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组蛋白乙酰化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02 13:38

  本文关键词:组蛋白乙酰化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胎膜早破 组蛋白 组蛋白H4乙酰化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胎膜组织中组蛋白H4乙酰化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的表达情况,探讨组蛋白乙酰化(Histone acetylation)与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的关系,也为研究防控PROM发生的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同一时期单胎头位自然分娩产妇,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并按照是否发生胎膜早破和破膜时孕周情况分为三组,足月正常未早破膜组(Full-term labor,FTL)、足月胎膜早破组(The 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TPROM)、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每组30例。2人群调查: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体质指数(BMI)、烟酒嗜好、孕产次等一般情况,查阅病历取得研究对象血锌、血钙、血糖、总胆固醇、白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同时采集研究对象的胎膜组织置-40℃储存待测。3实验室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胎膜组织H4乙酰化的表达;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胎膜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HDAC-2、HDAC-6的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8、MMP-9的表达,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4统计学分析: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所有检测指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χ2)表示,各指标均作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不同因素的效应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S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模型,所有统计分析全部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一般情况分析: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种族、职业、学历水平、烟酒嗜好、孕产次等一般情况均衡可比,BMI高水平可能促进胎膜早破的发生。2胎膜早破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单因素分析:1)低血锌状态可能促进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低血钙及低白蛋白水平与各期胎膜早破的发生有关(P0.05),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在三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的MMP-2和MMP-9表达状态呈TPROMFTLPPROM组的升高趋势(P0.01),MMP-8高表达对PPROM发生有显著影响(P0.01),而其与足月分娩是否破膜似乎无相关性(P0.05)。3)炎症相关因子IL-6和TNF-α表达的上调与PPROM的发生有关,而与TPROM的发生无明显关系,IL-1β的低表达与是否胎膜破裂有关(P0.01)而可能与破膜孕周无关(P0.05)。4)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在胎膜破裂组与未破裂组比较均呈高表达(P0.01),破膜的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提示Caspase-3的激活只与胎膜破裂有关而与是否未足月膜早破无关;Caspase-8在三组胎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但相互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蛋白乙酰化指标与胎膜早破相关的单因素分析:1)在胎膜早破组织中呈现H4K5、H4K8乙酰化高表达状态,且FTLTPROMPPROM组渐次升高,差异显著(P0.001),表明组蛋白H4乙酰化参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并且促进了胎膜早破的早发生。2)HDAC1、HDAC2和HDAC6在胎膜早破组均呈抑制状态(P0.001),PPROM组抑制最显著,说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显著抑制可能导致胎膜早破的早发生。4组蛋白乙酰化指标与胎膜早破相关多因素分析:胎膜早破相关的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了其他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后,组蛋白H4K5、H4K8乙酰化表达增强促进各个孕周胎膜早破的发生(P≤0.05),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HDAC-2的抑制状态也显著促进胎膜早破的发生(P0.05),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6的变化对胎膜早破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1胎膜组织中组蛋白乙酰化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胎膜早破的发生。2胎膜组织中组蛋白H4乙酰化的表达增强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HDAC-2的显著抑制可能促进了胎膜早破的早发生。
【关键词】:胎膜早破 组蛋白 组蛋白H4乙酰化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4.43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5
  • 第1章 实验研究15-43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15-20
  • 1.1.1 研究对象15
  • 1.1.2 研究方法15-16
  • 1.1.3 主要试剂与仪器16-18
  • 1.1.4 胎膜组织组蛋白H4K5、H4K8乙酰化蛋白表达水平测定18-19
  • 1.1.5 胎膜组织相关因素代表因子的表达水平检测19-20
  • 1.1.6 统计学分析20
  • 1.2 结果20-30
  • 1.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20-21
  • 1.2.2 研究对象BMI、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对胎膜早破的影响21-22
  • 1.2.3 胎膜组织中组蛋白乙酰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22-24
  • 1.2.4 胎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8、MMP-9 表达情况24
  • 1.2.5 胎膜组织中炎性因子 IL-1β、IL-6、TNF-α的表达情况24-25
  • 1.2.6 胎膜组织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25-26
  • 1.2.7 组蛋白乙酰化指标与胎膜早破相关的多因素分析26-30
  • 1.3 讨论30-38
  • 1.3.1 微量元素及营养在胎膜早破发病中的作用30-31
  • 1.3.2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在胎膜早破发病中的作用31-33
  • 1.3.3 炎性因子在胎膜早破发病中的作用33-34
  • 1.3.4 细胞凋亡与感染在胎膜早破发病中的关系34-35
  • 1.3.5 组蛋白H4乙酰化在胎膜早破发病中的作用35-36
  • 1.3.6 HDAC在胎膜早破发病中的作用36-38
  • 参考文献38-43
  • 第2章 综述 胎膜早破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43-53
  • 2.1 胎膜的结构43-44
  • 2.2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在胎膜早破发病中的作用44-45
  • 2.3 感染与胎膜早破45-46
  • 2.4 细胞凋亡与胎膜早破46-47
  • 2.5 小结47-49
  • 参考文献49-53
  • 结论53-54
  • 附录A 患者情况调查表54-55
  • 致谢55-56
  • 导师简介56-57
  • 作者简介57-58
  • 学位论文数据集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凌云,陈敏玲;孕中期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关系的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00年05期

