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发达国家女性中最常见的妇科肿瘤,2019年美国新发病例位于恶性肿瘤的第4位(共61880例,7%)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983年Bockman提出的传统2分法病理方式,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恶性肿瘤在分子水平上存在高度异质性,表现在组织学形态相同的肿瘤,其治疗反应和预后均有差别,因此传统病理形态学诊断已不能适应现代肿瘤诊治的需要,需要更为精确的分型方式。2013年美国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根据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的研究提出子宫内膜癌四型分子分型——POLE超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型(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utation,MSI-H),拷贝数低型(Copy-number Low,CN-L)和拷贝数高型(Copy-number High,CN-H)。研究目的:本实验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临床病例进行回顾,将可获取的病理切片资料按照TCGA提出的分子分型标准重新分为四类,旨在探讨不同分子分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分子分型与病理分型与预后的关系并对总结其他预后因素。研究方法:将现可获得的病理切片根据TCGA提出的分子分型的方法分为四型——应用PCR方法明确是否存在POLE突变,将有POLE突变的归为POLE超突变型;根据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的免疫组化(MLH1,MSH2,MSH6,PMS2)检测结果对石蜡包埋标本分析,其阳性者归为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型;根据P53免疫组化测试结果,将阳性者归为高拷贝数型,阴性者归为低拷贝数型。根据分子分型结果收集整理相关临床资料,即2010年-2017年EC患者共662例,包括年龄、简要病史、临床表现、既往史、月经婚育史、家族史、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大小、术中及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可能有关的高危因素、随访状态及随访时间。应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分子分型:共复审662例病理切片,其中POLE超突变组为23例(3.47%),MSI高突变组185例(27.95%),低拷贝数组299例(45.16%),高拷贝数组155例(23.41%)。2.临床特点2.1发病年龄6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发病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28岁,平均发病年龄53.39±9.331岁,中位发病年龄54岁。4组分子分型患者发病年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61)。2.2绝经情况662例病例中有411例绝经(62.08%),不同分子分型绝经状态有统计学差异(P=0.012)。患者平均绝经年龄50.56±3.925岁,不同分子分型绝经年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3临床表现排在前三位的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排液和腹痛。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表现之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2.4合并症662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这最多,共211例(31.87%)。其次为合并糖尿病(88例,13.30%)和合并冠心病(42例,6.34%)。不同分子分型患者在合并脑卒中(P0.05)及结直肠癌(P=0.02)中有显著性差异。2.5月经婚育史662例患者中72例(10.88%)有月经不规律病史,4组分子分型并无统计学差异(P=0.180)。不同分子分型孕次(P=0.354)、产次(P=0.603)、流产(P=0.108)次数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6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共有25例(3.78%),高血压家族史176例(26.59%)。不同分子分型家族史均无统计学差异。2.7肿瘤标志物662例患者中有123例(18.58%)CA125水平升高。另外,共41例(6.19%)CA199水平升高,12例(1.81%)CA153水平升高,20例(3.02%)CA724水平升高,53例(8.00%)CEA水平升高。高拷贝数组CA153、CA724结果异常患者比例明显较其他3组高(P值分别0.05及=0.008)。余无显著差异。3.不同分子分型的病理差异3.1病理类型POLE超突变组的病例类型均为Ⅰ型EC,MSI组、低拷贝数组绝大部分为Ⅰ型子宫内膜癌(分别有184例,99.46%,298例,99.67%),高拷贝数组中IⅠ型EC比例明显增多(96例,61.94%)。4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型之间显著不同(P0.05)。3.2病理分级MSI及低拷贝数中G1占绝对优势(104例,56.21%;184例,61.45%),POLE组、高拷贝数组低分化(分别为7例,30.43%;70例,44.90%)比例明显增加,另外高拷贝数组未分化比例最高(6例,4.08%)。不同分组病理分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3手术-病理分期POLE组绝大多数(Ia期为15例,66.67%)为早期EC,少部分为Ib期(4例,19.05%)和Ⅱ期(3例,14.28%)。MSI组、低拷贝数组大部分为早期子宫内膜癌(Ia期分别为132例,71.49%;213例,71.15%)。高拷贝数晚期(Ⅲ期及Ⅳ期,47例,30.32%)比例明显增高。4型EC病理分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3.4其他病理相关信息3.4.1腹水/腹腔冲洗细胞学:662例中腹水或腹腔冲洗查细胞学的送检率为19.18%(共127例),其中5例阳性,阳性率为(3.94%)。不同分子分型此项检查无显著统计学差异。3.4.2淋巴结转移:共50例,阳性率为(7.55%),不同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4.3淋巴脉管间隙受累:共47例(7.10%),不同分子分型LVSI明显不同(P=0.013),高拷贝数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3.4.4肌层浸润:仅粘膜层受累患者63例(9.52%),肌层浸润≤1/2者433例(65.41%),肌层浸润1/2者166例(25.08%),组间肌层浸润深度有明显差别(P=0.004)。