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小檗碱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2:33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需要辅以化疗或其他辅助治疗,预后欠佳,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公认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作用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通常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随着我国肥胖女性数量增加,子宫内膜癌也呈现发病率高及年轻化的趋势,很多未生育女性因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切除子宫失去生育能力。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肥胖至少与40%的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肥胖人群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原因在于超重或肥胖女性的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升高,子宫内膜长期暴露于雌激素的作用下,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及潜在的不典型增生。糖尿病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也已经得到了充分证实。糖尿病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非糖尿病妇女高。有学者认为可以将子宫内膜癌看作是一组代谢异常的征候群,针对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改变个人生活习惯、节制饮食、加强锻炼,控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可以帮助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由于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高,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寻找有效的预防手段对于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保护女性健康及生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化学预防是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尤其对于子宫内膜早期病变以及有保留生育功能要求的女性患者。癌症化学预防(Chemorevention)这个名词在1976年由Michael Sporn创造,现在被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以及其它多个机构和个人所公认的定义为:利用天然、合成或生物物质来阻止、减缓或者逆转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方法、策略。小檗碱(Berberine,BBR)是一种拥有多个作用靶点的药物,在体应用BBR能够促进高能量介导的分解代谢。无论动物试验还是临床研究,BBR在糖代谢、脂代谢、糖尿病治疗、内皮作用及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均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综上,肥胖、糖尿病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控制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可以帮助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而BBR对肥胖、糖尿病等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由于BBR应用历史悠久,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因此可以尝试利用BBR进行子宫内膜癌的化学预防与治疗。本课题拟通过研究BBR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探讨将BBR应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方法:1、研究对象:子宫内膜癌RL95-2、HEC-1-A及及AN3 CA细胞系;采集共15个EC组织和匹配的病灶周围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所有标本均采自因EC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切除后立即在液氮中冷冻,并在-80℃保存直至使用。5-6周龄裸鼠。2、研究方法:(1)第一部分:首先,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系及HEC-1-A细胞系,分别用不同浓度的BBR作用于两种细胞系,MTS法检测BBR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BBR作用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BR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的变化,然后用JC-1染色法研究BBR作用前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乳酸氧化酶法分别检测BBR作用前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内葡萄糖消耗量及乳酸生成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BR作用前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内p-AMPK,AMPK,p-mTOR,mTOR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然后向细胞内加入AMPK特异性抑制剂compound C,再次检测BBR作用前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内p-AMPK,AMPK,p-mTOR,mTOR蛋白表达变化。(2)第二部分:培养人类EC细胞AN3 CA和HEC-1-A细胞,并采集共15个EC组织和匹配的正常组织。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miR-101,及含有杂乱miRNA的miR-101抑制剂为阴性对照(NC)。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RNA的表达的差异。细胞活力测定和集落形成试验,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评估细胞存活率。BBR处理细胞后分析细胞的生存能力。克隆形成实验评价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变化。采用24孔trans-well小室进行细胞侵袭和迁移试验检测EC细胞侵袭和迁移变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COX-2蛋白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基中释放的PGE2水平。报告质粒构建,pGL3-Basic-pri-miR-101-2启动子及对照质粒pRL-SV40转染入EC细胞,BBR处理细胞后,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测量萤火虫和海肾荧光素酶的活性。肿瘤异种移植,HEC-1-A细胞皮下植入5-6周龄裸鼠右侧腹壁,当肿瘤体积约为150-200毫米~3,选择性的分别给小鼠口服0.5%MC、不同剂量BBR,用卡尺每3天测量各组肿瘤体积。EC肺转移小鼠模型,通过向裸鼠尾静脉注射HEC-1-A cells细胞建立肺转移小鼠模型。处理4周后,计数宏观肺转移数。结果:MTS结果显示BBR作用于两种细胞后,两种细胞增殖速率均明显降低,且这种作用呈现时间及剂量依赖性(10%FBS)。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BBR作用于两种细胞后,细胞周期受到阻滞,处于G1/G0期的细胞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而处于S、G2/M期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则明显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BBR作用后,Rl95-2细胞内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而在HEC-1-A细胞内,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JC-1染色结果显示,BBR能使两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减弱。葡萄糖氧化酶法及乳酸氧化酶法结果显示,BBR作用后,两种细胞内均表现葡萄糖消耗量及乳酸生成量明显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BBR作用于RL95-2细胞后,细胞内p-AMPK逐渐增加,而p-mTOR逐渐减少;而预先加入AMPK特异性抑制剂后,BBR激活AMPK的作用被减弱,但p-mTOR蛋白表达与单纯BBR作用时没有明显差异。BBR能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显著抑制AN3 CA和HEC-1-A EC细胞的增殖。同样,细胞集落形成实验也表明BBR处理后显著抑制AN3 CA和HEC-1-A EC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动物实验显示,口服黄连素50毫克/千克和100毫克/千克显著诱导肿瘤模型的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结果表明,BBR显著抑制AN3 CA和HEC-1-A EC细胞的迁移能力,BBR治疗能够引起AN3 CA和HEC-1-A EC细胞的浸润明显减少。小鼠肺转移模型观察BBR对EC细胞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给予BBR后,导致转移结节数明显减少,且呈现剂量依赖性。BBR作用于AN3 CA和HEC-1-A EC细胞后,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显著的抑制COX-2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BBR治疗后前列腺素E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BBR同样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显著抑制PGE2水平。我们在HEC-1A细胞中存在或缺失COX-2过表达的情况下分别用BBR处理细胞,结果发现COX-2过表达使细胞存活率增加2.3倍,而在50μMBBR作用后COX-2的作用被抑制。HEC-1A细胞过表达COX-2时显示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上调。而BBR治疗后削弱了COX-2对于细胞活力及浸润能力的影响。与相匹配的正常组织相比,EC肿瘤组织中miR-101的表达显著下调,而COX-2蛋白水平明显上调。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也证实了通过miR-101介导的对COX-2的调节作用。用的BBR处理细胞后发现,BBR刺激miR-101的表达,且呈现剂量依赖性。BBR诱导荧光素酶活性增加,而AP-1结合位点敲除后削弱了BBR诱导荧光素酶活性的作用。此外,miR-101抑制剂和BBR共同作用于HEC-1A细胞时,BBR诱导COX-2表达增加的作用被抑制。结论:BBR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促使细胞周期阻滞,对表达和不表达雌激素受体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BBR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线粒体氧化功能,促进细胞无氧代谢;BBR通过对线粒体的抑制发挥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抑制作用;BBR能够以不依赖于AMPK通路的方式抑制RL95-2细胞的代谢核心分子mTOR。BBR抑制体外和体内EC细胞的生长、细胞迁移和侵袭,对肿瘤转移的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BR通过COX-2/PGE2轴介导抑制EC细胞存活、迁移和侵袭;miR-101参与了BBR对COX-2的调控。
【学位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7.33
【部分图文】:

