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妊娠结局相关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26 12:38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的妊娠结局,分析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的生殖预后,以期为今后子宫纵隔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及数据支持。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1年4月-2017年12月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um,TCRS)且随访成功的174例患者,其中完全子宫纵隔83例,不全子宫纵隔91例。因不孕行孕前检查就诊的患者73例,因流产、早产就诊患者101例。根据就诊原因分为不孕组及不良孕产组,回顾性分析TCRS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孕组患者术后的妊娠率达到61.64%;不良孕产组患者术后的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分别为9.20%、4.60%,足月产率及活产率分别为75.86%、80.46%。TCRS后患者的妊娠率、足月产率、活产率较术前提高,自然流产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完全子宫纵隔与不全子宫纵隔患者术前的不孕率及自然流产率分别为50.62%、34.41%及81.18%、83.76%,不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术后的不孕率、自然流产率及活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纵隔患者TCRS后的活产妊娠者中,顺产率29.25%(31/106)。结论:1.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微创,不损伤患者的子宫肌层,术后能够尽早受孕,有效提高其妊娠率、足月产率及活产率,显著降低自然流产率,妊娠结局较术前明显改善。2.完全子宫纵隔较不全子宫纵隔更易引起不孕,但两者术后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3.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妊娠患者分娩方式可以选择阴道试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13.4
【图文】:

阴道纵隔,纵隔,电切镜,宫颈


向自左向右、自右向左交替缓慢切割、分离隔板,使纵直至纵隔基底部,恢复子宫基本解剖形态,显露两侧输电切。检查创面,高出内膜面的粗糙部分,环状电极形态。撤镜至宫颈内口处,观察宫腔内是否存在局部活止血。(2) 完全子宫纵隔:将气囊尿管置入左(右)侧电切镜缓慢置入右(左)侧宫腔,自左(右)侧宫颈内右(左)切开纵隔,见气囊尿管暴露后,取出气囊尿管为不全纵隔后,余操作方法如上。合并宫颈纵隔的患者引起术后宫颈机能不全。若患者同时合并阴道纵隔,向明告知,对同意手术者,先将阴道纵隔切开,选择发育行扩张宫颈,置入电切镜。腹腔镜监护时,能够动态观化,透光试验(+)(若行透光试验发现透光不均匀,不均匀,小心操作至透光均匀一致)时,停止手术。

妊娠结局,顺产,剖宫产,自然流产


9图 3 术后首次妊娠时间分布Fig.3 Time distribution of first pregnancy after operatiTCRS 后妊娠结局174 例患者术后均随访 3 个月~36 个月,术后妊娠 128 例共 4 例正在妊娠中)。术后 137 次妊娠:自然流产(含胚胎停产 106 例次(顺产 31 例次,剖宫产 75 例次):早产 9 例次首次妊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阳艳;;子宫纵隔电切术后早期二探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14期

2 木子颖;孙国玉;张宓;乔亚威;李卉欣;姜海侠;张明明;仝丽丽;;宫颈环扎术的新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02期

3 刘尧芳;鲁照明;詹平;毛熙光;;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年10期

4 窦晓青;;B超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年05期

5 张凌焱;黄东;张松英;;子宫完全纵隔伴宫颈纵隔剪开术后宫颈机能及妊娠结局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年43期

6 徐圣佳;周毓青;孙莉;隋龙;赵凡桂;林如;任芸芸;;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在纵隔子宫诊治中的应用[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年05期

7 黄晓武;;宫腔镜在女性生殖道畸形诊治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年12期

8 王s

本文编号:2730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730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2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