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肾丸加桃红四物汤联合人工周期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子宫内膜影响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23:40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归肾丸加桃红四物汤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评分和中医证候的改变,探讨补肾活血药物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内膜修复的临床疗效,为预防再粘连的治疗措施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19年11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门诊和住院宫腔粘连患者60例,中医诊断为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病,符合纳入标准,将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两组均予宫腔粘连分离术并放置橡胶球囊导尿管,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治疗组术后予中药加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病例2例。术后3个月记录观察患者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评分、中医证候的改变,并对两组治疗前后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评定:与对照组(53.3%)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82.1%),有统计学差异(P=0.039<0.05)。2、宫腔粘连诊断评分:经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宫腔粘连诊断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
【文章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设备材料与药物制备
2.3 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中医临床症候改变
3.2 子宫动脉血流指标及子宫内膜厚度疗效评定
3.3 宫腔粘连诊断评分
4 统计分析
结果
1 宫腔粘连患者分组及临床资料比较结果
1.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2 两组宫腔内操作次数比较
1.3 两组宫腔粘连程度比较
2 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观察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的比较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的比较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
6 治疗前后宫腔粘连诊断分级评分
讨论
1 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机制
2 雌激素受体与宫腔粘连
3 TCRA及预防粘连物理方法在IUA治疗中的应用
4 子宫内膜容受性与PI、RI
5 中医对宫腔粘连的认识
6 补肾活血法的临床应用
7 归肾丸联合桃红四物汤组方分析
8 药理作用
9 疗效分析
10 临证体会
1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腹针技术联合人工周期法对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观察[J]. 周倩羽,李燕,罗茜文. 中医外治杂志. 2019(02)
[2]茯苓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方潇,丁晓萍,昝俊峰,李辉,朱瑶,代磊,刘军锋. 亚太传统医药. 2019(01)
[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桃仁-红花药对活血化瘀的分子机制[J]. 杨凯麟,曾柳庭,葛安琪,葛金文,龙治勇,鲍婷婷,蒋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12)
[4]防粘连膜联合助膜养宫汤对肾虚血瘀型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宫腔再粘连、凝血功能及血清TGF-β和TIMP-1的影响[J]. 张洪涛,翁冬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4)
[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宫腔粘连的体内实验研究[J]. 刘芳,朱志军,李福霞. 中国妇幼保健. 2017(19)
[6]宫腔粘连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蔡慧华,何援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04)
[7]加减归肾丸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肾虚血瘀型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疗效观察[J]. 胡晓英,徐粤,刘亚红,柳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8)
[8]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腔灌注链霉素治疗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J]. 冯菲,刘芳,马苏美.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9]羊膜制品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渗出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J]. 祝鑫瑜,段华,王欣,汪沙,甘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10)
[10]宫腔粘连电切术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宫动脉血流及子宫内膜组织中Smad2/3的影响[J]. 陈倩雯,梁翠霞,李杏婵,李培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22)
博士论文
[1]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梁晋如.西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17223
【文章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设备材料与药物制备
2.3 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中医临床症候改变
3.2 子宫动脉血流指标及子宫内膜厚度疗效评定
3.3 宫腔粘连诊断评分
4 统计分析
结果
1 宫腔粘连患者分组及临床资料比较结果
1.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2 两组宫腔内操作次数比较
1.3 两组宫腔粘连程度比较
2 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观察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的比较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的比较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
6 治疗前后宫腔粘连诊断分级评分
讨论
1 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机制
2 雌激素受体与宫腔粘连
3 TCRA及预防粘连物理方法在IUA治疗中的应用
4 子宫内膜容受性与PI、RI
5 中医对宫腔粘连的认识
6 补肾活血法的临床应用
7 归肾丸联合桃红四物汤组方分析
8 药理作用
9 疗效分析
10 临证体会
1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腹针技术联合人工周期法对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观察[J]. 周倩羽,李燕,罗茜文. 中医外治杂志. 2019(02)
[2]茯苓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方潇,丁晓萍,昝俊峰,李辉,朱瑶,代磊,刘军锋. 亚太传统医药. 2019(01)
[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桃仁-红花药对活血化瘀的分子机制[J]. 杨凯麟,曾柳庭,葛安琪,葛金文,龙治勇,鲍婷婷,蒋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12)
[4]防粘连膜联合助膜养宫汤对肾虚血瘀型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宫腔再粘连、凝血功能及血清TGF-β和TIMP-1的影响[J]. 张洪涛,翁冬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4)
[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宫腔粘连的体内实验研究[J]. 刘芳,朱志军,李福霞. 中国妇幼保健. 2017(19)
[6]宫腔粘连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蔡慧华,何援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04)
[7]加减归肾丸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肾虚血瘀型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疗效观察[J]. 胡晓英,徐粤,刘亚红,柳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8)
[8]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腔灌注链霉素治疗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J]. 冯菲,刘芳,马苏美.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9]羊膜制品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渗出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J]. 祝鑫瑜,段华,王欣,汪沙,甘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10)
[10]宫腔粘连电切术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宫动脉血流及子宫内膜组织中Smad2/3的影响[J]. 陈倩雯,梁翠霞,李杏婵,李培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22)
博士论文
[1]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梁晋如.西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17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9172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