3.4.5免疫组化:PR阳性者565例(85.35%),ER 阳性者亦568例(85.80%),P53阳性者514例(77.64%)。不同分子分型PR、ER阳性率及阴性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838、0.944)。4组P53阳性率有明显差别(P0.05)。3.4.6肿瘤面积:除157例患者肿瘤面积未知外,153例(30.29%)患者病灶最大径线2.5cm,259例(51.29%)患者肿瘤面积最大径线在2.5cm至5.0cm,93例(18.42%)患者肿瘤面积最大径线超过5.0cm。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病灶大小无显著差异(P=0.748)。4.预后4.1 分子分型中位随访时间56月,662例患者中失访35例(5.39%),死亡40例(6.04%),其中因本病死亡31例,占总死亡人数的77.5%,复发58例(8.76%)。不同分子分型失访无统计学差异(P=0.730),因本病死亡人数统计学有差异(P=0.02),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排除失访人群及非本病死亡(其他疾病、车祸意外等)病例后,运用Log rank法对四种分子分型进行比较,P=0.01,根据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可以看出高拷贝数组预后较其他三组明显较差。4.2病理分型662例患者中564例是Ⅰ型EC(85.20%),98例是Ⅱ型EC(14.80%)。两组不同病例分型失访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566),因本病死亡及复发人数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排除失访人群及非本病死亡(其他疾病、车祸意外等)病例后,运用Log rank法对四种分子分型进行比较,P=0.01,根据为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可以看出Ⅱ型EC预后较Ⅰ型EC明显差。4.3 Ⅰ型EC高拷贝数组与非高拷贝数组预后比较Ⅰ型EC中高拷贝数组59例(10.46%),非高拷贝数组505组(89.54%)。高拷贝数和非高拷贝数组Ⅰ型EC复发人数有显著差异(P=0.001),死亡人数(P=0.112)、失访人数(P=0.101)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排除失访人群及非本病死亡(其他疾病、车祸意外等)病例后,运用Log rank法对四种分子分型进行比较,P=0.027,根据为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可以看出Ⅰ型EC患者中高拷贝数生存曲线较非高拷贝数组偏低,预后较差。4.4其他相关因素分析根据前文可知,分子分型及病理分型均可以影响患者预后(P值均为0.01)。除此之外,仍用Kaplan-rank法和Log rank法对E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分化程度(P=0.005)、病理分期(P=0.018)、肌层浸润(P=0.001).、LVSI(P=0.046)、CA153(P=0.023)、ER(P=0.003)、PR(P=0.006)、肿瘤体积(P=0.022)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关系显著。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分子分型、肌层浸润深度及肿瘤体积为影响E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本实验将662例子宫内膜癌分为POLE组、MSI组、低拷贝数组及高拷贝数组,其中POLE超突变组为23例(3.47%),MSI高突变组185例(27.95%),低拷贝数组299例(45.16%),高拷贝数组155例(23.41%)。2.高拷贝数组与其他三组有显著不同,其绝经患者数量较多;肿瘤标志物CA153及CA724异常者多;病理类型主要为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高、手术-病理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深肌层浸润者多、P53阳性率高;预后明显较其他三组预后差。3.本研究显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分子分型、病理分型、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肌层浸润、LVSI、CA153、ER、PR、肿瘤体积。其中分子分型、肌层浸润深度及肿瘤体积为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图文】: 表10.邋I型EC不同分子分型预后随访结果逡逑分子分型逦高拷贝数组逦非高拷贝数组逦P值逡逑I型子宫内膜癌病例数逦59邋(10.46%)逦505邋(89.54%)逡逑本病死亡逦1(1.69%)逦5(1.08%)逦P=0.逦112逡逑死亡逡逑其他原因死亡逦1(0.71%)逦6(1.18%)逡逑存活逦58邋(91.30%)逦414邋(89.22%)逡逑失访逦5(8.47%)逦26(5.15%)逦P=0.逦101逡逑复发逦20邋(33.90%)逦15(2.97%)逦P=0.邋001逡逑
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海;贾新建;麦刚;;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J];江苏医药;2017年17期
2 刘保光;王国强;蔡田;张程光;宋博利;;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方法[J];养殖与饲料;2016年09期
3 何秋莹;陈渡波;曾华;黄彬;张智贤;蔡壬辛;江晓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年05期
4 吴松羽;刘先凯;宋丽;魏华;王恒j;;炭疽芽孢杆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11年05期
5 沈学敏;刘德森;;生物芯片在非小细胞肺癌分子分型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0年01期
6 赵宏群;刁保卫;杜小莉;卢昕;崔志刚;阚飙;逄波;;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建立与分析[J];疾病监测;2016年11期
7 李存香;王鹏;李伟;李振军;;噬菌体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2016年05期
8 邢进;岳秉飞;贺争鸣;;绿脓杆菌分子分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9 周宁;张建新;樊明涛;王静;李子龙;魏新元;;分子分型技术在乳酸菌鉴定及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2012年05期
