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自然流产的分子细胞遗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6-16 13:05

  本文关键词:自然流产的分子细胞遗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自然流产指未采用人工方法而因某种原因胚胎或胎儿宫内停止发育或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的现象。反复性自然流产是指同一配偶,≥2次的自然流产。目前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5%~40%,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5%。导致自然流产的病因众多,约50%的患者病因不明,称为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目前已知的病因有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失调、生殖器官畸形、感染因素、环境等,其中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自然流产发生率为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自然流产;细胞遗传;检测技术研究;内分泌失调;生殖器官畸形;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倒位;核型分析;非整倍体;人工方法;
【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研究课题经费资助项目(2015MHZ067)
【分类号】:R714.21
【正文快照】: 自然流产指未采用人工方法而因某种原因胚胎或胎儿宫内停止发育或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的现象。反复性自然流产是指同一配偶,≥2次的自然流产。目前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5%~40%,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5%。导致自然流产的病因众多,约50%的患者病因不明,称为原因不明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高尔生;中国已婚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7期

2 郑雅娜,周辉,刘巧突,朱平;t(1;13)伴自然流产一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3年04期

3 张宁,郝翠芳,隋凌云;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年08期

4 凌纬联,张传仓,李雁,张燕,封志纯;我国五城市已婚育龄妇女自然流产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09期

5 王敏,咏梅,初忠侠;感染与自然流产关系研究概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曲陆荣;多次自然流产[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年06期

7 李艳英,方虹,李苓,苏娟;240例自然流产病因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07期

8 梁彩霞;胡学刚;;硒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02期

9 安茂伟;徐有涛;卢少明;韩秀娟;林雪;;日照地区自然流产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10期

10 胡晓斌;杨轶男;白亚娜;;兰州市5002例住院孕产妇自然流产现况调查[J];卫生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志春;;论循证医学在自然流产诊治中的应用[A];第七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会议材料[C];2013年

2 王繁;王瑛嫦;;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自然流产的原因探讨与预防措施[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彭倩;;自然流产与优生[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4 郑明慈;张国风;周陆生;;自然流产妇女维生素E营养水平变化[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妇幼营养学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5 鲍世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体会[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6 李键;邵小光;吴隆琦;;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李静益;傅萍;;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A];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学术年会暨中西医结合防治生殖障碍疾病高级培训班文集[C];2011年

8 余小艳;杨国华;;染色体平衡易位伴自然流产四例[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胡娅莉;;自然流产的遗传因素[A];第十期“全国女性生殖免疫”学习班暨反复胚胎着床和早期妊娠失败专题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10 陈欣;张建平;;211对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 谢明霞;自然流产后多久可再怀孕[N];家庭医生报;2004年

2 阿健;自然流产后也可早怀孕[N];保健时报;2005年

3 谢明霞;自然流产后可尽早怀孕[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谢明霞;自然流产后妊娠不用等[N];健康时报;2004年

5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 廖世秀 整理 尹沅沅;可能是流产基因在作祟[N];健康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钟媛;欧医师谈自然流产的诊治[N];郴州日报;2005年

7 宋海云;多次自然流产怎么办[N];大众卫生报;2003年

8 谭跃球;找一找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N];大众卫生报;2002年

9 刘朝晖;哪些因素可致流产[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刘正英;自然流产须究因[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莉洁;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秦晓黎;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在自然流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杨励勤;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甲基化和不明原因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王珊;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与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及其HLA-C配体的关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郑海燕;辅助生殖技术中早/中期自然流产与生长发育相关印记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唐妍;人类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印记基因IGF2、GRB10、PEG3甲基化状态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外周血中FOXP3mRNA、RORγtmRNA及相关免疫因子与人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D];贵阳医学院;2015年

2 江卫红;联合检测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及妊娠相关蛋白A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3 张娜;自然流产与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明雪;VEGF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生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高慧;孕早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临床自然流产关联的队列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6 彭威;MEST/PEG1异常甲基化在自然流产中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7 安晶;沿奎河地区妇女自然流产水平与距奎河距离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8 吴晓婷;TLR2和TLR4的表达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6年

9 陈红;青岛人群复发性自然流产基因多态性特点及与地屈孕酮疗效关联性分析[D];青岛大学;2016年

10 李瑜娟;自然流产或死胎组织染色体异常的FISH检测的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自然流产的分子细胞遗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455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8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