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成分输血救治产科DIC先兆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7:32

  本文关键词:成分输血救治产科DIC先兆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成分输血 输全血 DIC先兆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成分输血救治产科DIC先兆的临床效果,明确成分输血对于救治产科DIC先兆的临床意义。方法:分组:选取濮阳市2013年3月—2015年9月救治的DIC先兆患者78例,年龄22~36岁,平均27.8±4.1岁,其中42例为初产妇,36例为经产妇,宫内孕约34~40周,平均(37.3±3.5)周。排除合并心肝肾重要脏器患有疾病的孕妇。所有患者不同程度出现心动过速、四肢厥冷、血压降低、以及阴道口血流不止等临床表现,同时皮下出现淤血(伴有或者不伴有)情况,评估其失血量达780~1500ml左右。DIC诱因分别为:胎盘早剥16例(20.51%)、重度子痫27例(34.62%)、前置胎盘13例(16.67%)、羊水栓塞4例(5.13%)、宫缩乏力18例(23.08%)。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9例)与对照组(n=39例);给予研究组成分输血,对照组输注全血;记录并比较输血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血流动力学变化和APTT(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即凝血酶时间)、PT(即凝血酶原时间)以及FGB(即纤维蛋白原含量)等凝血指标变化与RBC(红细胞)、HG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以及PLT(血小板)等血常规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输血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例如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低温反应、溶血反应、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等。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得出结果如下:(1)研究组患者输血前、产后第1天、产后第3天HR、DBP、SBP、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输血后SBP、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研究组39例患者,平均输注悬浮红细胞(13.8±4.2)U,FFP(837.1±107.5)m L,冷沉淀输注者22例,平均输注(12.3±3.5)U,补充输注血小板20U者18例。对照组79例,平均输注全血(1526±178.2)m L。(3)两组患者经过输血后,APTT(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即凝血酶时间)、PT(即凝血酶原时间)以及FGB(即纤维蛋白原含量)等凝血指标变化与RBC(红细胞)、HG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以及PLT(血小板)等血常规指标变化,较输血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其中研究组的凝血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含量等3个指标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组纤维蛋白原含量(FG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与对照组相当,但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变化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指标变化,且经过临床观察,在输血过程中,患者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输血反应,而且止血效果以及临床转归良好,显示出在救治产后大出血并DIC先兆上,成分输血比输注全血具有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成分输血 输全血 DIC先兆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4.25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2
  • 材料及方法12-15
  • 结果15-19
  • 讨论19-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4
  • 综述 成分输血与输注全血在救治产科DIC先兆患者的研究进展34-51
  • 参考文献47-51
  •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东,王征帆;临床合理用血与成分输血的措施和体会[J];中原医刊;2000年01期

2 胡建华,杨杰;1992~1998年医院成分输血情况的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3 王海林;刘卫;孙桂琴;李丹;杨晓红;王佳;林军;;近五年成分输血回顾性总结[J];沈阳部队医药;2000年04期

4 ;现代成分输血讲习班通知[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03期

5 ;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推动成分输血开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S1期

6 ;1991~2000年广州成分输血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S1期

7 ;1998~2000年成分输血的回顾性调查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S1期

8 ;普外科成分输血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S1期

9 ;某医院2000年度临床成分输血浅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S1期

10 ;乌兰察布盟地区1995~1998年成分输血浅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如义;;普及成分输血的一些粗浅做法[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2 王宏;夏昱;刘福昌;章英;;推行成分输血工作十年分析[A];第三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罗建勇;;成分输血指标体系的评价[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丽雅;吴一美;赵婧;;丽水市近四年成分输血应用现状的初步调查[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丽英;;阳泉市成分输血的现状与发展[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贵全;;成分输血[A];贵州省全省检验人员检验医学知识更新培训班资料汇编[C];2006年

7 俞斌;;加强与临床合作,提高成分输血质量[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金玉;夏毓伟;李云;;苏州市临床成分输血情况调查[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申法奎;张心声;张雪芹;滕彬;张教;李同义;陈学良;陈延芹;王谢桐;;成分输血抢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探讨[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玲;夏凤珍;陈英;;浅谈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谯艳娥;市中心血站积极推广成分输血[N];汉中日报;2005年

2 尚丽;我市成分输血工作有突破[N];大同日报;2008年

3 王勇华 本报记者 吕瑞东;取消实施成分输血的硬性做法[N];吉林日报;2004年

4 冯跃丰;什么是成分输血[N];家庭医生报;2008年

5 谈春荣;成分输血好处多[N];健康报;2005年

6 晓煜;成分输血好处多[N];吉林日报;2005年

7 记者 孙梦;六专家获临床输血终身成就奖[N];健康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叶小钟邋实习生 洪燕 廖佩君;用血机构“被迫”自救[N];工人日报;2007年

9 陈蔓莉;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N];韶关日报;2005年

10 江西省人民医院输血科 主管技师 王华;成分输血[N];家庭医生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亮;儿童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成分输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敏;成分输血救治产科DIC先兆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钟小兰;小儿血液病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69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969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5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