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ERG耐药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ERG耐药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对VVC和RVVC患者的致病假丝酵母菌株进行8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实验,比较药物敏感性差异及不同药物的耐药情况。2、对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和耐药的样本进行ERG11和ERG3基因测序,分析基因突变与耐药的关系,探索RVVC的耐药机制。方法:1、样本取自406例非妊娠VVC及RVVC患者,菌株分离培养后以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安图显色培养基及生物梅里埃VITEK 2系统鉴定明确菌种。2、采用CLSI制定的M27-A3方案进行肉汤稀释法体外药敏研究。根据最小抑菌浓度判断药物敏感性。3、抽提各样本DNA后进行ERG11和ERG3基因扩增、基因测序,最后分别与标准基因序列进行对比,找出基因点突变。结果:VVC和RVVC流行菌株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非白假丝酵母菌种中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致病白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性以氟康唑最高,伊曲康唑最差;24小时致病白假丝酵母菌敏感菌株比例顺序:VVC组为氟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克霉唑制霉菌素益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RVVC组为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制霉菌素伊曲康唑。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和咪康唑的敏感性RVVC组高于VVC组,P0.05;而制霉菌素VVC组高于RVVC组,P0.05。致病非白假丝酵母菌以5-氟胞嘧啶敏感性和稳定性最高,伊曲康唑最差;致病非白假丝酵母菌24小时8种药物性敏感菌株比例顺序如下:VVC组为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咪康唑氟康唑制霉菌素克霉唑益康唑伊曲康唑;RVVC组为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制霉菌素益康唑伊曲康唑RVVC和VVC两组的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光滑假丝酵母菌对制霉菌素、克霉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低于热带假丝酵母菌,P0.05。致病白假丝酵母菌ERG3错义突变,RVVC组有3株:T59T/G及C82C/T突变菌株无耐药,C223T突变菌株对益康唑及咪康唑耐药;VVC组有1株:G880G/A突变菌株对克霉唑和伊曲康唑耐药;两组错义突变率比较无差异,P0.05。致病非白假丝酵母菌ERG3错义突变,RVVC和VVC组各有1株,突变位点为A334A/G,均有不同唑类耐药现象;两组错义突变率比较无差异,P0.05。致病非白假丝酵母菌ERG11错义突变,RVVC组3株,VVC组11株,12种错义突变可能与耐药有关:T394C、A383C、C982C/G、G340T、A1025A/G、 T26T/A、T1021T/G、T26T/G、C166T、T395A、G1193T、A569A/G; 两组错义突变率比较无差异(P0.05);仅VVC组见多位点联合错义突变。致病白假丝酵母菌ERG11错义突变,RVVC组74株,VVC组73株,15种错义突变可能与耐药有关:A383A/C、G340T、T394C、C368T、T769C、G1393A、A1444A/C、 A1025A/G、A620A/G、G640T、C341T、T433C、A1303A/C、A1007A/G、T1346A; G1354G/A杂合突变和G1343A突变与唑类耐药关系不密切。错义突变率RVVC组高于VVC组(49.3% VS 35.6%),P=0.01。错义突变株除咪康唑耐药率VVC组高于RVVC组外(P0.05),其余四种唑类药物比较无差异(P0.05)。多位点联合错义突变RVVC组28株,VVC组13株,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7。结论:1、VVC和RVVC流行菌株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致病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VVC患者治疗首选氟康唑,次选5-氟胞嘧啶;RVVC患者首选两性霉素B,次选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均不宜选用伊曲康唑。致病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VVC患者治疗首选5-氟胞嘧啶或两性霉素B,其次考虑选用咪康唑或氟康唑;RVVC患者治疗首选5-氟胞嘧啶或两性霉素B,次选氟康唑,均不宜选用伊曲康唑。2、ERG3错义突变T59T/G和C82C/T与唑类耐药关系不够密切;C223T、G880G/A、A334A/G错义突变可能与唑类耐药有关。3、ERG11错义突变致病白假丝酵母菌中A383A/C、G340T、T394C、C368T、 T769C、G1393A、A1444A/C、A1025A/G、A620A/G、G640T、C341T、T433C、 A1303A/C、A1007A/G、T1346A突变位点与唑类耐药相关;致病非白假丝酵母菌ERG11错义突变T394C、A383C、C982C/G、G340T、A1025A/G、T26T/A、T1021T/G、T26T/G、C166T、T395A、G1193T、A569A/G与唑类耐药相关。其中,致病非白假丝酵母菌菌株仅VVC组见多位点联合错义突变;致病白假丝酵母菌ERG 11错义突变率、多位点联合错义突变率RVVC组高于VVC组。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药物敏感性 ERG11 ERG3 错义突变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1.31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1
- 英文缩略语表11-13
- 前言13-15
- 第一部分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种分析及体外药敏实验15-36
- 材料与方法15-22
- 结果22-31
- 讨论31-36
- 第二部分 ERG11和ERG3基因突变研究36-54
- 材料与方法36-43
- 结果43-50
- 讨论50-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9
- 附图59-64
- 综述64-73
- 参考文献70-73
- 已刊文章73-74
- 致谢7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岑丽卿;;RVVC的病因分析与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0年10期
2 洪桂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治[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07期
3 周玲;刘正飞;朱波;;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63例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年04期
4 邬远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特征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29期
5 欧阳慧;唐伟琼;;21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分组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2年18期
6 荣令;周新;殷瑞和;;真菌蛋白酶在变应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年02期
7 张玉阳;陈小燕;帅茨霞;郑飞云;;复发性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22期
8 荣令;殷瑞和;周新;;从真菌蛋白酶与哺乳动物壳多糖酶看支气管哮喘与真菌感染[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0年05期
9 宣晓梅;刘静;沈丽;刘瑞琴;李艳佳;刘丽娟;李英涛;于亮;;RVVC白念珠菌氟康唑敏感株和耐药株对外周血DC_s分化成熟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年12期
10 陈凤燕;张丽霞;徐柏平;;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兆娥;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Th17与Treg应答水平及相互调节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贾文妍;表面活性蛋白A、D在烟曲霉菌感染人角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3 徐强;Dectin-1介导的人角膜上皮细胞对烟曲霉菌的固有免疫反应[D];青岛大学;2011年
4 李晓静;SP-A、SP-D在茄病镰刀菌感染大鼠角膜组织中早期表达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5 葛玮;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传播途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王海燕;阴道念珠菌菌群分布及香莲外洗液抗光滑念珠菌活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周爱萍;硝酸布康唑治疗VV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孙微;加味清带汤治疗湿热下注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高晓红;基于阴道局部免疫研究完带汤对脾虚湿盛型RVVC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陈永玲;池蝶蚌C型凝集素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南昌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ERG耐药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40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