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子宫内膜腺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子宫内膜癌发展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03:15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腺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ECMSC)对子宫内膜癌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内容:1.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与癌变组织来源MSC的分离培养与鉴定。2.体外实验检测癌组织与正常组织来源MS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的作用与机制。3.体内裸鼠实验检测癌组织与正常组织来源MSC对子宫内膜癌发展的影响。方法:1.采用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来源MSC(Endometrium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EMSC)和子宫内膜腺癌来源MS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的细胞表型,采用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检测细胞的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能力,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成脂分化过程中的关键转录因子PPARγ和成骨分化的标志性酶ALP的表达。2.为探讨ECMSC和EM... 

【文章来源】:军事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子宫内膜腺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子宫内膜癌发展的实验研究


图1.1分离培养贴壁细胞的形态观察A:EMSCB:ECMSC

细胞表型,流式细胞术,细胞的,脂滴


第 7 页图 1.2 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细胞的细胞表型A: EMSC B: ECMSC1.5.2 ECMSC 和 EMSC 成脂分化能力检测ECMSC 和 EMSC 进行成脂诱导分化,在诱导培养基培养 14d 后,油红 O 染色,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诱导组细胞内聚集成团分布的大量空泡样红色脂滴,呈花环状或串珠状,脂滴数量多,相对较大而圆,且 EMSC 和 ECMSC 成脂诱导组的细胞内形成的脂滴均多于自分组(图 1.3,1.4) 。RT-PCR 检测自分化组和成脂诱导组细胞表达成脂分化关键转录因子 PPAR-γ的表达,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的PPAR-γ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图 1.5,P<0.0001, P<0.005)。

诱导分化,油红,组图


图 1.3 油红 O 染色检测 EMSC 的成脂诱导分化A:自分化组 B:诱导分化组图 1.4 油红 O 染色检测 ECMSC 的成脂诱导分化A: 自分化组 B:诱导分化组


本文编号:3215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215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9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