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增殖,速率,培养基


3 结果3.1 BBR 能够有效抑制两种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MTS 结果显示,在 10%FBS 培养基条件下,BBR 作用于 2 种内膜癌细胞后,细胞增殖速率均明显降低,在相同浓度下,BBR 作用 72 小时时,2 种细胞增殖速率均低于作用 48 小时,图 1AB。更换 1%FBS 培养基条件下,BBR 作用于两种细胞后,细胞增殖速率同样均明显降低(P<0.05)。但在 0-5 μmol/L 及 160 μmol/L 浓度条件下时,随着 BBR 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增殖速率无名显差异,在 10-80 μmol/L浓度条件下时,细胞增殖速率因作用时间长而明显降低。图 1CD。最后,应用无FBS 的培养基,因细胞生存条件较差,改为作用 24h、48h 后进行 MTS 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增殖速率随 BBR 作用浓度增加而明显降低,但在相同浓度下,随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增殖速率无明显差异。图 1EF。

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增殖,速率,细胞生存


率均低于作用 48 小时,图 1AB。更换 1%FBS 培养基条件下,BBR 作用于两种细胞后,细胞增殖速率同样均明显降低(P<0.05)。但在 0-5 μmol/L 及 160 μmol/L 浓度条件下时,随着 BBR 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增殖速率无名显差异,在 10-80 μmol/L浓度条件下时,细胞增殖速率因作用时间长而明显降低。图 1CD。最后,应用无FBS 的培养基,因细胞生存条件较差,改为作用 24h、48h 后进行 MTS 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增殖速率随 BBR 作用浓度增加而明显降低,但在相同浓度下,随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增殖速率无明显差异。图 1EF。1A, RL95-2 细胞生长曲线 图 1B,HEC-1-A 细胞生长曲线

