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骨盆重要径线在前、中、后盆腔缺陷患者中的差异性
发布时间:2025-01-20 17:55
目的:通过人工测量前、中、后盆腔缺陷患者的骨盆重要径线(骨盆入口前后径、坐骨棘间径和坐骨结节间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来探讨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的骨盆重要径线在前、中、后盆腔缺陷患者中的差异性,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不同类型盆腔缺陷的发生机制。研究方法: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盆底与泌尿病房2016年7月-2017年11月住院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中选取前、中、后盆腔缺陷患者各20例分成三组,分别测量三组患者的骨盆入口前后径、坐骨棘间径和坐骨结节间径,并统计其分娩次数、年龄和体重指数,采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评估各骨盆测量值在三组患者中的差异性,SNK-q检验分别进行各组间的骨盆测量值的差异比较,来分析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骨盆重要径线在前、中、后盆腔缺陷患者中的差异性。结果:1.前、中、后盆腔缺陷组患者的年龄、分娩次数及体重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坐骨棘间径在前、中、后盆腔缺陷组中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3.骨盆入口前后径在前盆腔缺陷组和中盆腔缺陷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文章页数】: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前、中、后盆腔缺陷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前、中、后盆腔缺陷患者骨盆测量值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4029475
【文章页数】: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前、中、后盆腔缺陷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前、中、后盆腔缺陷患者骨盆测量值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4029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4029475.html
上一篇:剖宫产瘢痕妊娠超声量化评分系统的验证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