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围产期并发症的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5 15:14
目的:分析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产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差异,为规范进行围产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胎龄≥28周的1169例双胎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辅助生殖助孕,将产妇分为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组(ART组,389例)和自然妊娠组(SC组,780例),比较两组的围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ART组产妇的平均年龄、双绒毛膜占比大于SC组,平均孕次小于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ART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产妇年龄、孕次、绒毛膜性等混杂因素后,ART不增加双胎产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结论:在双胎妊娠中,ART助孕不增加产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文章来源】: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0,29(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资料收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两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比较
2.3 围产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育政策下孕妇年龄的变化及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J]. 陆蓓亦,韩波,胡慧文,龙伟,王丽,蔡正茂,王慧艳,虞斌.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9 (03)
[2]辅助生殖技术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妊娠结局比较[J]. 赵敏,汤彪,杜晓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18(15)
[3]辅助生殖技术对妊娠并发症和分娩结局影响出生队列研究[J]. 疏利琴,黄锟,严双琴,徐叶清,陶芳标. 中国公共卫生. 2019(01)
[4]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对围产医学及子代健康的挑战[J]. 漆洪波,童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08)
[5]辅助生殖技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处置策略[J]. 杨蕊,李红真,乔杰.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4 (09)
[6]单绒毛膜与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围生儿结局分析[J]. 甘冰,毛锦江,黄伟媚,李敏,杨燕嫣.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4(02)
[7]辅助生殖技术的并发症及预防策略[J]. 邹薇薇,曹云霞. 生殖医学杂志. 2014(03)
[8]20年间双胎妊娠并发症变化及妊娠结局的比较分析[J]. 庄艳艳,崔红,刘思诗,郑东明,李路曼,刘彩霞,张为远.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4(01)
硕士论文
[1]辅助生殖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围产期并发症的比较[D]. 吴虹苇.重庆医科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66314
【文章来源】: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0,29(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资料收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两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比较
2.3 围产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育政策下孕妇年龄的变化及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J]. 陆蓓亦,韩波,胡慧文,龙伟,王丽,蔡正茂,王慧艳,虞斌.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9 (03)
[2]辅助生殖技术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妊娠结局比较[J]. 赵敏,汤彪,杜晓红. 实用医学杂志. 2018(15)
[3]辅助生殖技术对妊娠并发症和分娩结局影响出生队列研究[J]. 疏利琴,黄锟,严双琴,徐叶清,陶芳标. 中国公共卫生. 2019(01)
[4]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对围产医学及子代健康的挑战[J]. 漆洪波,童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08)
[5]辅助生殖技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处置策略[J]. 杨蕊,李红真,乔杰.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4 (09)
[6]单绒毛膜与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围生儿结局分析[J]. 甘冰,毛锦江,黄伟媚,李敏,杨燕嫣.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4(02)
[7]辅助生殖技术的并发症及预防策略[J]. 邹薇薇,曹云霞. 生殖医学杂志. 2014(03)
[8]20年间双胎妊娠并发症变化及妊娠结局的比较分析[J]. 庄艳艳,崔红,刘思诗,郑东明,李路曼,刘彩霞,张为远.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4(01)
硕士论文
[1]辅助生殖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围产期并发症的比较[D]. 吴虹苇.重庆医科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66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2663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