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程序性坏死——一种细胞死亡新方式
本文关键词:细胞程序性坏死——一种细胞死亡新方式
更多相关文章: 细胞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细胞死亡是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Nec)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的方式,研究活跃。Nec有着与通常的细胞坏死类似的形态学特征,但受到特别的死亡信号通路调控。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RIP)1和3是Nec信号通路中极为重要的调节蛋白。RIP1是决定细胞生存和死亡的交叉点;RIP3则是决定细胞死亡方式(凋亡或Nec)的转换器。本文介绍Nec的信号机制,并简略地探讨其在器官缺血坏死、炎症反应和肿瘤发病机理中的意义。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分类号】:R363
【正文快照】: 细胞是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死亡是生命的基本过程,对多细胞生物的发育和自稳平衡极为重要。根据形态学特征改变可以将细胞死亡区分为凋亡(apotosis)和坏死(necrosis)。凋亡的形态特征为细胞皱缩,伪足消失,染色质凝聚,核膜高度皱折,核仁裂解和凋亡小体形成。一般认为,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卫东;Necroptosis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性[D];浙江大学;2008年
2 张端午;RIP3作为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相互转换的分子开关的发现及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樊迎春;崔德威;;诱导鼻咽癌细胞Necroptosis样死亡以规避其耐药性的研究[J];海南医学;2010年19期
2 兰欣怡;张彬;罗佳捷;;热应激时奶牛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研究进展[J];中国乳业;2012年11期
3 ;Calcium Overload Is A Critical Step in Programmed Necrosis of ARPE-19 Cells Induced by High-Concentration H_2O_2[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年05期
4 熊杰;胡国勇;王兴鹏;;程序性坏死在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年11期
5 伏媛;刘澎;;程序性坏死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2年01期
6 张勤丽;牛侨;张玲;王亮;;程序性坏死参与铝致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死亡机制[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8年05期
7 李澎;任钧国;付建华;刘建勋;;Necroptosis-一种新的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勤丽;铝致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死亡方式及其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亮;Necrostatin-1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2 赵瑞杰;紫草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美琴;Nec-1对铝致痴呆模型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英丽,宋今丹;新疆紫草素诱导人大肠癌细胞的凋亡[J];癌症;2001年12期
2 孙萌,胡汛,郑树;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与肿瘤[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年11期
3 刘玲,何玲,刘国卿;P糖蛋白与细胞凋亡及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J];药学进展;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俊杰;蒋涛;林伊凤;李慧;陈琦;张农;;醛糖还原酶参与大鼠MsC表达iNOS和NO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2 崔国惠;陈卫华;陈燕;;肿瘤坏死因子α对Raji细胞Notch1蛋白表达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3 王硕;李国林;印大中;;氧化应激毒性中间产物对细胞信号和细胞死亡的调控[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8年05期
4 叶泽兵;李志j;宋旭东;潘迪光;付强;刘映峰;;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线粒体偶联因子6表达及其分子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37期
5 朱珊;张丽丽;吕奔;刘梅冬;涂自智;刘瑛;;热休克预处理对脂多糖所致RAW264.7细胞迁移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年08期
6 郜宇;陈丽;;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7年17期
7 吴丽娜;刘勇;;重组杀菌渗透性增加蛋白21在大鼠内毒素血症中保护机制的探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汪保安,陈晓穗,王琰,王欲晓,曲佳,周丽君;CDR3突变提高抗TNF-αFab段的亲和力[J];免疫学杂志;2005年05期
9 刘金波;邓华聪;葛倩;李丙蓉;郑宏庭;兰丽珍;;脂联素对TNF-α介导的血管炎症反应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8期
10 张召锋;赵明;王军波;戴小倩;丁叶;李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大鼠L6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J];卫生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超峰;陈涛涌;曹雪涛;;新型丝/苏氨酸激酶TAO3通过结合TRAF2和TAK1调节TNFα信号通路[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晓鸣;徐永华;;人IL-16的克隆表达及其激活后诱导细胞死亡的作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3 赖晓晶;叶仕桥;郑莉;陈晓钎;;14-3-3蛋白在神经元细胞死亡和分化中的作用[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缪家文;李芳秋;;颗粒酶A诱导一种新奇的caspases非依赖性细胞死亡[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林明群;张宗粱;;巨噬细胞免疫调变信号-PKA与PKC对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6 高方;张琪;郑敏化;韩骅;;Notch信号通路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A];中国遗传学会“发育、遗传和疾病”研讨会论文汇编集[C];2007年
7 韩家淮;;p38信号通路与炎症反应[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纪岩;王晶;王庆阳;沈倍奋;;第二信使cAMP抑制JNK活化的机制及对细胞死亡的调控作用[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卓娅;;细胞骨架系统与细胞信号通路-Actin参与跨膜型TNF激活TNFR2凋亡信号通路[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肿瘤和免疫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王伟;张光毅;;H_2O_2诱导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与JNK信号通路的关系[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丽君;细胞死亡将有新定义?[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姜岩 魏忠杰 钱铮;2002年诺贝尔医学奖发现细胞死亡基因规则[N];中国保险报;2002年
3 ;我发现细胞内信号通路“对话”机制[N];上海科技报;2004年
4 平;发现细胞死亡新形式[N];健康报;2007年
5 张建琛 李静;我科学家发现可调控细胞死亡方式的人体蛋白激酶[N];科技日报;2009年
6 王全楚;生命复杂 哲理简单[N];健康报;2004年
7 记者 唐先武 特约记者 肖鑫;一种新型泛素化酶可有效清除病毒感染[N];科技日报;2009年
8 劳英坚;揭示细胞凋亡的奥秘[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记者 白毅;SAP-PIX通路调节T细胞活化[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杨金志;我国科学家发现抑制败血症休克的新机制[N];大众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松;A类清道夫受体与葡萄糖调节蛋白78相互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2 严美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和Ⅴ在两型星形胶质和施万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D];苏州大学;2009年
3 邓洪斌;衰老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抗性机理与枸杞多糖对其调控的研究以及T淋巴细胞死亡方式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谢昌传;基础稳态重链铁蛋白和可诱导重链铁蛋白在肿瘤坏死因子诱导L929细胞死亡中的不同作用[D];厦门大学;2007年
5 曹忠平;35%氧预处理对低氧诱发PC12细胞死亡的保护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6 王会中;脂联素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7 史耕先;6A8基因的功能研究:蛋白质糖基化和淋巴细胞死亡[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8 刘海波;Fas信号激活树突状细胞炎性复合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与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9 张昆;兼性胞内寄生菌HLK1~T对人宿主细胞的感染和持续性寄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邓凡;Wnt信号通路中AXIN1上调蛋白AXUD1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 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云云;Toll样受体3介导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炎症反应[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2 李祥云;肿瘤坏死因子-α在细菌脂多糖下调小鼠胎肝细胞色素P450 3A中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3 周江睿;神经肽Y对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4 刘海鸥;内皮细胞表达SSeCKS功能的初步研究[D];南通大学;2006年
5 吴冬梅;人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通过抑制JNK防止紫外刺激诱导的细胞死亡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向珏;Atg5-/-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耐受活性氧诱导的非自噬依赖的细胞凋亡及其机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张兴;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对TLR4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8 张小燕;细胞内ATP浓度决定蛋白酶体抑制诱导细胞死亡的敏感性[D];广州医学院;2009年
9 焦晓阳;脑不对称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的细胞学基础[D];汕头大学;2005年
10 宋玉仙;小分子化合物bis-N-norgliovictin调控TLR4信号通路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2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07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