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影响核仁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白藜芦醇影响核仁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初步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简称Res)对核仁功能的影响和其如何通过PI3K/Akt这个信号通路来影响核仁功能的。方法和结果1.通过MTT、细胞克隆形成和DAPI染色技术检测Res对细胞增殖率、克隆形成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mol/L的Res作用48h即可以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并在400μmol/L及其以上浓度时完全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2.通过Luciferase Assay技术、CHIP技术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Res对HeLa细胞内rDNA启动子活性、HeLa细胞内转录因子在rDNA上的富集倍数和pre-r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Res作用3h后即可抑制HeLa细胞内rDNA启动子活性;Res作用12h后,随着浓度的增加,转录因子UBF和RNA聚合酶I的亚基RPA194在rDNA上的富集倍数逐渐降低,换言之,即转录因子UBF和RNA聚合酶的亚基RPA194的活性降低;12h后对pre-rRNA的表达量相对不加药组抑制率达70%左右,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趋势。3.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Res对和PI3K/Akt信号通路上的主要成员的表达及活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HeLa细胞内PI3K/Akt这个信号通路上主要成员UBF和Akt的表达无较大改变,但其活化水平显著降低,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趋势;与抑制剂PI3Kα、PI3Kβ和Ly294002抑制效果的结果比较表明:抑制剂PI3K a的抑制效果最好,这就说明PI3K/Akt信号通路上的,起主要作用的是启始位点的PI3Kα亚型。4.通过Luciferase Assay技术、CHIP技术、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Res对PI3K α亚型活化后的HeLa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Res可以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后rDNA启动子的活性,降低RNA聚合酶I的亚基RPA194的活性,下调pre-rRNA的表达,抑制PI3K/Akt这个信号通路上主要成员UBF和Akt的活化。结论Res能有效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并促进HeLa细胞的凋亡,降低rDNA启动子的活性,降低转录因子UBF和RNA聚合酶I的亚基RPA194的活性,下调pre-r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I3K/Akt信号通路中UBF与Akt的磷酸化水平,对完全活化的PI3K α亚型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HeLa Res PI3K/Akt PIK3CA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3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13
- 第一部分 白藜芦醇对HeLa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影响13-21
- 1 材料13-14
- 1.1 试剂及耗材13
- 1.2 仪器13
- 1.3 实验所用细胞系13
- 1.4 主要试剂和溶液的配制13-14
- 2 方法14-16
- 2.1 HeLa宫颈癌细胞株的培养14
- 2.2 细胞增殖率的测定(MTT比色法)即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分析法测定14-15
- 2.3 细胞克隆形成试验15
- 2.4 细胞凋亡实验15-16
- 3 结果16-19
- 3.1 Res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16-17
- 3.2 Res对HeLa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17-18
- 3.3 Res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18-19
- 4 讨论19-21
- 第二部分 白藜芦醇对核仁功能的影响21-29
- 1 材料21
- 1.1 主要试剂和耗材21
- 1.2 主要仪器21
- 1.3 主要溶液配制21
- 2 实验方法21-24
- 2.1 荧光素酶检测技术(Luciferase Assay)检测HeLa细胞中核糖体DNA(rDNA)启动子的活性21-22
- 2.2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简称CHIP)检测Res调控的转录因子UBF和RNA聚合酶I的亚基RPA194的活性22-23
- 2.3 Realtime-PCR检测HeLa细胞中pre-rRNA的水平23-24
- 2.4 Realtime-PCR检测血清刺激的HeLa细胞中pre-rRNA的水平24
- 3 结果24-27
- 3.1 Res对HeLa细胞内rDNA启动子活性的影响25
- 3.2 Res对HeLa细胞内转录因子UBF和RNA聚合酶I的亚基RPA194活性的影响25-26
- 3.3 Res对HeLa细胞内pre-rRNA表达量的影响26
- 3.4 Res对血清刺激的HeLa细胞的pre-rRNA的表达量的影响26-27
- 4 讨论27-29
- 第三部分 白藜芦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中主要成员UBF和Akt的表达和活化29-37
- 1 材料29-30
- 1.1 主要试剂和耗材29
- 1.2 主要仪器29
- 1.3 主要溶液配制29-30
- 2 主要实验方法30-33
- 2.1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同一浓度的Res作用不同时间后,HeLa细胞中UBF和Akt的表达和活化情况30-31
- 2.2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Res作用于HeLa细胞相同时间后,UBF和Akt的表达和活化情况31
- 2.3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同一浓度的Res作用于饥饿24h后血清刺激不同时间的HeLa细胞后,UBF和Akt的表达和活化情况31-32
- 2.4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Res作用于饥饿24h后血清刺激相同时间的HeLa细胞后,UBF和Akt的表达和活化情况32
- 2.5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Res与抑制剂PI3K α、PI3K β、Ly294002分别作用于饥饿24h后血清刺激的HeLa细胞,UBF和Akt表达和活化情况32-33
- 3 结果33-36
- 3.1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同一浓度的Res作用不同时间后,HeLa细胞中UBF和Akt的表达和活化情况33
- 3.2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Res作用于HeLa细胞相同时间后,UBF和Akt的表达和活化情况33-34
- 3.3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同一浓度的Res作用于饥饿24h后血清刺激不同时间的HeLa细胞后,UBF和Akt的表达和活化情况34
- 3.4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Res作用于饥饿24h后血清刺激3h的HeLa细胞中UBF和Akt的表达和活化情况34-35
- 3.5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Res与抑制剂PI3K α、PI3K β、Ly294002分别作用于饥饿24h后血清刺激不同时间的HeLa细胞内UBF和Akt表达和活化情况35-36
- 4 讨论36-37
- 第四部分 白藜芦醇对完全活化的PBaBe Puro HAPIK3 CA(简称PIK3CA)质粒活性的影响37-42
- 1 材料37
- 1.1 主要试剂和耗材37
- 1.2 主要仪器37
- 1.3 主要溶液配制37
- 2 主要实验方法37-39
- 2.1 Luciferase Assay检测转染了PIK3CA质粒后的HeLa细胞中rDNA启动子的活性37
- 2.2 CHIP检测Res调控转染了PIK3CA质粒后的HeLa细胞中RPA194的活性37-38
