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不同浸润模式的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病理学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5 19:31
   研究背景及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样癌是子宫内膜发生的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低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样癌通常预后较好,然而仍有部分病例出现了复发和转移。子宫内膜样癌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的深度等确定的影响预后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尚未被完全阐明的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其中可能包括肌层浸润的模式等。子宫内膜样癌存在多种浸润模式,包括渗透式浸润、推挤式浸润、腺肌症样浸润、恶性腺瘤样浸润和微囊性伸长及碎片式浸润(microcystic,elongated and fragmented,MELF)。关于浸润模式与子宫内膜样癌的某些预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研究,但数量较少,并且大部分仅着眼于MELF式浸润一种模式而未涉及其他模式。同时,针对肌层浸润模式与子宫内膜样癌免疫组化标记物表达情况的研究国内外均较少。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1级和2级)肌层浸润模式与各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物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Ki67的表达进行分析,探讨肌层浸润模式是否可以成为判断子宫内膜样癌预后的潜在因素,从而指导治疗。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根治性子宫原发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病例175例。应用形态学观察,系统分析其浸润模式、有无MELF式浸润及其他病理学特征,同时行ER、PR和Ki67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肌层浸润模式与各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情况间的关系。结果1.在175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渗透式浸润出现频率最高,占45.1%,其次为推挤式浸润和腺肌症样浸润,分别占29.7%和25.2%,未见恶性腺瘤样浸润和MELF式浸润为主的病例。2.在渗透式、推挤式、腺肌症样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3组病例间,推挤式浸润的病例浸润子宫肌层深度1/2的概率和出现脉管浸润的概率与另2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67)。同时,渗透式浸润和推挤式浸润间患者年龄的总体分布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67)。3.在175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伴有MELF式浸润的病例占41.1%。在渗透式、推挤式、腺肌症样浸润中,伴有MELF式浸润的病例分别占50.6%、17.3%和52.3%,推挤式浸润的病例伴有MELF式浸润的概率与另2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67)。4.伴有和不伴有MELF式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中,患者年龄的总体分布、组织学分级为1级的概率、浸润子宫肌层深度1/2的概率、出现脉管浸润的概率、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和FIGO分期的总体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在72例伴有MELF式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中,渗透式、推挤式、腺肌症样浸润的3组病例间所有病理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在103例不伴有MELF式浸润的病例中,渗透式、推挤式、腺肌症样浸润的3组病例间所有病理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p0.05)。6.在渗透式、推挤式、腺肌症样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3组病例的任一组中,MELF式浸润的存在均与脉管浸润等预后不良因素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在渗透式、推挤式、腺肌症样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3组病例间,ER、PR和Ki67的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8.在伴有和不伴有MELF式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中,ER、PR和Ki67的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在低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样癌中,渗透式浸润出现的比率最高。2.伴有MELF式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年龄更大,组织学分级更高,更易于浸润子宫肌壁深层,更易出现脉管浸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更高,相对于没有MELF式浸润的病例可能预后较差。3.推挤式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年龄较小,不易浸润子宫肌壁深层,不易出现脉管浸润或盆腔淋巴结转移,这些特征与推挤式浸润不易伴有MELF式浸润有关,相对于渗透式浸润和腺肌症样浸润,该浸润模式可能预后较好。4.ER、PR和Ki67阳性率的总体分布在各浸润模式的子宫内膜样癌之间、在伴/不伴MELF式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之间均无明显差别。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7.33
【部分图文】:

子宫内膜样癌,模式形态,渗透式,模式


第 3 章 结果3.1 子宫内膜样癌各浸润模式的例数及形态学特征在收集到的 175 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最常见的浸润模式为渗透式浸润(共 79 例,占 45.1%),其次为推挤式浸润(共 52 例,占 29.7%)和腺肌症样浸润(共 44 例,占 25.2%)。未见其他浸润模式。各浸润模式形态学特征见图 3.1。

总体分布,形态学特征,HE染色,间质反应


之间患者年龄的总体分布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67),渗透式浸润比推挤式浸润患者年龄更大,更易于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3.3 175例子宫内膜样癌中伴有MELF式浸润的例数及形态学特征在本研究收集到的 175 例子宫内膜样癌中,有 72 例伴有 MELF 式浸润,占41.1%。MELF 式浸润的形态学特征见图 3.2。

子宫内膜样癌,免疫组化,模式,渗透式


图 3.3 各免疫标记物表达特征(100 倍);A-C:ER(1+、2+、3+);D-F:PR(1+、2+、3+);G-J:Ki67(-、+、++、+++)。各浸润模式子宫内膜样癌的免疫组化表达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 3.10。表 3.10 各浸润模式子宫内膜样癌的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免疫标记物主要浸润模式(例数)P渗透式浸润 推挤式浸润 腺肌症样浸润ER1+ 5 0 02+ 23 20 120.4913+ 50 32 31PR1+ 9 2 12+ 23 20 120.3093+ 45 30 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朝勇;楼艺;;子宫内膜样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02期

2 Levy T.;Golan A.;Menczer J.;王淑珍;;子宫内膜的子宫内膜样癌:自然病程观察[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6年12期

3 吴朝勇;陶丹丹;;子宫内膜样癌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9期

4 王小燕,蓝春勇,张永兵;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伴子宫内膜样癌的超声表现2例[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年01期

5 李小静,张杰,滕昊骅;前列腺子宫内膜样癌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6 高晓研;;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病理学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18期

7 谢巧婷;;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年16期

8 邹海琼;柴艳婷;;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病理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年05期

9 张洁;欧阳艳红;;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病因分析及临床特点[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年27期

10 周莉;江元;袁勇;高春英;葛岩;张海鹏;郭芳芳;杨淑莉;;PTEN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毛伴云;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与卵巢肿瘤异质性的关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梦;不同浸润模式的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病理学特征及相关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8年

2 刘芳;58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吉林大学;2018年

3 金凌飞;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4 李淑娟;PTEN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齐静雯;E-cad和Fascin在伴MELF浸润子宫内膜样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6 宋露露;子宫内膜样癌及其前驱病变YAP1、PTEN、eIF4E和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7 单莹;384例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王堃;OPN和CXCR4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杜雪;PTEN肿瘤抑制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突变分析和蛋白表达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10 杨晓颖;子宫内膜癌中抑癌基因FHIT第5和第8外显子纯合性缺失与蛋白表达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72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872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9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