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病与阴道微生物群相关性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12-09 06:54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受到年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多数研究认为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道微生物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其他病原菌增多的结果。正常女性阴道微生物群可被分为5种状态类型,这些状态类型中微生物的紊乱是发生细菌性阴道病最直接的原因。本文通过与正常状态下阴道微生物组成的对比,综述了细菌性阴道病状态下阴道微生物群的不同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并对以阴道微生物群作为靶标的细菌性阴道病治疗新方法和新进展进行了讨论与对比。
【文章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0,32(06)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加德纳菌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前后阴道菌群的结构变化及其预后相关性[J]. 牛小溪,肖冰冰,王奔,那日苏,廖秦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6(07)
[2]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 李东燕,廖秦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5(04)
[3]Illumina测序16S rRNA标签法分析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J]. 许苏容,宗利丽,刘木彪,何彦,黄雪梅,周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05)
本文编号:3530154
【文章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0,32(06)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加德纳菌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前后阴道菌群的结构变化及其预后相关性[J]. 牛小溪,肖冰冰,王奔,那日苏,廖秦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6(07)
[2]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 李东燕,廖秦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5(04)
[3]Illumina测序16S rRNA标签法分析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J]. 许苏容,宗利丽,刘木彪,何彦,黄雪梅,周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05)
本文编号:3530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5301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