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恶变的高危因素及CT、MR的鉴别诊断
本文关键词:葡萄胎恶变的高危因素及CT、MR的鉴别诊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近年来滋养细胞肿瘤的死亡率及发病率明显升高,对女性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葡萄胎属于良性滋养细胞疾病,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由于治疗不当或者其他因素可导致葡萄胎转变成绒毛膜癌或侵蚀性葡萄胎。本文主要为探讨诱发葡萄胎恶变的相关因素及评价CT、MR在诊断葡萄胎早期恶变时的临床应用。实验设计与方法:(一)受检者选择:对本院妇产科在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治疗的100名葡萄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葡萄胎,在进一步治疗前行CT、MRI检查,随访时间在1到2年之间。参照分组标准,进行分组:高危组70例,非高危组30例,年龄在19到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4岁。(二)受检者准备:(1)CT检查前准备:对于已婚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应用纱布条填塞入阴道中,在扫描前的1小时,口服含碘水溶液600ml左右,嘱患者憋尿,使膀胱充盈良好,充分显示肠道。(2)MR检查前准备:检查前饮水使膀胱充盈良好,增强膀胱与邻近结构的自然对比,同时训练患者屏气。(三)CT、MR的检查方法:(1)CT检查:所采用的设备有:Philips Brilliance16排CT,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增强扫描和CT平扫,增强扫描时,对患者静脉注射碘海醇,浓度为2ml/kg,注射速度为3ml/s,注射后的85秒开始扫描,必要时可做3mm左右的薄层重建,层距、层厚为5mm;此外还需要toshibaasteiondaul双排ct。(2)mr检查:采用siemensmagnetomtrio,,erlangen,germany3.0t磁共振仪,采用体部表面线圈,包括冠状位、轴位stir序列扫描(it80ms、te42ms、tr4000ms)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2wi(te85ms、tr4000ms),轴位t1wi(te25ms,tr550ms),扫描矩阵为192×256,fov32cm,层厚6mm,层距7mm,重建矩阵512×512。(四)数据处理:(1)主要高危因素:葡萄胎是否重复发生、卵巢黄素化囊肿的大小、孕期、年龄等,比较有高危因素和无高危因素的患者葡萄胎的恶变率。(2)ct、mr对葡萄胎恶变患者的不同影像学形态表现进行鉴别分析,比较不同情况的恶变中两种检查的先进性和弊端。(五)图像分析:对选取临床证实为恶变的葡萄胎、认为有高危恶变因素的葡萄胎及不具备高危因素的葡萄胎患者的ct、mr检查资料及基本病史进行分析。(六)统计学处理各高危因素的恶变率对比,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被研究的100例葡萄胎患者中,有70例患者有高危因素,有30例患者没有高危因素,高危因素患者的葡萄胎恶变率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葡萄胎患者。(1)卵巢黄素囊肿在6cm以上的患者恶变率明显高于囊肿小于6cm的患者。(2)子宫等于或大于孕周的患者恶变率明显高于子宫小于孕周的患者。(3)停经时间在2周以上的患者恶变率明显高于在2周以下的患者。(4)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恶变率明显高于年龄在40岁以下的患者。2、所有恶变患者的影像学表现:(1)侵袭性葡萄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主要表现为子宫增大,肌层增厚,增强后肌层内低密度灶,局部血管增多增粗,薄层重建显示肌层内小囊状影。熟悉其ct特征对于评估葡萄胎恶变为侵袭性葡萄胎的早期预测评估具有帮助。(2)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宫腔、子宫肌层是否受侵以及盆腔内的情况,葡萄胎和侵袭性葡萄胎mri各具有特征性表现,葡萄胎组织是否侵入子宫肌层是鉴别诊断的关键,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葡萄胎 回顾性分析 恶变率 高危因素 侵蚀性葡萄胎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33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4
- 资料与方法14-23
- 结论23-24
- 参考文献24-25
- 综述25-33
- 参考文献30-33
- 附录33-37
- 致谢37-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香;;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二例MR报告[J];医疗装备;2006年05期
2 王丽娟;冯淑华;李存江;;4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MR与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6年09期
3 张春燕;王霄英;蒋学祥;;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在3.0T MR的正常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12期
4 段轲;;6例颅内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MR表现[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3年06期
5 全冠民;颅内海绵状血管瘤MR成象:病理证实的13例[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4年06期
6 余建国;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MR表现[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8年06期
7 朱明旺,戴建平,陆荣庆,何志华,高培毅,孙波,罗林,刘翔,田伟;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年01期
8 吴晓鸣,曾飞雁,黄石玲;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MR变化及意义[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4期
9 梁燕,郭行高,薛剑峰;MR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年05期
10 张丽雅 ,周旭峰 ,张国庆 ,张薇 ,卢超 ,刘晓萍;MR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医正骨;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德茂;孟悛非;陈应明;周春香;高振华;;软组织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MR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2 黄砚玲;;有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增强前后MR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王加伟;徐雷鸣;张敏鸣;;腮腺基底细胞腺瘤MR特征[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郭晓东;陈俊杰;蒋春景;孙志南;黄益平;徐胜;胡东来;陈仲美;;应用MR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暨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3年
5 周建军;;动态增强MR在节细胞神经瘤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臧乐乐;潘建基;张瑜;洪金省;姚逸琦;邹长h,
本文编号:298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9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