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穴位敷贴联合中西药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7-07-17 21:56

  本文关键词:穴位敷贴联合中西药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早期先兆流产 穴位敷贴 肾虚型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中西药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初步探讨此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西医保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60例分为两组:敷贴+药物组30例给予穴位敷贴配合中药寿胎异功散联合黄体酮注射液和(或)绒促性素;药物组30例给予中药寿胎异功散联合黄体酮注射液和(或)绒促性素。以7天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随访至妊娠3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血清妊娠相关激素E2、P及β-HCG水平的动态变化,及用药后的安全性评估,以助于评价穴位敷贴联合中西药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两组的临床疗效:敷贴+药物组的总有效率93.3%;药物组总有效率8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敷贴+药物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组。2、通过比较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住院时间、阴道流血停止时间、腹痛及腰酸改善时间,敷贴+药物组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说明通过穴位敷贴联合中西药治疗可以较快的缓解临床症状。3、两组药物均能提高血清妊娠相关激素水平,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平素月经情况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药物组患者有无自然流产史、病情程度与疗效具有相关性(P0.05),有自然流产史及病情程度重的疗效越差:敷贴+药物组患者的有无自然流产史、病情程度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说明敷贴+药物组对于有自然流产史及病情重者的疗效优于药物组。5、安全性分析:敷贴+药物组30例患者用药前后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测均无明显异常,余亦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提示该药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结论:穴位敷贴联合中西药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既能较快的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无毒副作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先兆流产 穴位敷贴 肾虚型 临床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4.21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8
  • 中英文对照表8-9
  • 前言9-11
  • 临床研究11-31
  • 1 临床资料11-13
  • 1.1 病例来源11
  • 1.2 诊断标准11-12
  • 1.2.1 西医诊断标准11
  • 1.2.2 中医肾虚型辨证标准11-12
  • 1.3 症状分级量化标准12
  • 1.4 病情分级标准12
  • 1.5 病例选择标准12-13
  • 1.5.1 纳入标准12
  • 1.5.2 排除标准12-13
  • 1.5.3 剔除(脱落)标准13
  • 2 治疗方法13-14
  • 3 观察指标14-15
  • 3.1 疗效性指标14
  • 3.2 安全性指标14-15
  • 4 疗效评定标准15-16
  • 4.1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15
  • 4.2 安全性评价标准15-16
  • 5 统计学方法16
  • 6 结果16-31
  • 6.1 治疗前一般资料16-21
  • 6.1.1 年龄分布情况16-17
  • 6.1.2 平素月经情况17-18
  • 6.1.3 就诊时孕周分布情况18-19
  • 6.1.4 有无自然流产史19
  • 6.1.5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19-20
  • 6.1.6 病情程度分布20-21
  • 6.1.7 血清妊娠相关激素水平比较21
  • 6.2 治疗后两组资料对比21-26
  • 6.2.1 临床疗效结果比较21-22
  • 6.2.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2-23
  • 6.2.3 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情况23-24
  • 6.2.4 住院时间情况24
  • 6.2.5 治疗前后血清妊娠相关激素水平比较24-26
  • 6.3 相关因素与临床疗效评价26-31
  • 6.3.1 年龄与临床疗效相关性分析26-27
  • 6.3.2 自然流产史与临床疗效相关性分析27-28
  • 6.3.3 平素月经情况与临床疗效相关性分析28
  • 6.3.4 孕周与临床疗效相关性分析28-29
  • 6.3.5 病情程度与临床疗效相关性分析29-31
  • 讨论31-41
  • 1 临床疗效分析31-39
  • 1.1 补肾健脾法31-35
  • 1.1.1 脾肾与本病的关系31-32
  • 1.1.2 寿胎异功散组方分析32-35
  • 1.2 激素补充疗法35
  • 1.3 穴位敷贴疗法35-39
  • 1.3.1 穴位敷贴疗法的认识35-36
  • 1.3.2 选穴依据36-37
  • 1.3.3 穴位敷贴疗法在妇科中的应用37-39
  • 2 血清妊娠相关激素增长水平分析39
  • 3 临床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39-40
  • 4 安全性分析40-41
  • 结论41-42
  • 不足与展望42-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一:先兆流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47-64
  • 附录二:临床观察表64-69
  • 附录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期先兆流产[J];河北中医;2010年04期

2 张留香;;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52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7期

3 王芝敏;季清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55例[J];中医研究;2010年09期

4 林发妙;;孕康糖浆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11期

5 魏妍;;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年16期

6 赵春艳;;中西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36期

7 胡南英;;孕康糖浆结合西药治疗早期先兆流产120例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3年11期

8 高山凤,赖慧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30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2期

9 张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及对雌激素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08年01期

10 刘小媚;;监测血生殖激素值观察早期先兆流产的预后[J];临床医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妍;;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2 孙津津;;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与护理[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付媛;张丽蓉;;血HCG与血孕酮对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评估[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田;傅冬梅;陈晓华;;血清孕酮检测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吴惠君;赵颖;;广州地区部分早孕妇女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杜晓果;连方;;综合疗法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医综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曾倩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艳锦 郝会莲 贾维宁 王楠 朱志琼 成都中医药大学;肾虚是导致早期先兆流产的重要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雅怡;益肾安胎方对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罗庆;血清HCG、P联合E_2检测对预测江西地区早孕妇女早期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3 王芳;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对保胎结局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4 郭志清;穴位敷贴联合中西药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覃友爱;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和白介素-8水平与早期先兆流产的关系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6 陆燕;安子系列方剂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及其对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赵宇;助孕宁冲剂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梁晓琴;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万莉;中医补肾疗法结合西药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前瞻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谢佳;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保胎后妊娠结局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54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554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1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