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来源的exosomes对化疗诱导卵巢损伤保护的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干细胞来源的exosomes对化疗诱导卵巢损伤保护的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Exosomes 卵巢颗粒细胞 卵巢早衰 保护机制
【摘要】:研究目的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表现为卵泡功能障碍,化疗引起的POF已经严重影响年轻女性肿瘤患者的生殖健康,研发新的防治手段刻不容缓。既有研究指出POF与卵巢颗粒细胞(Ovarian granulosa cells,OGCs)的损伤、凋亡密切相关。在脐带组织中含有大量具有强大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称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HuMSCs不仅具有间充质干细胞全部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其良好的增殖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使其成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和基因治疗理想的载体细胞。许多研究发现huMSCs对多种组织损伤具有修复功能,更可用于POF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最新研究发现exosomes是一类真核细胞合成和分泌、直径在30-200 nm之间的膜性囊泡,其通过转移micro-RNAs以及蛋白质来介导细胞之间的通讯功能。HuMSCs合成并分泌大量exosomes,经靶细胞吞噬获取后,达到调控靶细胞基因和蛋白的目的。故本论文探讨huMSCs分泌的exosomes(huMSCs-EXO)是否为干细胞产生保护和修复作用的调控因子之一,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技术体外验证huMSCs-EXO对损伤卵巢颗粒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扩增hu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来源的原代OGCs,用免疫组化方法(抗FSHR抗体染色)鉴定,并建立化疗药物(顺铂)诱导的OGCs损伤模型。利用梯度超速离心法或试剂提取法富集huMSCs培养上清中的exosomes,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大小,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表面标记物。利用荧光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OGCs对exosomes的吸收和吞噬。将OGCs分为3组,对照组(A组)、顺铂损伤组(B组)、共培养组(C组,即用huMSCs-Exo和化疗药物顺铂同时处理OGCs),37℃、5%CO2、100%H2O条件下培养48 h,流式细胞仪(Annexin-IV和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DNA修复蛋白、细胞凋亡蛋白、抗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等)的表达情况,以验证huMSCs来源的exosomes对损伤上述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体外分离培养huMSCs并稳定传代6到8代,细胞形态为梭形或多边形,呈漩涡状生长,均具有成纤维细胞样形态;huMSCs表达基质受体(CD44,CD105)和整合素(Integrin)标记(CD29),但不表达造血系细胞标记(CD34,CD45)。体外培养大鼠原代OGCs,对FSHR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培养的OGCs纯度达到70-80%。用试剂提取法或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富集出huc-MSCs培养上清中exosomes,透射电镜下观察到exosomes直径为30-200 nm,呈双层膜囊泡状结构;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表面标记物表达CD63, CD9, Hsp70, CD81,但不表达内质网标记Calnexin和溶酶体标记Lamp 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OGCs能够吸附和结合huMSCs-Exo。流式检测对照组(A组)活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晚期凋亡细胞比例为85.50±4.45%、5.86±0.50%、8.69±2.15%;损伤组(B组)分别为71.37±3.10%、8.58±2.04%、17.26±2.67%;HucMSCs-EXO共培养组(C组)分别为80.09±4.00%、5.72±2.15%、10.27±1.46%。A与B、B与C组活细胞比例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B较A组凋亡蛋白Bax, Cleaved Caspase-3增多,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DNA修复相关蛋白Cleaved PARP增多,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C较B组Bax,Cleaved Caspase-3, Cleaved PARP减少,Bcl-2表达增多,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及意义HuMSCs分泌的exosomes对化疗诱导的OGCs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huMSCs-EXO对于预防与治疗化疗诱导的POF具有可行性,为huMSCs防治POF提供新靶点,同时也为深入研究干细胞功能提供经验和依据。本课题研究国内外尚无报道,研究成果富有一定的创新,另外干细胞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深入研究干细胞发挥修复和抗损伤功能的作用机制也符合“转化医学”的研究宗旨。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Exosomes 卵巢颗粒细胞 卵巢早衰 保护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1.75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2
- 符号说明12-13
- 前言13-17
- 材料方法17-32
- 1. 实验材料17-20
- 2. 实验方法20-32
- 第一部分 细胞的培养与鉴定21-23
- 第二部分 HuMSCs-EXO的提取,富集和鉴定23-27
- 第三部分 HuMSCs-EXO对卵巢颗粒细胞的作用27-32
- 结果32-35
- 讨论35-40
- 结论40-41
- 附图41-50
- 参考文献50-56
- 致谢56-58
- 发表论文58-59
- 附件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川;舒为群;张亮;曹佳;周新;;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J];癌变.畸变.突变;2009年03期