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增殖,速率,细胞生存


率均低于作用 48 小时,图 1AB。更换 1%FBS 培养基条件下,BBR 作用于两种细胞后,细胞增殖速率同样均明显降低(P<0.05)。但在 0-5 μmol/L 及 160 μmol/L 浓度条件下时,随着 BBR 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增殖速率无名显差异,在 10-80 μmol/L浓度条件下时,细胞增殖速率因作用时间长而明显降低。图 1CD。最后,应用无FBS 的培养基,因细胞生存条件较差,改为作用 24h、48h 后进行 MTS 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增殖速率随 BBR 作用浓度增加而明显降低,但在相同浓度下,随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增殖速率无明显差异。图 1EF。1A, RL95-2 细胞生长曲线 图 1B,HEC-1-A 细胞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日发现能遏制癌细胞增殖基因[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05期

2 ;研究发现:能遏制癌细胞增殖基因[J];临床荟萃;2011年13期

3 尚绍英 ,周振清;用人工细胞和癌细胞互相作用抑制癌细胞增殖[J];日本医学介绍;1988年02期

4 赵立辅;刘桂芬;;BRM在癌症临床上的应用[J];日本医学介绍;1988年11期

5 ;日本研究发现能遏制癌细胞增殖的基因[J];生物学通报;2011年03期

6 ;美科学家揭示癌细胞增殖的部分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年02期

7 何安光,周宝森,王恩华,朱继江;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肿瘤;1995年S1期

8 许玲,刘嘉湘;益肺抗瘤饮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年08期

9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一种分子可限制癌细胞增殖次数[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1年01期

10 戴媛媛;魏立彬;郭青龙;;异常代谢对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桂兰;李江琪;邹国明;范希光;饶纬华;;P~(16)、P~(53)、P~(21)基因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安舟;周建英;;茶多酚抑制人高转移肺癌细胞增殖的机理研究[A];华东地区第6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暨浙江省第29届呼吸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李祺福;洪水根;;中国鲎血低分子活性物质对癌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赵亚蕊;付荣;赵超;李宗伟;李卓玉;;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赖凯华;陆瑞芳;徐达道;;硒、维生素A、E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邓莅霏;陈福进;曾木圣;李满枝;;强力霉素抑制舌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夏伟良;沈岩;王晓辉;谢海洋;周琳;郑树森;;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和雷帕霉素抗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协同效应研究[A];2008年浙江省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秦昌富;田孝东;郝昆;杨尹默;;靶向抑制EGFR联合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A];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C];2011年

9 方晓明;姜朝晖;姚宁;方旭东;陈琪枫;龚谋春;;INK4家族基因表达的激活对肠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A];2012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晓景;施敏骅;;活化T淋巴细胞联合PD-L1单抗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效应的体外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杜华斌;一种分子可限制癌细胞增殖次数[N];科技日报;2011年

2 文讯;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关键蛋白质被发现[N];医药经济报;2005年

3 张可喜;日发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基因[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4 何德功;日本新发现影响癌细胞增殖的蛋白质[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日本科学家发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基因[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6 张平媛 记者 谢小芳;节律蛋白DEC1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N];大连日报;2015年

7 ;巧食灵芝保健康[N];大众科技报;2001年

8 ;喝茶真的可防癌[N];云南科技报;2001年

9 徐云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肺癌患者怎么吃?[N];文汇报;2013年

10 记者  陈超;形成骨骼的酶与癌细胞转移有关[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小檗碱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2 林剑锋;膜铁转运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影响肺癌细胞增殖生长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3 郝震锋;激活转录因子3促进皮肤癌细胞增殖机制初探[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4 Akhlaq Ahmad;肿瘤抑制性miRNA-135a通过靶向ELK1和ELK3癌基因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贾友超;miR-34a通过下调SIRT1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和促凋亡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6 曲义坤;整合素连接激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7 杜博文;MicroRNA-545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牛铭山;Tautomycetin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陈亮;miR-421下调FOXO4促进鼻咽癌细胞增殖及凋亡抵抗[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李兆明;Eya1调Cyclin D1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少伟;LncRNA MIR100HG通过与p27形成三螺旋结构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年

2 岳伟峰;GnT-IVa影响癌细胞增殖机制的初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庞白冰;枸杞总黄酮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宁夏医科大学;2018年

4 高明权;高车前素对肾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5 刘静;OTUD7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7年

6 张艳敏;PRMT2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5年

7 黄天睿;铁皮石斛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姜娟;BMP-2/Noggin相互作用对舌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张玉松;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叶贝贝;PLD3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3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833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a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