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骨膜素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粘附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11:00

  本文关键词:骨膜素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粘附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其发病率约占生育年龄女性的10%,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腹腔镜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芳香化酶抑制剂及孕酮等药物治疗,但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长期使用药物会引起许多副反应。而且,EMs与恶性肿瘤及许多慢性病的发生有关,因此寻找一有效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目前,EM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Sampson的经血逆流学说仍占主导地位,近年郎景和院士提出的在位内膜决定论为EMs的发病机理做出了补充说明,即子宫内膜碎片的异位粘附、侵袭及血管形成。骨膜素(periostin, PN)是成束蛋白Ⅰ家族的成员,在成体组织中低表达,但在肿瘤、损伤及炎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水平的PN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粘附、侵袭、迁移及增殖。我们前期研究已表明PN在EMs的在位及异位内膜间质中高度表达,而在EMs病理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未研究。本文通过检测PN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s)粘附、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探索PN在EMs发生过程中的机制。方法:1.收集25例正常女性的子宫内膜,32例EMs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分离并纯化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其来源及纯度。2.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NSCs)、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EuSCs)及异位内膜间质细胞(EcSCs)中PN、整合素连接激酶1 (integrin-linked kinase 1, ILK1)、 p-Akt的表达,比较三种蛋白的表达差异;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分析三组细胞中PN mRNA的表达情况。3. PN siRNA于扰后分别检测PN、ILK1、p-Akt蛋白水平的变化。4. PN siRNA干扰后检测细胞粘附、迁移、侵袭及增殖等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结果:1. ESCs的鉴定及其纯度:采用胶原酶消化、筛网过滤法,成功地分离并纯化ESCs,经鉴定所培养的细胞绝大部分为间质细胞,其纯度是(96.1±2.2)%。2. PN、ILKl及p-Akt在NSCs、EuSCs、EcSCs中的表达情况:与NSCs相比,EuSCs及EcSCs中PN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但NSCs与EuSCs中PN mRNA表达无差异;在EuSCs及EcSCs中,ILK1和p-Akt的表达增加(P0.05)。3.PN对ILK1及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PN siRNA干扰后,PN、ILK1、 p-Akt的表达均下调(P0.05)。4.PN对ESCs迁移、侵袭、粘附及增殖的影响:EuSCs及EcSCs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较NSCs增强(P0.01;P0.001),PN siRNA干扰后,EcSCs的迁移及侵袭能力下降(P0.05;P0.01);EcSCs的粘附速率最快(P0.05),PNsiRNA干扰的EcSCs与纤维连接蛋白(FN)相互作用60mins后,粘附能力下降明显(P0.05),EcSCs之间纤维连接增多,PN siRNA干扰后,细胞之间纤维样物质溶解;EuSCs与EcSCs的增殖能力较强,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 siRNA转染后,EcSCs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结论:1.胶原酶消化、筛网过滤法分离培养的ESCs纯度较高,NSCs、EuSCs及EcSCs的来源均为子宫内膜间质。2.PN通过激活ILK1/Akt信号通路促进ESCs迁移、侵袭及粘附,PN还能够促进细胞间纤维样物质生成。3.PN可能是治疗EMs的新型靶点。
【关键词】:骨膜素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ILK1/Akt 迁移 侵袭 粘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1.7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符号说明11-13
  • 前言13-17
  • 材料与方法17-29
  • 实验结果29-31
  • 讨论31-35
  • 结论35-36
  • 附图36-45
  • 参考文献45-50
  • 致谢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1-52
  • 附件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志霞,刘永新,师淑婉;子宫内膜异位症66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2 郝群,史常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00年11期

3 白淑坤,黄永芝;腹股沟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年04期

4 方素云,阎建忠,吕昌龙,王永来,付国;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子宫内膜异位症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年08期

6 胡淑琴,李明,管晓燕,董建美;中药祛症灵灌肠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要点[J];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12期

7 朱掌珠,张学珍;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80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郝亚华,董笑平,严玉清,冯丹红,孙振龙,孙大平;10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原因分析[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杨凤琴;多发性顽固性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10 郭学卿;子宫内膜异位症126例临床分析[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秋;;子宫内膜异位症66例临床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周群芳;朗景和;冷金花;;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林俊;陈志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苏红;黄晓阳;;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研究现状[A];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勾宝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健康知识需求调查[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徐红;欧奇志;况燕;徐文生;张玮;;动态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亚里;岳莉;;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指标临床诊断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卢琴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A];肢体伤残康复与护理学术论文集[C];1995年

9 马彩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A];全国第三届不育症暨保留生育功能微创手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冬梓;;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育症处理中的热点问题[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虹;子宫内膜异位症成为妇科第二大常见病[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教授 孙大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生育有多大影响[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3 士平;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可轻视[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黄海平 副主任医师;适量运动,,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N];大众卫生报;2001年

5 舒楚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兰州现代中医药研所 史建钢;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否根治?[N];甘肃日报;2004年

7 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李淑红;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N];健康报;2003年

8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吉尔;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咋治疗?[N];健康时报;2005年

9 梦月;年轻女性健康的威胁——子宫内膜异位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10 吴凡;张海峰;陈思亮;异位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勇;尼古丁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力学特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良;蛋白质质谱高通量分析平台的建立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宋楠;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与瞬时受体电位辣椒素亚型-1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立会;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康山;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多态性及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6 郭广宏;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生物标志研究及辅助诊断模型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7 陈琼华;脂氧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抑制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苑春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D];吉林大学;2004年

9 陈秋霞;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郑辉;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玲;山东济南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行病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曹勋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疗效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D];泰山医学院;2014年

3 金旺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临床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4 季丽梅;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GnRHa联合反加疗法的效果评估[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云;MMP-2、IL-4、IFN-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宾;E-钙粘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董悦文;活性氧簇及总抗氧化能力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卵泡液及颗粒细胞中的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史少文;RLx及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褚丽娜;IGFBP3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亓文博;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骨膜素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粘附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42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4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