平;侯景辉;朱安娜;徐漫漫;;原发性宫颈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蒋军;张利文;廖珊;黄荣;;宫颈癌术后旋转拉弧适形放疗和五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对比研究[J];现代医院;2012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文姬,杜彬;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8期

2 郭小青,蔡华,段雪英,叶礼斌;不同后装方式治疗宫颈癌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04年02期

3 古丽娜·库尔班,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阿娜尔古丽,古丽沙热·那依木;年轻宫颈癌患者324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黄裕,唐良萏,周琦,贾英;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抗宫颈癌免疫反应[J];肿瘤学杂志;2005年04期

5 赖日权,张江宇,王晓玫,胡维维;宫颈/阴道脱落细胞学发展及建议[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6 文海蓉;宫颈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疾病控制杂志;2005年05期

7 龚玲玲,李红英,曾俊;宫颈癌中α/β-连接素的联合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8 刘惜时;易晓芳;赵敏;郭孙伟;;宫颈肿瘤ⅠB~ⅡA期预后相关因素(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9 金正一;金仁顺;朴东明;李仁花;;延边地区宫颈癌病理资料分析[J];中国肿瘤;2006年10期

10 姜波玲;肖长义;;人白细胞抗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玉环;王刚;肖秀芬;马立国;张桂荣;宁旭才;李欣欣;扬丽媛;徐卫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金正一;金仁顺;朴东明;李仁花;;延边地区宫颈癌病理资料分析[A];2009年“临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研究”暨“全国肿瘤病理诊断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何传泰;王瑛;刘月仙;李秀峰;张春玲;焦士兰;;宫颈癌患者全身与宫颈局部免疫状态对放疗预后的影响[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张艳斌;;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冯静;王建六;魏丽惠;;甾体激素与宫颈癌[A];全国子宫颈癌暨湖北省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郭瑞嵩;邢晓汾;郑雅琴;田峰;金晓丽;;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李贵玲;;宫颈癌的放射治疗[A];湖北省第21届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宏伟;范俊杰;李明众;王蕊华;张哲舫;;宫颈癌热放化随机分组治疗疗效[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天成;张云;温兰英;李素红;徐静;;中华墨汁示踪宫颈癌前哨淋巴体的价值和安全性研究[A];全国子宫颈癌暨湖北省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周陈华;王宝强;叶鸿;陈勇;陈华津;王晓云;;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A];2009年浙江省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段文利;宫颈被广泛切除后仍可生育[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葛秋芳;判断端粒酶活性有望用于诊断宫颈癌[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社珂;宫颈癌蛋白质质谱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2 王华丽;不同抗原负载人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宫颈癌效应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吴斌;3T高场强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进展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维娜;利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CGH)筛选宫颈癌相关基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欧阳运薇;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沈源明;MiR-375参与宫颈癌泰素敏感性调节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梁华;MicroRNA在宫颈癌发病机制的分子基础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8 聂妹芳;RNA干扰技术特异抑制HPV18E6基因表达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9 张海军;Oct-4的表达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3年

10 陈庆云;一、二氟甲基鸟氨酸、木黄酮对宫颈永生化上皮细胞、宫颈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细胞周期调控机理 二、宫颈癌前病变液基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物理状态的检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影响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2 于菲;年轻(35岁以下)妇女患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及预后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任春丽;近20年长春地区宫颈癌发病趋势和临床病例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渠力平;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在宫颈癌中的检测和意义[D];青岛大学;2011年

5 解秀珍;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雪梅;人组织激肽释放酶-8及基质金属蛋白-9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8年

7 文露;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静脉化疗疗效评价中价值的初步探讨[D];中南大学;2010年

8 王智宇;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09年

9 张红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孔令蕤;人乳头状瘤病毒不同基因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D];南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2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432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d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