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致病突变的筛选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0 11:41
背景卵巢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并是不可逆转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一种早期卵巢功能障碍。特点是原发或继发闭经伴随血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并伴随一系列低雌激素症状。POI是一种异质性很高的疾病,在大部分的病例中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免疫、代谢、感染、环境和心理等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导致POI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家系研究表明,POI具有较高的家族遗传倾向,目前已有多个研究证实X染色体或常染色体的异常会导致POI的发生,并已发现了上百种POI的致病基因和致病突变。筛选候选基因/突变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纯合子作图等技术。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n sequencing,WES)是一种用于测序基因组中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基因组技术,该技术的目标是确定改变蛋白质序列的遗传变异体。近二十年来广泛用于致病基因的研究。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WES方法发现了一个未报道过的新的致病突变。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了351例POI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从而证实染色体异常是导致...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POI家系图
2 测序及筛选结果2.1 WES 测序后数据我们的数据的 Reads 的平均覆盖度为 150X,>95%在 20X 及以上,数据质量可靠。通过前述方法筛选候选基因/突变,我们检测到 1,2,4 号 POI 患者的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存在一未报道过的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 10 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 c.T1412G 和 10 号外显子的移码突变 c.1090_1091del。这种复合杂合突变在正常的姐妹(同胞 5)中未检测到。
图 1.2 筛选后的原始数据资料HR 结构HR 含有 695 个氨基酸,在氨基尾部具结合胞外结构域、跨膜结的胞内结构域的配体。FSHR 共含十个外显子,前九个外显子编基末端结构域,第十号外显子编码跨膜和胞质结构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igh-performance single-chip exon capture allows accurate whole exome sequencing using the Illumina Genome Analyzer[J]. JIANG Tao 1,YANG Lei 2,3,JIANG Hui 1,TIAN Geng 1,2,3 & ZHANG XiuQing 1,2,3 1 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Shenzhen 518000,China;2 Beijing Institute of Ge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1300,China;3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62,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1(10)
本文编号:3532554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POI家系图
2 测序及筛选结果2.1 WES 测序后数据我们的数据的 Reads 的平均覆盖度为 150X,>95%在 20X 及以上,数据质量可靠。通过前述方法筛选候选基因/突变,我们检测到 1,2,4 号 POI 患者的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存在一未报道过的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 10 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 c.T1412G 和 10 号外显子的移码突变 c.1090_1091del。这种复合杂合突变在正常的姐妹(同胞 5)中未检测到。
图 1.2 筛选后的原始数据资料HR 结构HR 含有 695 个氨基酸,在氨基尾部具结合胞外结构域、跨膜结的胞内结构域的配体。FSHR 共含十个外显子,前九个外显子编基末端结构域,第十号外显子编码跨膜和胞质结构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igh-performance single-chip exon capture allows accurate whole exome sequencing using the Illumina Genome Analyzer[J]. JIANG Tao 1,YANG Lei 2,3,JIANG Hui 1,TIAN Geng 1,2,3 & ZHANG XiuQing 1,2,3 1 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Shenzhen 518000,China;2 Beijing Institute of Ge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1300,China;3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62,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1(10)
本文编号:3532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5325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