2 许程洁;王鑫泉;陈毅斐;胡梦桑;徐营;;卵巢颗粒细胞激素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信号交流[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3 叶婧;丁婷;杜小芳;杨书红;沈薇;石良艳;罗爱月;王世宣;;不同分离方法对人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年17期
4 刘海静;患卵巢颗粒细胞癌的育龄妇女的生育特点[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1年02期
5 黄小卉,张昌军,张端莲,杨勇;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的比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2年02期
6 付霞霏;何援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磷酰胺氮芥诱导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年02期
7 崔姣;许惠琴;李莉;陈霞;;功血颗粒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分泌作用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1年03期
8 孙建中;;幼儿卵巢颗粒细胞癌1例[J];陕西新医药;1980年01期
9 方芳,赵明,王会信,牛富文;aFGF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2年04期
10 宿滨,王启发,姜良,,马青年,姚兰春;干扰素-α对兔离体的卵巢颗粒细胞孕酮生成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翠娟;袁慧;朱家增;李小波;贺秀媛;张君涛;仝宗喜;王国瑾;刘宗平;;醋酸铅对小鼠卵巢组织结构和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丽丽;;低剂量米非司酮对人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何泓;王少晶;翁慧男;李翠兰;谭鹰;李维枢;苏静;陈见美;生秀杰;;卵巢颗粒细胞HOXA10基因的表达受睾酮调控[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4 罗新;陈舒;陈芳;王晓玉;蒋学风;帅翰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化疗所致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杨宏敏;宋翠淼;杜惠兰;;逍遥丸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颗粒细胞内分泌功能及FSHR表达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首届学术年会暨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倪江;朱辉;;大鼠多囊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何晓红;杨利国;曹少先;;质粒pEGS/2SS转染对猪和牛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激素分泌的影响[A];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邵康;吴小雪;盛晟;张佳;李维新;周杰;;组脂联素对皖南花猪卵巢颗粒细胞性激素生成的影响[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肖蕴祺;倪迎冬;;Kisspeptin-10对鸡卵巢颗粒细胞孕酮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郝红娟;王惠兰;张琰;张艳彬;;顺铂、VP-16、长春新碱、博来霉素对人卵巢颗粒细胞影响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绝经学术会议暨绝经相关问题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少亘;微小RNA-132在卵巢颗粒细胞中的功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龙旭;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新加归肾丸调节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分子机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陆湘;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颗粒细胞SF-1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程静;微囊化卵巢颗粒细胞长期体外培养及同种异体体内移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邬静;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体外生殖毒性评价替代模型的建立与应用[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孙美艳;钙激活氯离子通道ANO1在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与功能[D];吉林大学;2014年
7 夏天;补肾调冲方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分泌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8 李沛霖;补肾调冲含药血清对离体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与结构的影响[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9 魏兆莲;二甲双胍对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及P450芳香化酶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梦媛;FSTL3基因在绵羊常年发情中的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袁明明;微囊藻毒素-LR长时期低剂量暴露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王梧苏;BMAL1对猪卵巢颗粒细胞激素分泌与凋亡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珊;miR-4110对奶山羊卵巢颗粒细胞周亡调控作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孙丽萍;干细胞来源的exosomes对化疗诱导卵巢损伤保护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杨s
本文编号:806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80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