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1和PCNA在子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与关系
发布时间:2017-04-08 22:17
本文关键词:Bmi-1和PCNA在子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与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原癌基因Bmi-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以及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在子宫颈病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和关系,以及二者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相关性。方法:搜集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和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2011年~2013年度行子宫颈组织活检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手术后且已被病理诊断证实的96例子宫颈组织蜡块,并按照国际通用的诊疗规范标准将蜡块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组(17例)、CINⅠ组(21例)、CNⅡ-Ⅲ组(28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30例)。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1GO20091临床分期的标准,将癌症组分为Ⅰ-Ⅱ期(15例),Ⅲ-Ⅳ期(15例);根据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和超声、CT、核磁或联合PET-CT等辅助检查证实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将癌症组(30例)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12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18例);根据细胞组织学分级将癌症组分为:高分化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10例)、中分化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9例)和低分化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11例);按平均年龄(年龄26-61岁,平均约40岁)将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分为:小于40岁组(13例)和大于40岁组(17例)。实验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以上四组中Bmi-1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并统计分析二者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与意义。结果:Bmi-1在子宫颈正常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1.8%、23.8%、50.0%、66.7%,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要高于CIN组和子宫颈正常组,CIN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子宫颈正常组,CINⅡ-Ⅲ组明显高于CINI组和子宫颈正常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子宫颈正常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6%、47.6%、82.1%、96.7%,呈递增趋势,四组间阳性表达率的比较趋势与Bmi-1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病理分级和年龄无关(P0.05);PCNA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中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无关(P0.05)。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Bmi-1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并无相关性。结论:在子宫颈正常组、CINI组、CINⅡ-Ⅲ组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Bmi-1和PCNA表达均呈上调趋势,提示两者共同参与了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但两者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相互独立的。故联合检测在Bmi-1和PCNA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可作为诊断及鉴别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有效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Bmi-1 PCNA 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3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9
- 1.1 Bmi-1基因的概况10-11
- 1.1.1 Bmi-1基因的介绍10-11
- 1.1.2 Bmi-1基因的结构11
- 1.2 Bmi-1与肿瘤11-16
- 1.2.1 Bmi-1基因与INK4a-ARF基因12-13
- 1.2.2 Bmi-1基因与hTERT13-14
- 1.2.3 Bmi-1基因与HOX基因家族14
- 1.2.4 Bmi-1基因与C-myc基因14-15
- 1.2.5 Bmi-1基因与EMT15-16
- 1.2.6 Bmi-1基因与肿瘤干细胞16
- 1.3 PCNA的概况16-17
- 1.4 研究依据17-19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9-24
- 2.1 实验材料19-20
- 2.1.1 组织标本19
- 2.1.2 实验中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型号19-20
- 2.1.3 实验中主要使用的试剂20
- 2.1.4 实验中主要试剂配置20
- 2.2 实验方法20-22
- 2.3 结果判断22-23
- 2.4 统计学分析23-24
- 第三章 结果24-28
- 3.1 免疫组化SP法检测Bmi-1、PCNA的表达结果24-28
- 3.1.1 Bmi-1在不同子宫颈组织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24-25
- 3.1.2 PCNA在不同子宫颈组织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25-27
- 3.1.3 Bmi-1和PCNA的相关性分析27-28
- 第四章 讨论28-33
- 4.1 主要结论31
- 4.2 研究展望31-33
- 参考文献33-38
- 文献综述38-50
- 参考文献46-50
- 附图50-53
- 附录-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表53-5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小萍;;bmi-1基因编码蛋白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刘蓓;王琼;范军;贺玉娟;付军;曾桃英;;BMI-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微循环学杂志;2010年03期
3 黄开红;刘建化;李学先;宋立兵;曾木圣;郭宝红;;Bm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7年17期
4 马国光;郭坤元;尚振川;;Bmi-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SKM-1细胞系中的表达[J];肿瘤防治研究;200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Bmi-1和PCNA在子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与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938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