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PKC及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过程中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22 13:14

  本文关键词:PKC及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过程中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容积调节性氯通道(VRCC) 动脉和静脉 表型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摘要】:【目的】比较蛋白激酶C(PKC)及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路对大鼠股动脉平滑肌细胞(femoral artery smoothmuscle cells,FASMC)和股静脉平滑肌细胞(FVSMC)上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的调节作用的差异,同时观察这一调节作用在动静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分别选取FASMC和FVSMC的原代,四代和八代作为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过程中容积调节性氯通道(VRCC)的变化以及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抑制剂genistein、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抑制剂sodium orthevanadate和蛋白激酶C激动剂PDBu对这一变化的调节作用。【结果】低渗溶液在动脉和静脉平滑肌细胞均可激活VRCC,且动脉平滑肌细胞的VRCC活性大于静脉平滑肌细胞。PTK抑制剂genistein对原代、4代、8代大鼠FASMC和FVSMC的VRCC活性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培养代数增加而逐渐增强;PTP抑制剂sodium orthevanadate对原代、4代、8代大鼠FASMC和FVSMC的VRCC活性均具有增强作用但逐渐减弱;PKC激动剂PDBu对原代、4代、8代大鼠FASMC和FVSMC的VRCC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逐渐增强。与同代的FASMC相比,genistein,sodium orthevanadate和PDBu对FVSMC的VRCC活性的调节作用更强。【结论】蛋白酪氨酸激酶、酪氨酸磷酸酶和蛋白激酶C对股静脉平滑肌细胞VRCC的调节作用强于股动脉平滑肌细胞。且随着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VRCC的活性及酪氨酸蛋白的磷酸化调节作用均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而蛋白激酶C对VRCC的抑制作用增强。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心脑血管研究中心;
【关键词】容积调节性氯通道(VRCC) 动脉和静脉 表型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30082;81173055;30900578)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J2200077)
【分类号】:R329.2
【正文快照】: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表型转化(phenotypic modulation)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型术后再狭窄等心血管病VSMC增殖和迁移的关键性起始步骤,是该类疾病的共同的发病基础,主要表现为VSMC从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并获得增殖、迁移和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蕊;董丽华;谢肖立;方新梅;温进坤;韩梅;;PDGF-B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物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12期

2 杨芹;吴开云;王彩英;杨刚;王e,

本文编号:1078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078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5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