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用乳杆菌联合干扰素治疗HR-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研究
本文关键词:阴道用乳杆菌联合干扰素治疗HR-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及阴道用乳酸菌素胶囊治疗宫颈HR一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可行性,为防治宫颈癌的治疗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于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经病理学确诊为经HC-2检查感染高危型HPV,同时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活检确诊为宫颈内瘤变Ⅰ级(CINⅠ)[1]的门诊随访患者254例。研究中纳入联合治疗组98例,用干扰素栓(奥平栓)及阴道用乳酸菌素胶囊(定君生)隔日阴道放药,两药间隔开,共20日;干扰素组87例,用干扰素栓(奥平栓),阴道放药,隔日一次共用20日;对照组69例,自然随访;月经期均停药。联合治疗组用药4个月经周期后据阴道内环境结果进行后续治疗干预。干扰素组和对照组除随访检测外不行任何干预。两组患者均于第4、6、12、24个月后月经干净后随诊,复查各指标,比较患者症状、HPV转阴及滴度、TCT、阴道镜检查、阴道内环境。结果:经治疗后4个月对照组、干扰素组和联合用药组CINⅠ的逆转率分别为20.64%、29.58%和38.78%;6个月时随访CINⅠ的逆转率分别为33.33%、47.06%、52.63%;12个月时随访CINⅠ的逆转率分别为38.33%、56.92%、73.12%;24个月时随访CINⅠ的逆转率分别为51.85%、70.00%、85.39%,经统计学比较,12个月、24个月时干扰素组和联合用药组CIN的逆转率明显升高,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4个月对照组、干扰素组和联合用药组HR-HPV的转阴率分别为28.99%、40.58%和61.22%;6个月时随访HR-HPV的转阴率分别为37.88%、53.03%、73.69%;12个月时随访HR-HPV的转阴率分别为50.00%、67.69%、86.02%;24个月时随访HR-HPV的转阴率分别为66.67%、83.33%、94.38%,干扰素组和联合治疗组在各个随访时段HR-HPV的逆转率均较对照组升高,而在12个月、24个月时联合用药组HR-HPV的转阴率较干扰素组也明显升高,经统计学比较,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干扰素联合阴道乳杆菌稳定阴道内环境可促进CINⅠ的逆转率,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其作用越明显;2.干扰素可增加宫颈HR-HPV的清除率,通过联合阴道乳杆菌稳定阴道内环境后,宫颈HR-HPV的清除率及其清除速度更高;3.通过阴道乳杆菌调整阴道内环境后,阴道内环境及阴道清洁度明显改善,阴道炎的发病率下降。阴道用乳杆菌联合干扰素治疗合并HPV感染的CINI是一种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HR-HPV感染 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 阴道用乳杆菌胶囊 干扰素栓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33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4
- 研究内容与方法14-22
- 1.研究对象14
- 2.研究方法14
- 3.诊断标准14-16
- 4.试验方法16-20
- 5.技术路线20
- 6.随访策略20-21
- 7.结果判断21
- 8.统计学方法21-22
- 结果22-29
- 讨论29-36
- 小结36-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42
- 附录42-43
- 综述43-52
- 参考文献48-52
- 个人简历52-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53-54
- 导师评阅表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晋琳,王晓冬,王春森;干扰素治疗1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0年02期
2 张峰;干扰素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0年06期
3 宋玉和;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6例[J];天津药学;2000年03期
4 李庄河;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2期
5 郭晓丽,黄竹筠;干扰素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03期
6 曲莉;大剂量干扰素治疗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28例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1期
7 王春森,张晋林,王晓冬,唐义平;干扰素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报告[J];实用老年医学;2002年03期
8 王秀兰,范良;干扰素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08期
9 今西二郎 ,王静舒 ,胡宜;干扰素的基础知识及其临床应用[J];日本医学介绍;2003年05期
10 刁敏,徐慧心;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30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汉顺;;浅谈干扰素在儿科临床的应用[A];玉溪市第十五届儿科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腊香;钟红剑;;两种不同亚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素华;梁淑娟;;干扰素作用机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欣荃;王志华;祝平安;;干扰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陈红鹰;岳玲玲;张连生;;血细胞去除术联合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6 闫秀萍;王智民;;使用干扰素后出现的严重精神症状2例[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张汉顺;;浅谈干扰素在儿科临床的应用[A];玉溪市医学会第十六届儿科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2011年
8 丰宗洋;陈书明;;干扰素的研究及应用[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叶瑞华;;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的再治疗40例临床观察[A];首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赵淑英;袁晓青;;肝病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常见心理问题分析[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士心;干扰素产业步履艰难[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本报特约撰稿人 蔡德山;国产干扰素称雄市场[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陈惠芬;肝癌复发 哪些人对干扰素治疗敏感[N];健康报;2009年
4 孙国根 陈惠芬;肝癌患者是否需用干扰素治疗有了新标记[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第二军医大附属长征医院 李德岩 蔡雄;干扰素到底能否治非典[N];科技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刘正午;干扰素能否成为“抗非”特效药[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副主任医师 李华;使用干扰素应注意什么[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8 王振坤;干扰素对丙肝“不好使”怎么办[N];健康报;2006年
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罗学宏;细数干扰素副反应[N];健康报;2008年
10 佚名;干扰素治疗鱼类病毒新途径[N];中国渔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敏;干扰素调节的miRNA表达谱及其抗HCV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张琳;丙型肝炎病毒准种感染与干扰素疗效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3 吴娟;HBV前C基因W28STOP突变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早期应答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4 黄丽;新型重组猪α-干扰素的结构与生物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蔚;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积分与临床相关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2 陈珊;干扰素刺激基因I6(ISG16)的克隆表达及其对丙型肝炎病毒和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陈晓辉;HBsAg定量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停药后复发的关系[D];青岛大学;2015年
4 沙静;阴道用乳杆菌联合干扰素治疗HR-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5 郑永利;新药复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研究的方案设计和实施阶段小结[D];四川大学;2004年
6 何燕;保肝复功丸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王灿;不同亚型的CD4~+T淋巴细胞在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叶嫦;中药对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作用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孟秀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亚群表达率及干扰素治疗对其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郭贺;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0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阴道用乳杆菌联合干扰素治疗HR-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4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