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感染和细菌性阴道炎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15:27
本文关键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感染和细菌性阴道炎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牙周致病微生物 细菌性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 龈下菌斑
【摘要】:[目的]探讨牙周致病微生物感染和细菌性阴道炎的关系。[方法]选取细菌性阴道炎患者48例为实验组,47例阴道健康患者为对照组。采集其阴道分泌物和牙周龈下菌斑,通过DNA提取和二步PCR的方法检测8种牙周致病微生物,即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 P.g) 、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 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sdenticola, T.d)、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intermedia, P.i)、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nigrescens, P.n)、微小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 P.m)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 F.n)和直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rectas, C.r)在其中的分布情况。同时记录社区牙周指数指定牙位16、17、11、26、27、31、36、37、46和47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 BOP)、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结果]实验组的牙周病患病率、PLI、BOP和CA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D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龈下菌斑和阴道分泌物中均检测出P.g、P.i、P.n、P.m、T.f、T.d、F.n和C.r 8种牙周致病微生物。T.d在实验组龈下菌斑和阴道分泌物中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i、P.n、P.m、T.f、F.n和C.r在两组龈下菌斑和阴道分泌物中的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牙周病患病率较高。2.8种牙周致病微生物是龈下菌斑和阴道分泌物中的常驻菌群。3.T.d与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生有相关性。
【关键词】:牙周致病微生物 细菌性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 龈下菌斑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1.4;R711.31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7
- 英文摘要7-9
- 引言9-13
- 材料和方法13-19
- 结果19-29
- 讨论29-33
- 结论33
- 问题与展望33-34
- 参考文献34-38
- 附录38-40
- 综述40-54
- 参考文献48-5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丽;杨禾;吴亚菲;;纸尖法和刮匙法对龈下牙周致病菌检出比较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2 崔巍巍;刘英奇;朱f趂,
本文编号:678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6789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