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VEGF、bFGF及MV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发布时间:2017-04-25 20:19

  本文关键词:VEGF、bFGF及MV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中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为常见。子宫内膜癌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比例是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比例为20%-30%,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其手术病理分期、肿瘤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转移、肌层浸润深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果能找到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并且灵敏度高,特异性也较高的生物学指标,将会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及评判治疗效果提供临床参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简称: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简称:bFGF)均是正性调节血管生成的因子,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简称:MVD)则是可以定量反应血管生成的指标。本研究通过检测VEGF、bFGF及MVD在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bFGF及MVD在子宫内膜癌的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评判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指标,为血管生成抑制剂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面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子宫内膜癌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38例,其术后病理结果回报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取其子宫内膜癌标本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并且术后子宫内膜病理结果回报为增生性子宫内膜,共选取20例,作为研究的对照组。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38例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切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石蜡切片中VEGF、bFGF、MVD的表达情况。3.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确切概率法,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取α=0.05为检验水准,P0.05可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子宫内膜癌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8.95%,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阳性率2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子宫内膜癌组中bFGF的阳性表达率为73.68%,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阳性率2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子宫内膜癌组中MVD的表达量为(15.66±1.23)个/HP,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5.6±0.35)个/HP),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在子宫内膜癌中,VEGF与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6,P0.001),VEGF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r=0.811,P0.001),bFGF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2,P0.001);5.在子宫内膜癌组,手术病理分期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三组中bFGF的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ⅠⅠ=0.440,PⅠⅡ=1.000,PⅠⅡ=0.352);肌壁浸润深度≥1/2组中bF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肌壁浸润深度1/2组bFGF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有淋巴结转移组bFGF的阳性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bFGF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04);6.在子宫内膜癌组,手术病理分期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三组中VEGF的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ⅠⅠ=0.689,PⅠⅡ=0.273,PⅠⅡ=0.130);肌壁浸润深度≥1/2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肌壁浸润深度1/2组VEGF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的阳性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84);7.在子宫内膜癌组,手术病理分期Ⅲ期组MVD的表达量高于Ⅱ期组、Ⅰ期组,Ⅱ期组中MVD的表达量高于Ⅰ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ⅠⅡ=0.002,PⅡⅢ0.001,PⅠⅢ0.001);肌壁浸润深度≥1/2组中MVD的表达量高于肌壁浸润深度1/2组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MVD的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MVD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VEGF、bFGF、MV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量明显增高,而且三者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MVD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淋巴转移及肌壁浸润深度有关,提示局部新生血管生成及血供丰富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bFGF、VEGF与子宫内膜癌的肌壁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转移无关,考虑在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过程中有除了VEGF、bFGF以外的其他血管生成因子在调控血管的生成中起作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染色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3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写11-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19
  • 结果19-21
  • 附图21-23
  • 附表23-27
  • 讨论27-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7
  • 综述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在妇科领域的研究进展37-47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个人简历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s

本文编号:327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27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4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