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中输卵管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10:08

  本文关键词: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中输卵管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输卵管性不孕 腹腔镜 输卵管评分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11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应用输卵管评分对输卵管粘连情况、输卵管通畅程度、输卵管形态及伞端结构4个方向进行评分,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输卵管评分组术后的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不孕率及妊娠事件发生时间等,探讨输卵管评分与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用于指导妊娠方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输卵管评分使用前景,为输卵管评分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及相关数据支持。研究方法:本研究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11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应用输卵管评分标准对输卵管粘连情况、输卵管通畅程度、输卵管形态及伞端结构4个方向进行评分,按不同评分分为低评分组(0-7分)、中评分组(8-15分)、高评分组(16分以上),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不同评分组患者术后的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不孕率及妊娠时间等,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评估输卵管评分与患者术后妊娠结局是否具有相关性及能否用于指导患者妊娠方式的选择。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10例,按评分分为三组,术后随诊1年,总妊娠人数为45例,总妊娠率为40.9%。其中低评分组35例,包括宫内妊娠25例,占71.4%,异位妊娠1例,占2.9%,不孕9例,占25.7%;中评分组患者60例,包括宫内妊娠20例,占33.3%,异位妊娠4例,占6.7%,不孕36例,占60.0%;高评分组患者15例,包括宫内妊娠0例,占0.0%,异位妊娠4例,占26.7%,不孕11例,占73.3%。2、研究中三组患者宫内妊娠率为低评分组71.4%,中评分组33.3%,高评分0.0%。三组不同评分组患者宫内妊娠率组间比较P1、P2、P3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随着评分的增高,宫内妊娠率逐渐降低,说明评分越低的患者越容易发生宫内妊娠。3、研究中三组患者异位妊娠率为低评分组2.9%,中评分组6.7%,高评分组26.7%。三组不同评分组患者异位妊娠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组患者术后异位妊娠率不同,低评分组、中评分组患者异位妊娠率分别与高评分组患者比较,P2、P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高评分组患者异位妊娠率均高于低、中评分组患者,说明高评分组患者较低、中评分组患者更容易发生异位妊娠,但低评分组与中评分组患者的异位妊娠率比较,P1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4、研究中三组不同评分组患者不孕率为低评分组25.7%,中评分组60.0%,高评分组73.3%。三组患者不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组患者术后不孕率不同,低评分组患者不孕率分别于与中、高评分组患者比较,P1、P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低评分组患者的不孕率均低于中、高评分组的患者,说明评分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不孕,但中评分组与高评分组患者不孕率比较,P3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5、对三组患者术后宫内妊娠事件发生时间的观察,低、中评分组患者宫内妊娠时间集中发生在术后6-9个月,高评分组无宫内妊娠的发生。结论:1、腹腔镜手术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2、评分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宫内妊娠,评分高的患者不仅不孕率较高,异位妊娠的风险也随之增加。3、输卵管轻、中度损伤的患者,术后等待自然妊娠的时间建议不超过一年,重度损伤的患者建议考虑直接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完成妊娠。4、输卵管评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不仅对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的评估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患者术后妊娠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输卵管性不孕 腹腔镜 输卵管评分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1.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2
  • 1 研究背景12-13
  • 1.1 输卵管性不孕的概念12
  • 1.2 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研究进展12-13
  • 1.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3
  • 2 资料与方法13-18
  • 2.1 病例来源13
  • 2.2 病例筛选标准13-14
  • 2.3 手术方法14-16
  • 2.3.1 手术时间14
  • 2.3.2 术前准备14
  • 2.3.3 手术设备14
  • 2.3.4 手术过程14-16
  • 2.4 术后处理16
  • 2.5 病例的分组方法16
  • 2.6 观察指标16
  • 2.7 统计学方法16-18
  • 3 结果18-28
  • 3.1 一般资料分析18-19
  • 3.2 三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妊娠结局比较19-25
  • 3.2.1 三组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比较21-23
  • 3.2.2 三组患者术后异位妊娠率比较23-24
  • 3.2.3 三组患者术后不孕率比较24-25
  • 3.3 三种不同妊娠结局输卵管评分的比较25-26
  • 3.4 三组患者术后宫内妊娠事件发生时间比较26-28
  • 4 讨论28-46
  • 4.1 理论基础及一般资料研究28-32
  • 4.1.1 不孕症及输卵管性不孕28-29
  • 4.1.2 输卵管性不孕的原因29-31
  • 4.1.3 一般资料分析31-32
  • 4.2 宫、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32-35
  • 4.2.1 腹腔镜、宫腔镜手术禁忌症33
  • 4.2.2 腹腔镜、宫腔镜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及优势33-35
  • 4.2.3 腹腔镜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35
  • 4.3 输卵管评分的应用35-44
  • 4.3.1 输卵管评分的重要性35-36
  • 4.3.2 输卵管评分的产生36-39
  • 4.3.3 输卵管评分评估妊娠结局的参考价值39-41
  • 4.3.4 输卵管评分指导妊娠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41-42
  • 4.3.5 输卵管评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42-43
  • 4.3.6 输卵管评分系统可行性探讨及研究不足43-44
  • 4.4 展望4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1
  • 缩略词表51-52
  • 综述 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研究近况52-58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59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曼;综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236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S1期

2 欧奇志;33例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结局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王新全,和景秀,熊自凤;中药保留灌肠为主治疗女性输卵管性不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S1期

4 方霞,郭付田;输卵管性不孕综合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医学;2005年01期

5 程良伟;;输卵管性不孕治疗获孕回顾分析[J];中国性科学;2007年02期

6 卿荣珍;;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诊治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30期

7 万朝霞;;输卵管性不孕的对策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8 胡秀侠;周海燕;;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192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35期

9 ;对“综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效果观察”一文的更正说明[J];中国临床研究;2011年10期

10 陈仁礼;;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治与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美珠;;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陈鸣;张励;孙桦;王雪芬;刘建华;;输卵管性不孕96例临床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魏莫愁;;砭石疗法加热盐敷治疗输卵管性不孕2例报告[A];第二届全国砭石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健;;输卵管性不孕Fitz-Hugh-Curtis综合征发生率与输卵管-卵巢粘连的探讨[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刘娜;吴苗敏;韩璐;;中药多途径给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专题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13年

6 吕伟超;金淑美;郑红枫;;电视腹腔镜诊治输卵管性不孕123例评价[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王玉;张琛;朴曙花;杨清;;输卵管镜对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宫腔内治疗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衡碧蔚;;中西药结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观察[A];第二届全国不育症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孙毅;薛晓红;;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影响受孕因素分析[A];第七次全国妇科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张爱洁;邵菊花;;中医药内外合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文;输卵管性不孕中医体质、证型及相关性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杨涛;输卵管盆腔病变分期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预后评估的价值[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姬鹏程;子宫输卵管造影与宫腹腔镜联合探查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一致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4 于倩;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中输卵管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谢旭;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自然妊娠及IVF妊娠结局相关因素分析[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王春芳;输卵管性不孕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吴翠萍;输卵管性不孕中医、中西医结合干预术后随访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朱海燕;超声输卵管盆腔显影术在输卵管性不孕诊断中的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9 欧阳林楠;通管汤联合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诊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王宁;输卵管性不孕中医现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3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613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3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