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
本文关键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进行临床的分析,以及其治疗抢救方案的讨论。方法选取该院从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孕妇有2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全部24例产妇均抢救成功,没有死亡病例,胎儿情况,新生儿存活有21例,宫内死亡有1例,死产有2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明显有所改善,说明使用肝素和补充血容量等联合治疗方案能有效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结论对于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重要是及时有效的去除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并且进行有效的止血、补充血容量等的对症治疗。
【作者单位】: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产科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临床分析疗
【分类号】:R714.46
【正文快照】: 产科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快而且病情一般较严重。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很复杂,这是由于多种疾病共同作用下所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1]。产科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常是造成产妇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孕妇的急危症之一,因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丽;李力;俞丽丽;唐淑英;王贤华;高家虹;陈静;林建华;林其德;;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7年13期
2 庞金荣;;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8年15期
3 马春平,李宏;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4年14期
4 苟文丽,朱秋玲;引产与催产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天花粉蛋白注射终止瘢痕子宫、前置胎盘中期妊娠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05年03期
2 庞金荣;;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8年15期
3 杨晓莉;;天花粉蛋白注射终止瘢痕子宫、前置胎盘中期妊娠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年12期
4 姜秀英,康丽;中妊引产子宫破裂误诊致数次引产失败并发腹膜炎1例[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5 李佳;;晚期妊娠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1期
6 辛英,付丽君;两种剂量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04年06期
7 张宣东;曾敏华;李扬;;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8 王正希,姚穗,周婷;利凡诺配伍米索前列醇在孕12~16周引产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05年03期
9 周梅玲,王学玲;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年05期
10 李云英;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引产后出血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颖;电针合谷穴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催产作用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丽;李力;俞丽丽;唐淑英;王贤华;高家虹;陈静;林建华;林其德;;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7年13期
2 苏琦枫;催产素在引产和催产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年05期
3 程绮馨;中期妊娠引产并发感染[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年06期
4 窦君瑜;脐动脉注缩宫素治疗胎盘滞留22例体会[J];新医学;1998年02期
5 孙革,余跃元,汤明华,方素华;引产药物对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殊;徐峰;;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2 丁红,杨新;急性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0例诊治探讨[J];广东医学;1999年10期
3 陈惠萍;朱月华;曹卉;;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救治中肝素的应用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06年04期
4 卢庆;;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4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年02期
5 陈延玲;邢成英;;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9例诊治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张秋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14期
7 张立霞,石绍兰;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8例临床分析[J];临沂医专学报;1999年03期
8 杜近云;;20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1期
9 王涛;庄建红;;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5例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29期
10 王茜;55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回顾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旭日;刘玉琪;蔡健聪;陈峻严;;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在ICU的监护治疗[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应红军;范琦慧;赵羽玲;;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1例临床分析[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池胜英;王明山;;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指标动态观察及意义[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刘颖;皱宏坤;夏勇;张月香;;成分输血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中的应用体会[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5 梁爱青;;产科急症子宫切除17例临床分析[A];第三次全国妇产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6 姚华君;;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例临床分析[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段涛;;产科医疗的安全问题[A];2007年中华医学会—强生西部学术讲座全国产科危重症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新芳;;瘢痕子宫妊娠分娩238例临床分析[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9 贺晶;;产科面临的挑战[A];2011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学术年会暨生殖健康讲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董宏伟;周奇;黄瑛;谢炳寿;胡理明;;产科DIC的临床特点和血液成分治疗的意义探讨[A];2009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旭东 王莹;南京一医院:一周查出9例发育异常胎儿[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谢明霞;给准妈妈提个醒 吃太好也流产[N];健康报;2008年
3 葛云峰邋特约记者 焦晓宁;陕西乡镇卫生院不得开展剖宫产术[N];健康报;2008年
4 耶隶 晓静;同仁医院成功抢救羊水栓塞产妇[N];科技日报;2006年
5 张中桥;尽快抑制剖宫产率的异常增高[N];科技日报;2005年
6 记者 柯玉蓉;“想和城里人一样优生优育”[N];无锡日报;2006年
7 陈枫敏;产妇警惕大出血夺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健康时报记者 李海清;八成妊娠糖友“挨饿”[N];健康时报;2008年
9 张中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谁之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谢明霞;怀孕晚期性生活不会诱发早产[N];大众卫生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明;三种分娩镇痛方法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徐f ;综合ICU产科病人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3 于进;母血胎儿DNA浓度及阴道分泌物胎儿纤连蛋白与早产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张俊杰;妊高征胎盘组织eNOS mRNA表达及NO浓度变化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5 史青杨;44例孕产期子宫切除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6 魏琪洁;聆听式音乐治疗方法对分娩产程时间及分娩疼痛干预的效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7 陈颖;孕妇血浆和羊水中MMP-9水平与胎膜早破及与IL-6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8 任静;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胎膜早破的表达和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张晓红;诊断级超声辐照妊娠中晚期孕妇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10 王雪梅;母外周血胎儿DNA浓度与先兆早产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45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