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329例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检测结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4 12:39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早期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早期自然流产孕妇329例的绒毛或胚胎组织样本,提取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329例流产组织的染色体情况,全部检测成功,检出染色体异常190例(57.75%),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63例(49.54%,163/329),结构异常13例(3.95%,13/329),嵌合体10例(3.04%,10/329),合并两种以上类型异常4例(1.22%,4/329)。结论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自然流产组织检测中,具有成功率高、分辨率高的优势,其检测结果可明确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对流产后再次妊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22(0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比例
2.2 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
2.2.1 非整倍体结果
2.2.2 多倍体结果
2.3 染色体结构异常及两种以上类型异常结果
2.4 染色体异常中嵌合体情况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拷贝数分析技术在自然流产组织中的应用[J]. 陈毅瑶,李淑元,张兰兰,陈松长,徐晨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12)
[2]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孕妇流产组织中的应用价值[J]. 尤俊岭,赵劲松,王丹,徐艳,赵敏,刘颖,刘丽,庞泓.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10)
[3]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及自然流产中的临床应用[J]. 曾秋伊,朱素优.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06)
[4]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自然流产绒毛样本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情况[J]. 辛淑文,王晓斌.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18(10)
[5]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遗传学分析中的应用[J]. 孙义锡,罗玉琴,钱叶青,董旻岳,金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3)
[6]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引起生殖异常的临床分析[J]. 冯亮,姜丽民,袁海燕. 中国妇幼保健. 2016(17)
[7]FISH技术检测自然流产或死胎死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研究[J]. 吴小华,朱爱萍,焦保权,李丽君,张洁,李瑜娟,史建平,高艳霞,王景娜,苏铎,刘静.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08)
[8]高通量测序技术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稽留流产遗传学分析中的比较[J]. 蔡莉蓉,戚红,祝建疆,杨锴,陈佳靓,曾雯,闻小慧,张磊,佟军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01)
[9]1437例早孕期自然流产胚胎核型分析[J]. 雷彩霞,张月萍,伍俊萍,徐建忠,朱赛娟,殷民,陈美芳,郑列琳,周静,袁薇,吴佳龙,赵文海. 生殖与避孕. 2014(04)
本文编号:3475745
【文章来源】: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22(0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比例
2.2 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
2.2.1 非整倍体结果
2.2.2 多倍体结果
2.3 染色体结构异常及两种以上类型异常结果
2.4 染色体异常中嵌合体情况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拷贝数分析技术在自然流产组织中的应用[J]. 陈毅瑶,李淑元,张兰兰,陈松长,徐晨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12)
[2]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孕妇流产组织中的应用价值[J]. 尤俊岭,赵劲松,王丹,徐艳,赵敏,刘颖,刘丽,庞泓.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10)
[3]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及自然流产中的临床应用[J]. 曾秋伊,朱素优.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06)
[4]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自然流产绒毛样本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情况[J]. 辛淑文,王晓斌.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18(10)
[5]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遗传学分析中的应用[J]. 孙义锡,罗玉琴,钱叶青,董旻岳,金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3)
[6]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引起生殖异常的临床分析[J]. 冯亮,姜丽民,袁海燕. 中国妇幼保健. 2016(17)
[7]FISH技术检测自然流产或死胎死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研究[J]. 吴小华,朱爱萍,焦保权,李丽君,张洁,李瑜娟,史建平,高艳霞,王景娜,苏铎,刘静.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08)
[8]高通量测序技术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稽留流产遗传学分析中的比较[J]. 蔡莉蓉,戚红,祝建疆,杨锴,陈佳靓,曾雯,闻小慧,张磊,佟军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01)
[9]1437例早孕期自然流产胚胎核型分析[J]. 雷彩霞,张月萍,伍俊萍,徐建忠,朱赛娟,殷民,陈美芳,郑列琳,周静,袁薇,吴佳龙,赵文海. 生殖与避孕. 2014(04)
本文编号:3475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4757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