2 张明珊;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探讨[J];中原医刊;2001年01期

3 孙晓燕,张舜华;胎膜早破216例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1年09期

4 黄立平,陈涵;胎膜早破21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10期

5 丁文;胎膜早破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S1期

6 李萍,李晶昕;胎膜早破80例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吴洪英,张延志;胎膜早破180例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8 丁文;胎膜早破9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19期

9 何素芬 ,李艳;胎膜早破61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5期

10 胡国威;胎膜早破954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胜兰;叶笑梅;周晓飞;夏淑琦;陈杨芳;;胎膜早破与感染的关系[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林胜兰;叶笑梅;周晓飞;夏淑琦;陈杨芳;;胎膜早破200例临床研究[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孙强;王苏平;;胎膜早破与难产关系的临床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姜展红;;综述胎膜早破的诊断[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潘志英;;早产合并胎膜早破59例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和江;蒋立辉;;胎膜早破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研究[A];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郑东明;崔红;张志涛;张丽娟;陈静;尹少尉;邱辉;蔡本硕;刘彩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检测胎膜早破及预测早产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8 姜海利;张为远;;北京地区胎膜早破的现状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9 沈玲芬;;胎膜早破188例临床分析[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任静;陈惠池;;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胎膜早破的表达特点和作用[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正英;胎膜早破,,有危险![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吕斌;胎膜早破危害多[N];大众卫生报;2005年

3 主治医师 韩咏霞;未足月胎膜早破先保胎[N];保健时报;2005年

4 韩咏霞;胎膜早破 终止妊娠[N];大众卫生报;2003年

5 徐玉梅;胎膜早破危及母婴[N];保健时报;2004年

6 湘雅二医院 梁锋;孕妇 谨防胎膜早破[N];大众卫生报;2002年

7 于峰;孕妇“尿床”莫大意[N];大众卫生报;2006年

8 廖念权;“早破水”须早预防[N];大众卫生报;2009年

9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赵茵;早产风险可预测[N];大众卫生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房学强;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及BV菌群检测方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延霞;胎膜早破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底物水平表达[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李明辉;Bax、Bcl-2和MMP-2在胎膜早破中的表达及意义[D];泰山医学院;2014年

3 闻先萍;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5年

4 徐霞;血脂多糖结合蛋白、白介素-6浓度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马巧玉;2544例孕妇胎膜早破发病情况调查[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6 程心一;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相关性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7 杨银霞;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与感染关系的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张乃舒;胎膜早破产妇中医体质分型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宋志慧;组蛋白乙酰化与胎膜早破的关系[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10 林少华;解脲支原体感染、中性粒细胞比值变化与胎膜早破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59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959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d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