10 曾益新;邵建永;;肿瘤的分子分型与分子靶向治疗[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婷婷;;质谱分析仪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症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 邢进;岳秉飞;贺争鸣;;绿脓杆菌分子分型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经雕;;两种分子分型技术在布鲁氏菌菌株分型中的应用与评价[A];新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来茂德;;从形态学分类走向分子分型[A];浙江省第二十次肿瘤防治学术年会暨首届浙江肿瘤学术周论文汇编[C];2006年
5 代旭磊;柳爱华;宝福凯;文霞;赵勤;汪亚玲;吕松群;;结核分支杆菌的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6 张婷婷;;质谱分析仪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的初步研究[A];第六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5年
7 谭蔚泓;;核酸适配体在肿瘤分子分型中的应用(英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饶贤才;程航;袁文常;;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研究[A];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巩向丽;侯水平;张颖;陈守义;;广州市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三种分子分型方法的应用和评价[A];2013年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陈颖;;病原微生物的分子分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A];BCEIA2013分析仪器应用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佳星;分子分型催生癌症问诊“新语系”[N];科技日报;2018年
2 记者 王潇雨 通讯员 庄颖娜 原艳芝;首个肿瘤蛋白质组分子分型完成[N];健康报;2018年
3 记者 郑灵巧;拉网搜索未见O104∶H4踪影[N];健康报;2011年
4 时仲省;食管癌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项目获科技部资助[N];科技日报;2007年
5 北京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沈琳;胃癌治疗要先明确分子分型[N];健康报;2012年
6 钱文彩;首个上皮癌前病变分子分型标志物出现[N];科技日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申明;他们用科技筑起一道食品安全防护网[N];科技日报;2016年
8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 吴一龙;肺癌个体化治疗 现实还是梦想[N];健康报;2010年
9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 贾伟;精准医学,到底往哪瞄准?[N];北京科技报;2016年
10 记者 王潇雨 实习生 黄绮文 谭嘉敏;健康领域要有8项重大突破[N];健康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雪颖;不同分子分型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李宗城;基于整合组学的肿瘤分子分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3 耿震;莱姆病螺旋体脉冲场凝胶电泳标准化技术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刘思伟;基于组织芯片筛选多种相关蛋白建立卵巢浆液性癌的分子分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石燕;Ⅰ-Ⅲ期NSCLC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分子预测及预后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6 肖勇健;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分型与临床耐药及诊断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7 吴丹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耐药机制及适应性代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8 高荟乔;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及蛋白质分子分型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9 喻林;乳腺癌分子分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戚丽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性及其与生物膜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帆;探讨乳腺癌数字断层影像特征与分子分型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陈佳钰;662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9年
3 王阿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原位癌超声特征与分子分型的关系分析[D];苏州大学;2018年
4 姚玲;唐山地区孕妇生殖道感染B族链球菌分子分型及耐药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5 张凡;广西地区汉族和壮族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分布特性及生存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6 胡云鹏;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老年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相关预后因素[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7 安彦娇;新辅助治疗及复发转移与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8 何宏珍;中国人群胃癌分子分型特征及不同分子亚型化疗敏感性的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8年
9 陈雨婷;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10 余淼;基于深度自编码的多癌症分子分型建模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
本文编号:
266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