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从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降低剖宫产率措施

发布时间:2017-08-30 18:39

  本文关键词:从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降低剖宫产率措施


  更多相关文章: 剖宫产指征 剖宫产率 措施 影响因素


【摘要】:自然分娩是人类最健康、最正常的分娩方式。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都会影响到分娩的方式,如果各个因素之间不能够相互适应就会出现难产现象。剖宫产术(Cesarean Section,CS)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终止妊娠的方法,在解决高危妊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剖宫产比例的不断上升,剖宫产的远期弊端及不良预后也越来越突出。因而针对该种状况,如何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就成为了现今产科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因而,本研究就我院近6年来的剖宫产指征变化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探讨,对产科剖宫产率的变化状况、剖宫产指征的逐年变化以及有效干预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目的: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6年以来剖宫产的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对影响剖宫产指征的因素给予一定的分析研究,对于不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措施。对其中因为社会因素而导致的剖宫产人群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干预,进而为今后降低产科剖宫产率提供方法和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之间的21540例分娩产妇,将其中8221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实际研究对象,针对其剖宫产指征,母婴结局等,结合统计软件给予回顾性研究探讨。结果:①近6年以来产科剖宫产率控制良好,2008年剖宫产率为40.29%,到了2013年剖宫产率已经下降到36.29%。②2011年以前,“母亲要求”为第一位的手术指征,自2011年以后随着科室对剖宫产率的严格控制和疤痕子宫分娩人数的增加,以“疤痕子宫”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也随之占到了第一位;而其他的剖宫产指征变化比例基本保持均衡不变。③在剖宫产率降低的同时,母婴结局良好,已达到国内三级转诊医院领先水平。结论:随着我国医学技术不断更新进步,各级管理机构对母婴安全的重视,加强对孕产妇在妊娠期的相关健康教育、普及正常分娩知识,体重控制及专科技能的提高等,能够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但仍需要政策支持,社会舆论宣传,和良好的团队合作。
【关键词】:剖宫产指征 剖宫产率 措施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9.8
【目录】:
  • 缩略词表4-5
  • 英文摘要5-6
  • 中文摘要6-7
  • 前言7-9
  • 一、研究目的意义9
  • 二、临床资料及方法9-10
  • 三、结果10-14
  • 四、讨论14-23
  • 五、关于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建议23-33
  • 参考文献33-35
  • 文献综述 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实践与探索35-42
  • 参考文献40-42
  • 在读硕士发表文章情况42-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妃;;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管理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年09期

2 余敏;涂江莲;;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08期

3 赵红梅;;日本孕期管理模式对我国降低剖宫产率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医院;2015年03期

4 董渭盈;陈敏;;孕期体重增长幅度与巨大儿及产后出血发生的关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04期

5 操冬梅;肖梅;管平;卢红莲;;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4期

6 陈佩芬;李林娜;;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可行性分析[J];河北医学;2014年04期

7 花云;;不同体位在产妇第二产程的应用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3年06期

8 段绍媛;;剖宫产率增高及剖宫产指征的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年08期

9 李红葵;;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降低剖宫产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03期

10 陈卓;马润玫;;降低剖宫产策略[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760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760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a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