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胎膜早破是威胁母婴健康的常见产科疾病,有关胎膜早破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但具体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有关胎膜早破发生机制的研究方向转向了基因水平。遗传因素在许多疾病发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备受重视,且已发现了多种易感基因的存在。但有关胎膜早破易感基因的研究仍在探索中。有关胎膜早破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较多。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α2唾液酸糖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结合珠蛋白的主要功能有结合游离血红蛋白、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免疫调节、血管生成等作用,并能抑制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的合成。在参与机体抗感染、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稳定内环境中起重要作用。Hp有Hp1和Hp2两种等位基因,构成三种主要基因型:Hp1-1,Hp2-2和杂合子Hp2-1。研究显示Hp不同基因型其结构不同,其功能亦存在一定差异性。本实验目的是研究Hp基因多态性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及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为足月及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遗传病因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03月01日至2014年08月31日于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住院的49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实验组。其中孕周≥37周者为足月组,孕周37周者为未足月组。选取同期的32例正常足月待产孕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孕妇无产科合并症,无内外科合并症。所有对照组孕妇均随访至分娩,未发生胎膜早破及其他合并症。受试者入院后抽取肘静脉血2ml,EDTA-K2抗凝剂抗凝。采用美国Promege公司提供的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参考Wemer Koch,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实验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其引物A和引物B向上下游延伸优化。PCR产物于1.5%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80v电压,电泳40min。在紫外灯下检测并摄像,通过观察电泳图,进行Hp基因型分型。结果:1.对照组孕妇Hp1-1型、Hp2-1型及Hp2-2型比例分别为21.88%、34.37%及43.75%,与我国各Hp基因型分布比例接近。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孕妇Hp1-1型、Hp2-1型及Hp2-2型比例分别为16.00%、24.00%及60.00%。未足月组孕妇Hp2-2型比例较对照组高,Hp1-1型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Hp1和Hp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906和0.6094;未足月组孕妇Hp1和Hp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800和0.7200,对照组与未足月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足月胎膜早破组孕妇Hp1-1型、Hp2-1型及Hp2-2型比例分别为20.83%、25.00%及54.17%。足月组孕妇Hp2-2型比例较对照组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组孕妇Hp1和Hp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333和0.6667,对照组与足月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珠蛋白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及足月胎膜早破组间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安徽芜湖地区汉族孕妇发生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胎膜早破 结合珠蛋白 基因多态性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4.433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9
- 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前言13-20
- 研究材料与方法20-26
- 1. 研究对象20
- 1.1 研究组20
- 1.2 对照组20
- 1.3 研究组分组20
- 2. 主要试剂及主要实验仪器20-22
- 2.1 主要试剂20-21
- 2.2 主要仪器21-22
- 3. 实验方法22-25
- 3.1 基因组DNA提取22-23
- 3.2 目的基因的扩增23-24
- 3.3 目的基因分型24-25
- 4. 统计学处理25-26
- 结果26-30
- 讨论30-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2
- 综述42-54
- 参考文献49-54
- 附录54-56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卫平,刘月和;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14例分析[J];安徽医学;2000年05期
2 王兆敏,路平;胎膜早破96例临床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高竹,陈凌蓉;172例胎膜早破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05期
4 郝艳华,陈庆芬;胎膜早破1个月成功保胎1例[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张景梅;胎膜早破的观察和处理[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6 赵玲利;胎膜早破243例临床分析[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7 张竹梅,吴玲;孕32周~36周间胎膜早破引产时机的选择[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0年01期
8 唐蓉,唐云书;胎膜早破142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0年05期
9 于瑞芝;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张敏华,陈蓉;阴道检查在诊断胎膜早破中的应用[J];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胜兰;叶笑梅;周晓飞;夏淑琦;陈杨芳;;胎膜早破与感染的关系[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林胜兰;叶笑梅;周晓飞;夏淑琦;陈杨芳;;胎膜早破200例临床研究[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孙强;王苏平;;胎膜早破与难产关系的临床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姜展红;;综述胎膜早破的诊断[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潘志英;;早产合并胎膜早破59例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和江;蒋立辉;;胎膜早破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研究[A];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郑东明;崔红;张志涛;张丽娟;陈静;尹少尉;邱辉;蔡本硕;刘彩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检测胎膜早破及预测早产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8 姜海利;张为远;;北京地区胎膜早破的现状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9 沈玲芬;;胎膜早破188例临床分析[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任静;陈惠池;;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胎膜早破的表达特点和作用[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英;胎膜早破,有危险![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吕斌;胎膜早破危害多[N];大众卫生报;2005年
3 主治医师 韩咏霞;未足月胎膜早破先保胎[N];保健时报;2005年
4 韩咏霞;胎膜早破 终止妊娠[N];大众卫生报;2003年
5 徐玉梅;胎膜早破危及母婴[N];保健时报;2004年
6 湘雅二医院 梁锋;孕妇 谨防胎膜早破[N];大众卫生报;2002年
7 于峰;孕妇“尿床”莫大意[N];大众卫生报;2006年
8 廖念权;“早破水”须早预防[N];大众卫生报;2009年
9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赵茵;早产风险可预测[N];大众卫生报;2012年
10 谢明霞;怀孕晚期性生活不会诱发早产[N];大众卫生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房学强;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及BV菌群检测方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延霞;胎膜早破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底物水平表达[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李明辉;Bax、Bcl-2和MMP-2在胎膜早破中的表达及意义[D];泰山医学院;2014年
3 林少华;解脲支原体感染、中性粒细胞比值变化与胎膜早破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王宇辉;331例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5 任静;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胎膜早破的表达和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6 史南平;胎膜早破50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3年
7 孙中平;感染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阳双健;胎膜早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D];遵义医学院;2013年
9 张瑞雪;611例胎膜早破临床回顾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任雁林;凋亡与胎膜早破[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0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