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模型
本文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妊娠期糖尿病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Logistic回归模型
【摘要】:目的1.通过现场调查,分析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2.为更好地防治GDM的发生,建立GDM发病风险评估模型,并验证模型效应。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孕产妇进行调查,以2014年4-10月在苏州张家港市一院、妇保所等13家医院建卡并定期产检的孕妇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孕前情况及孕早期情况三个部分。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M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ROC曲线、Ho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价模型;利用约登指数确定模型界值点,随机抽取10%的人群检验并评价模型效果。结果1.基本情况研究共收回问卷2927份,排除信息严重缺失及数据可疑调查者后,有效问卷2769份,有效率为94.6%,再排除糖尿病合并妊娠10份(FPG≥7mmol/L),最终问卷共2759份,GDM发病率为19.6%。调查对象发生结局组(发生GDM)与未发生结局组(未发生GDM)在年龄和孕前BMI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他人口学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2.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DM的发生与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偏轻、孕前超重、孕前肥胖、孕早期舒张压≥80、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一级亲属DM史、胎次、产次、巨大儿史、流产次数、GDM史、月经周期35天、早期空腹血糖有关(P均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显示:年龄、孕前超重、孕前肥胖、孕前期舒张压≥80、一级亲属DM史、GDM史、早期空腹血糖是张家港孕妇GDM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前体重偏轻、身材高大为GDM的保护因素。3.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验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 P=-4.92+0.044X1-0.028X2-0.309X51+0.362X52+0.652X53+0.326X7+0.501X111+2.894X20+1.300X29即S=-4.92+0.044*年龄-0.028*身高-0.309*孕前体重偏轻+0.362*孕前超重+0.652*孕前超肥胖+0.326*舒张压≥80+0.501*一级亲属DM史+2.894*GDM史+1.300*早期空腹血糖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a curve,AUC)为0.722,95%CI(0.696-0.747),Ho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071。当累计分数达到S=-179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33。验证模型用SPSS19.0随机抽取10%样本量共261人,根据临界点判断模型准确性:灵敏度73.1%,特异度54%。结论1.年龄、孕前超重、孕前肥胖、孕前期舒张压≥80、一级亲属DM史、GDM史、早期空腹血糖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前体重偏轻、身材高大是GDM的保护因素。2.初步构建了一种简单易行且具有较高诊断效应的回归模型。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Logistic回归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4.25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前言9-12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2-15
- 2.1 研究对象12
- 2.2 调查工具及调查内容12
- 2.3 研究设计12-13
- 2.4 资料收录、整理及统计学分析13
- 2.5 质量控制13
- 2.6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13-15
- 第三章 研究结果15-27
- 3.1 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15-19
- 3.2 调查对象GDM发病情况19-20
- 3.3 GDM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20-24
- 3.4 GDM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4-25
- 3.5 模型的构建25-26
- 3.6 GDM风险预测Logistic回归模型的验证26-27
- 第四章 讨论27-32
- 4.1 GDM的高危因素27-30
- 4.2 风险预测评估模型30-32
- 第五章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8
- 综述38-48
- 参考文献43-48
- 附件48-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0-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飞虹;妊娠期糖尿病14例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04期
2 王秀莹;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发展为2型糖尿病高危因素[J];中国医刊;2006年09期
3 Kauffman R.P.;Castracane V.D.;Peghee D. ;朱磊;;采用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检测妊娠期糖尿病的一项初步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6年11期
4 张眉花;;妊娠期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年06期
5 许樟荣;;进一步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J];药品评价;2010年05期
6 韩情;;关注两代人的健康——《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解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1年06期
7 ;杨慧霞教授受邀参加第七届国际妊娠期糖尿病大会[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05期
8 熊晓燕,边旭明,高平,许杭,钱美仑,刘善英;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远期发生糖尿病的相关因素[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年12期
9 邓姗,吴尚纯;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多长时间为宜?[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年03期
10 金宗汉;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依据和实际方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世菊;常青;王琳;江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丛岩;刘艳霞;苏剑敏;;妊娠期糖尿病的监测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首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正敏;白静;孙静清;;系统宣教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首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郑世菊;常青;;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工作流程[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晏红锦;陈明;;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徐月静;;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20例分析[A];第三届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徐月静;;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20例分析[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晶鑫;;妊娠期糖尿病60例临床分析[A];首届全国妊娠糖尿病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姚文;;妊娠期糖尿病118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首届全国妊娠糖尿病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张翔;刘晓梅;;妊娠期糖尿病49例诊治体会[A];首届全国妊娠糖尿病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洲;饮食习惯与妊娠期糖尿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蔡庆华;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N];家庭医生报;2006年
3 主治医师 韩咏霞;妊娠期糖尿病该不该用药[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4 韩咏霞;妊娠期糖尿病的调治[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5 韩咏霞;妊娠期糖尿病更要注意[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小柴;孕期狂补疾病缠身[N];中国食品报;2009年
7 王乐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 呵护两代人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记者朱国旺;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更加严格[N];中国医药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慕欣;GDM诊治须注意[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阿胜;怀孕16周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更好[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桂娟;妊娠期糖尿病导致母胎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梁朝霞;Chemerin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杨柳;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受体及其基因多态性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赵亚玲;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的远期影响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从伟;血清微量元素、铁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晓晶;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miRNA结合位点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马秋萍;血清NGAL水平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5年
4 姜华凤;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张小丽;山东济宁地区妊娠期糖尿病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6 郭秀荣;定量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的影响及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5年
7 杨茵;心理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8 康乐;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肾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4年
9 张兆云;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10 梁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和sICAM-1水平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06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80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