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癌中HPV E6与p53和PinX1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宫颈鳞癌中HPV E6与p53和PinX1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殖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近年来年轻患者的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因此给临床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es, HR-HPV)的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重要诱因。99%宫颈癌的患者合并了HPV感染。HPV可能通过某些机制启动癌基因的激活进而使正常细胞发生转化。研究发现,在宫颈癌中HPV主要通过原癌蛋白E6来促进端粒酶活性。HPV E6能破坏细胞正常的调节,包括急性损伤调节以及起始基因的稳定,维持肿瘤的恶性表达。近来研究发现,端粒是保护染色体末端的重要组成部分,端粒酶活性异常升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过度激活会错误修复严重缩短的端粒,使得细胞无法进入正常死亡,反而向癌细胞转化。野生型p53是重要的信号调节因子、抑癌基因。约一半的人类恶性肿瘤中p53基因发生了突变,突变型p53使损伤的DNA细胞进行恶性复制,p53突变成了癌基因。然而,在宫颈癌的相关研究中,p53主要以失活为主,很少发生突变,因此p53的失活对宫颈癌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另外,端粒酶的强效抑制因子PinX1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在正常的组织中几乎都表达,在大部分的肿瘤中都可以发现PinX1的缺失。PinX1不仅强有力地抑制了端粒酶的活性,而且在端粒酶长度的维持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近研究发现,宫颈癌细胞系中PinX1是p53的新的靶基因,存在“p53-PinX1"通路,该通路可以被HPVE6沉默,然而宫颈癌在体组织中并未得到相关验证。本研究选取宫颈鳞癌、宫颈鳞癌癌旁组织、正常宫颈组织三组对照研究。探讨在体组织中HPV E6,p53, PinX1的表达变化,以及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变化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它们在体水平的内在联系,为"p53-PinX1"通路提供佐证,从而为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宫颈鳞癌组织中HPV E6,p53及PinX1的表达1.检测在体水平HPV E6,p53,PinX1分子的mRNA在宫颈鳞癌、癌旁组织、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水平;2.检测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宫颈组织中HPV E6.p53及PinX1蛋白的表达水平;3.通过免疫组化再次检测HPV E6,p53,PinX1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第二部分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长度的变化1.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长度;2.检测HPV E6,p53,PinX1,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长度的相关性。主要研究方法:1.由深圳华大基因提供HPV基因测序检测,筛选HPV感染宫颈鳞癌及无HPV感染的正常宫颈,收集2013年3月-2014年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妇产科确诊临床分期I B1-Ⅱ A2未行放化疗宫颈鳞癌患者17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2.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在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3.免疫组化检测HPV E6,p53,PinX1在宫颈鳞癌、癌旁组织、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4.端粒酶活性(TRAP法)测定宫颈鳞癌、癌旁组织、正常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5.利用基因组DNA作为模版,采用PCR方法检测设计特异的端粒区域引物检测不同组织中端粒的长度;6.Spearman相关性分析HPV E6,p53,PinX1,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在宫颈鳞癌中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1.在mRNA水平:宫颈鳞癌中HPV E6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因正常宫颈组织HPV E6几乎不表达,故HPV E6无正常对照组;在宫颈鳞癌组织中p53及PinX1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癌旁组织中p53及PinX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2.利用Western blot通过半定量分析,在宫颈癌中HPV E6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同时p53、PinX1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1),在癌旁组织中p53及PinX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1);3.免疫组化再次证实,HPV E6在宫颈癌中较癌旁组织HPV E6表达显著增高,正常宫颈组织几乎无HPV E6表达,p53、PinX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宫颈组织;4.与癌旁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鳞癌中端粒酶活性显著增强(P0.01),端粒长度增加(P0.01);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宫颈癌中HPV E6表达与p53、PinX1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端粒酶活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p53表达与PinX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发现HPV E6表达上调,p53及PinX1表达下调,同时端粒酶活性增强,端粒长度增加,这不仅为“p53-PinXl"通路提供了在体水平的佐证,存在“HPVE6→p53下调→PinX1下调→端粒酶活性升高、端粒长度增加”的宫颈癌发病机制,更提示该机制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宫颈鳞癌 HPV E6 p53 PinX1 端粒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33
【目录】:
- 缩略表语4-5
- 英文摘要5-8
- 中文摘要8-11
- 第一章 前言11-13
- 第二章 宫颈鳞癌组织中HPV E6,p53及PinX1的表达13-27
- 2.1 材料与方法13-21
- 2.2 结果21-24
- 2.3 讨论24-26
- 2.4 小结26-27
- 第三章 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长度的变化27-41
- 3.1 材料与方法27-36
- 3.2 结果36-39
- 3.3 讨论39-40
- 3.4 小结40-41
- 全文总结41-42
- 参考文献42-45
- 文献综述 宫颈癌的诊治进展45-52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2-53
- 致谢5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传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败酱草片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4期
2 徐屏;刘建忠;梁文珍;;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化ve汤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6期
3 马新英;张鑫;刘海飞;刘素洁;赵子英;;调肝健脾解毒汤防治宫颈癌盆腔放疗所致急性直肠放射反应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1期
4 周加林;施卫兵;;自拟茵蒲合剂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5 牛玉敏;朱桃花;;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徐嵘嵘;;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孙阳春;;67例子宫腺肌病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徐庆先;陈珉;;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张本顺;;胎盘植入保守治疗17例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钱玉静;;新生儿窒息产科因素分析与预防[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家;李林;梁小滨;刁军成;;无排卵性不孕症临床研究及新展望[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心脑血管病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2 吴栋才;戴英;陶久红;闻新慧;;HPV及TCT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研究[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沈莉;;产后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王荣国;;针刀结合骨盆矫正治疗原发性痛经3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邵梅;;何嘉琳主任治疗内异症之经行吐衄经验[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琪;朱名宸;;自拟促排卵方治疗排卵障碍型不孕症60例临床观察[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慧军;颜建敏;薛辉;;加减益经汤对有卵泡型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陈素琴;;隐性胎盘早剥35例诊治分析[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许丽琴;周立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8例疗效观察[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俞信忠;许平;曾艳;吴满武;范佳鸣;钱磊;杨志浩;金晶;;536例女性单纯疱疹病毒-Ⅱ型近期感染状况分析[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明春;寿胎丸加味方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徐洪斌;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和影响根治性治疗后预后因素的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熊瑾;得气、心理因素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叶茂;复方金刚藤胶囊的临床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曾晶;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及产后炎症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干预作用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宋燕;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和评价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方颖妍;肝郁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人格特征及大鼠模型神经内分泌改变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孙晓玲;基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抗精子免疫模型及中药干预和免疫功能变化[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陈妙霞;针药结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孙娟;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源;术中应用5-Fu缓释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观察[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冯秀丽;RUNX3和EZH2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0年
3 姜平;新密市农村地区子宫颈癌认知现状及筛查结果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马丽红;FADD、Livin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5 张林东;PLGF、Bcl-2及FasL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张小明;围绝经期抑郁症与性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代波;中药五号栓治疗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丽君;紫石英对排卵障碍大鼠模型卵巢局部FSH、LH影响的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张树怡;补肾化瘀方对PCO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膜上INSR和IGFR基因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李艳丽;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L-4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宫颈鳞癌中HPV E6与p53和PinX1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9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