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中性粒细胞杀灭病原体的新途径:胞外诱捕网

发布时间:2017-10-15 15:40

  本文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杀灭病原体的新途径:胞外诱捕网


  更多相关文章: 中性粒细胞 胞外诱捕网 病原微生物


【摘要】:中性粒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中到达感染部位并清除微生物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的主要成员之一。已证实中性粒细胞存在3种杀灭微生物的途径:吞噬清除病原体、分泌抗微生物蛋白颗粒和新近发现的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NETs由解聚的染色体网状结构和镶嵌其中的抗微生物颗粒蛋白组成,绑定并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DNA网状结构,形成抗微生物感染的物理屏障和支架结构,限制病原的活动范围,增强抗微生物蛋白的协同作用,并减少对宿主的组织损伤。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 胞外诱捕网 病原微生物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30972170) 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200903337) 平台基地建设项目(450060445321)
【分类号】:R392.12
【正文快照】: 天然免疫系统是机体非特异的、快速反应的防御系统,在生长和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1]。中性粒细胞是该系统的主要成员之一[2-3],随外周血液循环,经感染部位的巨噬细胞和其它白细胞刺激后,透过血管壁快速到达病灶部位发挥作用。中性粒细胞通常被认为主要通过吞噬作用和脱颗粒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佳佳,何涛,宋传旺;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研究概况[J];免疫学杂志;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付兰,刘佳佳,张莉琼,宋传旺,何涛,陶华林,王开正;低浓度金诺芬对中性粒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09期

2 武彦何;郝进;;碘化钾体外抗申克孢子丝菌能力的实验研究[J];激光杂志;2009年02期

3 曾付兰,刘佳佳,宋传旺,何涛,马跃荣,陶华林,王开正;抗类风湿病药金诺芬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03年05期

4 何浩,刘佳佳,何延政;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研究概况[J];免疫学杂志;2004年S1期

5 岳扬,刘佳佳,宋传旺,段承刚,何涛,何延政;槲皮素对LPS诱导中性粒细胞活性化效应的抑制作用[J];免疫学杂志;2005年04期

6 李昕;刘佳佳;何浩;张姿;段承刚;谢华福;何涛;;槲皮素对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产生白介素6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06年01期

7 张姿;刘佳佳;何浩;黄奕俊;李娟;谢华福;何涛;赵静;;ONO-AE-248诱发线粒体膜势能降低导致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J];免疫学杂志;2006年06期

8 刘佳佳,张姿,何浩,李昕,何延政;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年05期

9 刘佳佳,羊建,何浩,张姿,李昕,何延政;一种中性粒细胞新型死亡形式的探索[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年03期

10 宋传旺,刘佳佳,段承刚,谢华福,甘淋,刘晓燕,何涛,何延政;槲皮素对LPS延迟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效应的抑制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武彦何;碘化钾体外抗申克孢子丝菌能力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2 翁四维;粘结剂对人中性粒细胞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睿;吴晓磊;李玛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研究;2005年S2期

2 丁天兵;关于病原微生物毒力进化的若干思考[J];医学与哲学;1995年06期

3 刘明杰;郭晓奎;;病原微生物DNA疫苗研究最新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06年02期

4 洪帮兴;;生物芯片技术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年06期

5 李雪;金莉莉;王秋雨;;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3期

6 鲁辛辛;;重视难培养微生物的鉴定[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08期

7 李作生;范泉水;张富强;邱薇;李刚山;郑颖;黄勇;王杰;冯子良;周卫国;王双印;;免疫检测新技术在病原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3期

8 蔡青;李世淑;;活性氧集团在肾小球肾炎发病中的作用[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1989年05期

9 李辉,杨青,汤健,唐朝枢,周宝宏,马大龙;白细胞介素8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坏死的影响[J];心肺血管病杂志;1993年03期

10 黄怡;;细菌感染与细胞凋亡[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葛春林;王宇;郭仁宣;;胰蛋白酶对中性粒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尚东;王宝枝;毕伟;陈海龙;齐清会;关凤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时中性粒细胞凋亡异常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交流大会暨胆道胰腺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3 宋传旺;葛晓松;李柏青;;结核杆菌抗原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抑制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4 张煜;巴图;;ATP对中性粒细胞H_2O_2产生双重作用机制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5 何保斌;罗中华;彭代智;陈希炜;刘敬;周新;黄文华;;猪中性粒细胞防御素杀白色念珠菌活性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高业栋;赵新民;;病原微生物与人类安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7 谢东北;郝选明;孙焱;雒小恩;;NETs—新发现的中性粒细胞杀菌途径[A];中国生理学会2007年消化内分泌生殖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谢立新;朱艳平;刘志雄;方云祥;Faustino Mollinedo;;SNAP 29调节中性粒细胞三级颗粒与特异性颗粒分泌[A];中南地区第八届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陈学洁;潘国宗;杨晓鸥;;中性粒细胞与上皮细胞间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聚集和死亡[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10 戴宏;刘玉龙;周剑影;;rhIL-8受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中国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香红星;走进微生物世界让这个“小精灵”为你增效[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2 记者 唐先武;我科学家发现一种能清除病原微生物的蛋白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唐逸;王平:找到了炎症的新机制[N];北京科技报;2011年

4 记者 胡德荣;一种蛋白分子能清除病原微生物[N];健康报;2010年

5 张中桥;中性粒细胞引起皮瓣损伤的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吴勉;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7 张学全;我国科学家完成3种病原微生物基因组测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8 记者 张学全;叩开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之门[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辛华;1块芯片可辨300病毒[N];医药经济报;2004年

10 直尺编译;健康新武器——D N A疫苗[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富;药物诱导肝脏损伤的免疫学机制及人源化小鼠中B细胞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杨骅;幽门螺杆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口服核酸疫苗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3 魏武;重要病原微生物比较基因组研究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4 申丽;NMDA受体的激活引起肺损伤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刘艳梅;NF-κB信号转导通路调控PMN凋亡抗LPS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6 秦树林;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CSF)cDNA的克隆和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2年

7 安莉莉;造血细胞产生的活性蛋白LL-37/hCAP-18和EDAG功能和临床意义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8 孙波;幽门螺杆菌多价口服核酸疫苗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朱峰;炎症性肠病免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10 谢立新;SNAP29在人类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表达、亚细胞定位与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基于网络数据库检索的重要病原微生物研究现状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2 王中英;1-磷酸鞘氨醇对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雪云;mGluR Ⅰ的激活在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黏附中的调节作用[D];中南大学;2010年

4 马丽霞;DOCK2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和表达TLR4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0年

5 王立燕;补体C5a在细菌感染性炎症中对IL-8分泌的调节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6 李浩威;中性粒细胞抑制人单个核细胞释放TNF-a及其机理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7 刘刚;利用M-RAPD技术绘制不同病原微生物基因指纹图[D];四川大学;2004年

8 陈波;α-MSH对脂多糖部分生物学活性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9 徐文飞;RSV感染后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与功能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10 高燕;TLR激动剂对中性粒细胞Bax蛋白表达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037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037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9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