- 2.3 Realtime-PCR检测转染了PIK3CA质粒的HeLa细胞中pre-rRNA的水平38
- 2.4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转染了PIK3CA质粒的HeLa细胞中UBF和Akt的表达及其活化水平38-39
- 3 结果39-41
- 3.1 Luciferase Assay检测转染了PIK3CA质粒后的HeLa细胞中rDNA启动子的活性39
- 3.2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检测Res调控RNA聚合酶I亚基RPA194的活性39-40
- 3.3 Realtime-PCR检测转染了PIK3CA质粒的HeLa细胞中pre-rRNA的水平40
- 3.4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转染了PIK3CA质粒的HeLa细胞中UBF和Akt的表达及其活化水平40-41
- 4 讨论41-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47-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志山,沃兴德;细胞调亡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8年01期
2 李妍;纪朋艳;张巍;彭顺利;吕士杰;;柴胡皂苷d对SH-SY5Y细胞ERK蛋白表达及凋亡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3 严银芳,陈晓,杨小清,闫远芳;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减毒株S_(79)在几株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增殖的比较研究[J];肿瘤;2003年06期
4 刘功让;管培中;宋淑亮;逯素梅;冯玉新;辛华;;绞股蓝多糖对四氯化碳损伤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J];山东医药;2007年31期
5 肖东杰,汪运山;B细胞被动凋亡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8年05期
6 张运涛,刘凡,姜茹,谷仲平,汪涌,张顺,刘荣福,李玉梅;外源性p27与GRC-1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09期
7 石和元;王平;胡永年;邱幸凡;田代志;;温胆汤改良方对Aβ_(25-35)诱导AD细胞模型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2005年06期
8 孟威宏;王强;王虹蛟;颜炜群;;牛胰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8年04期
9 钟民涛;王晓丽;李星云;刘磊;刘颖丽;张伟;黄敏;;香菇C91-3菌丝发酵蛋白对H22肿瘤细胞体内外抗肿瘤机制的初探[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09期
10 张晨,黄世林,马东初,孙英慧,马小锋;硫化砷诱导NB_4细胞调亡[J];白血病;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来源膜微粒的特征及生物学作用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2 蒋争凡;卞婕;翟中和;;非细胞体系诱导小鼠肝细胞核凋亡的超微观察[A];第十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Ⅰ)[C];1998年
3 陈卫银;祝彼得;刘福友;冯雪梅;;参芎滴丸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细胞调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谢晶日;李威;梁国英;杨丰源;;胃灵颗粒对胃癌前病变细胞调亡基因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綦淑芬;万瑞香;姚如勇;;扇贝多肽对Hela细胞在紫外线损伤下的保护作用[A];第五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吴李君;裴蓓;王顺昌;王军;汤明礼;;砷和镉暴露诱导秀丽小杆线虫生殖腺细胞调亡及其信号通路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余珂;王敬贤;周炳升;;多溴联苯醚诱导人神经SK-N-SH细胞调亡的机理[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第十七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崔承彬;闫少羽;蔡兵;赵庆春;姚新生;曲戈霞;;黑果黄皮Clausena dunniana Levl中咔唑生物碱类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及细胞调亡诱导剂的核磁共振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冉新泽;郑怀恩;王艾平;王锋超;韩京;;他汀对内皮细胞辐射损伤组织因子与细胞调亡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吴耀辉;邹萍;;Sunrivin基因沉默对K562细胞调亡影响的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田勘;细胞调亡的意义[N];中国人口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燕;热休克蛋白60在凋亡细胞和大肠杆菌的表面表达及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刘澜涛;辐射诱导调节性T细胞表型改变及其分子调节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3 吕志远;上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自我分子标志CD47在细胞表面分布状态变化机制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秦勇;细胞内ROS水平改变对细胞活性及相关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5 王鹏;RING结构泛素连接酶RNF186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武当;γδT细胞在结肠癌过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龚平生;RNA干扰survivin基因表达增强HeLa细胞电离辐射敏感性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覃;微囊藻毒素LR刺激HEK293细胞产生的PP2A调节机制及其对细胞凋亡命运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9 毕嘉成;NK细胞抑制性受体TIGIT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王明明;AT细胞辐射敏感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风迎;细胞松驰素D聚乙二醇脂质体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2 杨超;鸡NK细胞的分离鉴定及靶细胞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3 陈晶晶;TIP30感受细胞氧化应激诱导p53依赖的细胞凋亡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4 李咏;苹果酸、γ-氨基丁酸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余志坚;P糖蛋白对MCF-7/ADR细胞辐射敏感性负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6 孙毅;亚硒酸钠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7 聂建增;家蝇蛹凝集素对HepG2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机理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2年
8 吴云霞;光动力学疗法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彭坤;二甲基亚砜抑制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殷楚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侧群细胞的分选、鉴定与富集[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白藜芦醇影响核仁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4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